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是毛主席1957年5月11日赠答杨开慧烈士挚友李淑一词作《蝶恋花》的上阙,字里行间寄托了伟人对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无限深情。
杨开慧是毛主席恩师杨昌济的爱女,也是毛主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妻子。两人相识于1916年,当时杨开慧还是一位年仅15岁的青涩少女。
在两人长期的接触中,毛主席的非凡才华和过人见识渐渐拨动了少女的情丝,而毛主席对这位职明温婉、外柔内刚的小师妹亦有好感,两人逐渐发展成恋人关系。
杨开慧和毛主席不仅是恋人关系,而且是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杨开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继缪伯英、刘清扬二人之后的中共第三位女党员。
杨开慧积极支持毛主席的革命事业。婚后主动放弃自己的学业和工作,甘当丈夫的助手,成为毛主席的第一任工作秘书。
在清水塘畔的那几年,杨开慧既要照顾丈夫儿子的起居生活,又要帮助丈夫搜集整理文件,还要去工人夜校讲课宣传革命,每天都很繁忙,但也过得很充实。
大革命失败前夕,毛主席绝不向国民党右派妥协的正确主张被陈独秀否定,在党内受到批评和排挤,心忧革命的他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在家里无端发火。
善解人意的杨开慧对丈夫表示了最大的理解,非但不与其争吵,反而更加关心丈夫,想尽办法开导丈夫,与丈夫风雨相伴,夫妻二人携手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主席被确定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之后返回长沙改组湖南省委。
在长沙的这段日子,杨开慧天天陪伴在丈夫身边。当得知丈夫将要前往平江、修水亲自领导起义时,她决定和丈夫一同前去,开始做着参加秋收起义的各种准备工作。
然而,毛主席已经意识到未来斗争的艰巨性,决定自己独自前往,他劝说杨开慧回板仓,去照顾母亲和孩子,并参加那里的农民运动。
毛主席送妻子返回板仓,临行前深情地安慰妻子:先在家里待一段时间,等打下长沙,我第一时间回来接你和孩子。
然而谁也想不到,两人这一别竟成永诀,时年26岁的杨开慧并没有等到丈夫凯旋归来的身影。
9月9日举行的秋收起义遭遇失败后,攻打长沙的计划未能实现,毛主席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
而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长沙,杨开慧既要照顾母亲儿子,又要躲避国民党军警特务的抓捕,还要坚持革命斗争。那时候,她是多么想放下一切,追随丈夫到井冈山啊!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儿子,被军阀密探抓获。在获中,杨开慧面对软硬兼施的敌人始终坚贞不屈。当敌人开出“只要登报同毛泽东脱离关系便可获得自由”的条件时,她以“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作答。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9岁。她以鲜血写就的悲壮故事,诠释了对丈夫对亲人的深爱和对祖国的大爱。
当毛主席在井冈山得知爱妻牺牲的噩耗后,悲痛欲绝,在给岳母的书信中抬头写了八个大字: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杨开慧的牺牲令人无比惋惜,如果她在1927年8月底坚持同毛主席一起到湘赣边参加秋收起义,悲剧就不会发生。而且,毛主席在井冈山及中央苏区的革命历程就会少一些波澜曲折。
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但我既然这么说,就有我的理由。
首先,杨开慧如果在毛主席身边,她能更好地帮助丈夫处理好人际关系,毛主席的脾气就没那么大,与革命同志的相处会更加和谐,意见不合时会更加理性,争论时也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
毛主席外刚内柔,得理不饶人;而杨开慧则是外柔内刚,轻易不得罪人,夫妻二人在性格上形成完美互补。
假如杨开慧在丈夫身边,毛主席在遇到任何烦恼时都能在妻子那里吐露、得到慰籍。因为他们是知音是灵魂伴侣,杨开慧善解人意冰雪聪明,她会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安抚丈夫的办法;她会运用巧妙的语言规劝丈夫的过激言行。
如此这般下来,毛主席在井冈山和苏区时期面对中央及同志不公正对待时就不会那么冲动,或许会用更加理智的办法来处理各种矛盾,让这些矛盾不至于恶化。
其次,杨开慧本身是老党员,斗争经验极其丰富,加之能说会道。在毛主席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她一定会讲究策略,想尽办法搜集证据向中央和革命同志证实丈夫毛泽东的正确性。
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心爱的丈夫,她不会屈服强加在毛主席头上的各种“帽子”,会以实际行动进行不屈而理智的斗争,会联合倾向于毛主席主张的同志、争取对毛主席主张持中间态度的同志。即使不能成功,也绝不会让丈夫被孤立。
其三,杨开慧聪敏灵秀,才华出众。作为入党多年的革命家,革命斗争经验极其丰富,在丈夫身边绝不只会是充当一个贤惠妻子的角色。与丈夫在一起,她一定会出谋划策,帮助毛主席总结革命经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革命方针。
所以,杨开慧如果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非但自身不会遭遇不幸,而且毛主席在苏区的革命历程也会少一些曲折,中国革命也许会少走一些弯路。
所以,杨开慧的牺牲,不仅仅是母亲失去了亲爱的女儿,儿子失去了慈爱的母亲,丈夫失去了亲爱的妻子那么简单,而且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
永远悼念可亲可敬的杨开慧烈士!杨开慧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