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金融?

凡夫俗紫 2024-08-29 19:24:43
在之前文章里写过,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金融,说到了学历学校、人脉资源和有个好大爹,但是有一些人是不适合金融的,因为金融除了需要硬性条件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的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心理抗压能力、情商以及对金融的喜爱程度等等。 一、心理抗压能力比较弱? 不管前台还是中后台,各个部门岗位有各自不同的压力。 所以心理的抗压能力要比较强一点,那种稍微遇到点压力情绪就崩溃的,可能不太行。 比如说投行, 最让人生无可恋的就是整理底稿,收集企业的各种尽调资料,打印复印,打孔装订,制作隔页,浩如烟海的资料垒起来比人还高,对耐心和体力都是一大考验。 何况企业的钱也不是那么好拿,如果企业没能成功上市融资,那么项目大部分的收入都是没有的,相当于白干。 除此之外,投行工作对于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你会像项目承包商一样,全国各地找项目,求人给你IPO,要找法务财务梳理包装,要找分析师咨询,要找投资人询价,要找证监会审批,要组织路演,经常是多方求人、多头碰壁、四处受气。 投行频繁出差,岗位要求高,不仅要对监管机构负责,要对客户负责,还要多方面的沟通,高效完成工作。还是典型的团队承包制,团队长每年背着业绩指标,做多少个IPO/定增等项目,为公司创收多少、对应分配多少的奖金包。干得好,团队长和底下小兵赚得多;干得不行,甚至连续两三年达不到业绩考核指标,被KO出局。 而现在业务同质化,为了项目抢得头破血流那是常见的事儿。 二级研究员压力和投行一样排名在前,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变态。 二级狗的研究,一会儿谈估值,一会儿谈成长。推的股票跌了,要说创造了买入良机。没推的股票涨了,要说泡沫太过疯狂,做价值投资的,往往套得很惨。追逐热点概念的,却意外涨得离谱。 二、不善交际,情商反应慢 金融业中并非只有硬实力的较量。高情商在这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行业中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与人相处时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变得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为什么说说话是门艺术呢?但凡没点情商、没点智商的人,可能有时候说错话了都不知道。 虽然说金融行业并没有体制内那么弯弯绕绕,但是金融大多数机构都是国企,很多时候说话也是要考量一下的。 这就非常考验个人的智商和情商,有时候信息就穿插在说话的间隙。在网上不是有各种各样的行业黑话嘛,这就是推敲琢磨的关键点。 所以,金融行业高情商也是很重要的。 高情商的人通常能够迅速建立联系,与他人建立亲近感,因为他们懂得从感情出发。 与人相处时,不仅要聆听,还要表现出对他人兴趣的态度,因为共同的兴趣可以让人们产生共鸣,建立更牢固的联系。 高情商的人通常能够迅速获取人脉资源,他们懂得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联系,建立信任,而这些关系通常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在金融领域,与他人建立牢固的联系是获取关键信息、获得支持和发展事业的关键。因此,情商在金融世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一度追求WLB 现在这个职场内卷,行业竞争压力大,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达不到的。 不想加班又想要收入高,想要左手工作,右手生活,上班工作,下班生活,工作生活两平衡的,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没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投行工作时间长,长期出差,晚睡待命,忙项目的时候,熬夜通宵。 比如说,一个IPO项目,出差都能让你忙的几年不用回家见老婆,期间还要经常去客户现场出差,坐飞机能做到你想吐。 对于研究员来说,白天跑调研,晚上写研报,日常就是调研路演写研报之间连轴转。 基金经理,既要参与调研、做出业绩,排名压力、渠道路演的压力啊,现在甚至还要上阵直播表演才艺… 还有审计狗,常常在天上飞,经常一个项目完成直接飞到另外一个项目上。审计行业内部却自嘲: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吃的比猪少,干的比牛还多!!! 钱多事少入行易,金融行业就是没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岗位, 之所以这样的标准能够名声在外,本来就因为它像鬼一样,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能够得着的本就没有。 网上那么多的营销号,使用标题党,来吸引你们,就是抓住了大家做梦的心理。 首先想要得到岗位的福利,那么你首先要入行,起步要好,之后才能有条件、有底气去选择你自认为性价比高的岗位。 很多时候,只要你入行工作之后,你才明白你现在想得有多肤浅,那是因为你没有入行,你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就像有的人选择稳定,那么薪资低,事也不少,就能够接受。 找到最能戳中你内心的那个点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对比之后觉得实在不满意,也可以看看别人是怎样千姿百态地工作着,看看这些真实存在着的神仙工作,给自己一些信心去及时做出改变,去寻找自己心中真正具有高性价比的工作。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