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

云海先锋 2024-11-13 09:15:34

11月9日,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论坛以“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数字技术在文字研究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考古学、文献学、人工智能、文字学等多学科互动融合,助力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守护中华文明根脉,更好推动形成“到中国旅游必到殷墟参观,看中华文化必看甲骨文字”的广泛认知。

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吉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冯胜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立军等来自甲骨学、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博研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50余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字发展的前沿问题,探索文字在新时代的发展路径。

在论坛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钊代表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论文评审专家组就论文评审情况作了说明并宣读获奖作者名单。第九届文字发展论坛自2024年2月发布征稿启事以来,受到了文字文化研究学者和文字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踊跃投稿。评审专家组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择优评选的导向,最终从符合征稿要求的93篇论文中评选出15篇,其中优秀论文5篇、入选论文10篇。

获奖作者代表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研究生陈闻达对文字形体源流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自己作为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专业的学生,系统的文字学教育,可以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的文字发展论坛,鼓励青年学者、学生参与投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学习的机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文化交流中,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伟武,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刘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袁广阔等专家学者,从甲骨文字研究、简牍文献研究、考古学与甲骨学融合、战国陶文、商代考古、商代文字与古埃及文字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学术研讨。

在甲骨文、人工智能应用研究方面,与会学者通过甲骨文字的重要史料,对商代渔猎、商代刑名、卜辞的末辞、字形结构、字形提取的智能模型、数字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交流,特别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甲骨文考释应用的新成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古文字研究探索新的路径。与会专家学者还在考古学、战国文字、汉字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考古新成果、汉字研究的新领域等方面阐述了新的内容。

论坛上,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以《数字科技助力焕活甲骨文及古文字》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谈到数字技术对甲骨文研究的意义时,刘永革表示,传统的甲骨文研究方法现在已经走入瓶颈,相对简单的甲骨文已经破译,难的甲骨文破译并非易事。他们实验室的重点就是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甲骨文进行破译。目前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数据整理和技术创新,他们已经联合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共同推动甲骨文研究取得新的成果。

文字发展论坛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创办的文字文化研究交流的学术性平台,已成功举办了9届,会集海内外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人工智能、艺术领域的3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就文字文化领域前沿课题进行学术研讨,发表论文300余篇,整理出版论文集9部,并通过征文等形式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文字与文化研究的新发展。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字发展论坛打造为国内具有权威性、学术性、高端性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聚力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不断扩大中国文字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