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浚的两万汉胡骑兵为什么所向披靡?历史上的骑兵到底经历了啥?

采蓝说历史 2024-02-09 20:23:14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军事战争永远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主题。而在军事战争中,根据作战方式而衍生出来的不同兵种,也就变得很有讲究和学问了。可以这么说,如果对兵种不了解,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争都是容易变得晦涩和模糊的。

人类最开始的军事战争其实就是起源于利益纷争。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私有制和社会分层,战争的形式与阶级社会下的战争有本质区别。原始状态下的战争主要是因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而发生的,没有政治目的和阶级对抗的成分。相当于我们现在社会因为利益纷争而引起的私人斗殴。

后来因为部落、国家出现,也就是社会出现了阶级,阶级间的压迫和不平等进而导致了战争的产生。战争通过征服和掠夺的方式实现解决社会内部的政治和经济矛盾的目的。

那么,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开始算起,最开始的战争形式其实就是最简单个体角力。慢慢地,随着生产力和技术、思想的升级,才慢慢引入了各种辅助工具,比如兵器、坐骑、铠甲等等。其中兵器是增强攻击力,铠甲是提升防御力,坐骑是加速战斗速度。

一直到夏商周,步兵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主导军事力量。一方面是传统思维的惯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没有开辟新的作战方式的条件和意识。比如组建骑兵,一方面就没有骑兵作战的先例,看不到骑兵作战的优势,同时,马匹来源、骑战战术、骑兵训练等等都是一片空白。

比如,我们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骑兵其实就是所谓的战车兵,也就是士兵站在马车上作战。那玩意,方向控制很不灵活,容易翻车,对作战空间的要求也非常大。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在节省士兵体力的情况下提升速度。战斗力并不强悍,很简单,人家弄个硬家伙卡住你的车轱辘,你的战车就跑不起来了。那玩意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汽车兵。

所以,在华夏文明初期,步兵是主流军事力量,而骑兵更多的只是用于运输、侦查这两方面用途,因为速度快且能节约人力。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开始强大了,他们骑着战马屡屡犯边。尽管当时的汉族在生产力、战斗力各方面都要领先于游牧民族,但是人家骑着马,来去如风,只有人家出其不意打你的份,你根本打不着人家,所以把中原民族一度搞得很苦恼。后面,绞尽脑汁发明了伟大的长城。

师夷长技以制夷,慢慢地,中原政权也开始潜心去研究和组建骑兵了。

但是呢,中原政权组建骑兵有几个先天性的瓶颈,是让中原民族极为头疼的。

第一就是马匹来源的问题;马这玩意,脾气比较暴躁,你得把它变成马公公之后,慢慢去驯养,才能成为坐骑,不然还指定谁骑谁呢。所以,马源就变得极其珍贵了呢,因为大多数公马未成年就被阉了,哪来那么多马宝宝?

第二就是马匹饲养的问题;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马这玩意是直肠子,一直吃一直拉,拉出来的东西碱性较高,十分破坏土地价值,毕竟盐碱地是很难种出什么庄稼来的。它不像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最后还可以让大家吃上美味可口的牛肉。马肉酸酸的,连食物价值都很低。吃得多、产出少,这就决定了马匹的人工饲养成本非常大。如果完全依赖天然的养马场,中原民族跟草原民族相比,就根本不值得一提了。

第三就是马匹使用的问题;马匹先要驯养,这就需要专业的驯马师,这一块也是中原人的技术短板。然后马术的训练又是一个大问题,你不是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你很难做到人马合一,所以你得不停地去训练,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士。再加上中原人在骨架等先天性条件的限制下,一个优秀的骑士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飞行员,背后是要付出极大的培养成本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了,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发起的汉匈大战,中原的骑兵大规模组建一直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掏尽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家底,并把大汉刮地三尺,最终也就组建了十几万骑兵。

骑兵部队,因为对中原政权来说,构建成本太高,所以一直被当作宝贝似的。再加上,骑兵通常一上阵就能带出席卷一切、摧枯拉朽的效果,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也有骑兵为王的说法。

那么,骑兵真的从一开始就是兵中王者,就是步兵难以战胜的天敌吗?并不然。任何事物的先进性和优势性,都是在实践中逐渐沉淀和演变出来的。最开始的骑兵,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战国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团哪次不是被中原政权的步兵团吊打,只不过他们确实跑得快,打不赢后要逃跑,中原步兵也拿他们没办法而已。

当时,限制骑兵威力的主要原因其实就装备问题。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人坐在光溜溜的马背上,其实是很难做出什么大力出奇迹的动作来的。

最开始的骑兵作战,其实主要是靠双腿紧紧夹住马肚子以稳住身形,然后解放双手进行弓箭射击;还有就是单手控制缰绳来控制马匹的行进方向,然后另一只手夹持长枪对地方进行刺杀。所以真正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其实根本不怵骑兵冲击,铠甲、盾牌这些足以挡住骑兵的射击,即便骑兵冲上来后,刺杀产生的巨大后座力也足以让他们瞬间也变成步兵。

也就是说,最开始,训练有素的步兵兵团其实是不惧骑兵冲杀的。因为只要步兵敢于去顶住骑兵的冲击,其实那就变成了兑子战术了。你一个骑兵冲上来,刺了一下就也变步兵了,大家还得是在地上以命相搏。

正是因为中原人研究透了这一点,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突骑战法。啥是突骑战法呢?就是中原骑兵不像以前那样跟你游牧骑兵搁那骑马射箭了,而是将步兵的正面冲锋战术移植了过来,直接和你对冲、玩肉搏战。因为控马技术、射击技术,中原士兵再怎么训练,也没法在整体上胜过游牧民族。但是,若论玩命,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敢也没法跟中原民族玩。咱就是将所有的骑兵编队组成冲击方阵,如步兵军团般成整齐建制的向敌人高速冲击!你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败。

这种突骑战法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以前中原兵团并不是打不赢游牧骑兵,比如刘邦的白登山之围,莫顿单于率几十万大军围攻刘邦的几万精锐步兵,不也是久攻不下?而是游牧骑兵跑得快,根本打不着他们。突骑战法相当于把汉军的步兵兵团全部搬到马上了,撵得着你了,所以不是你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了。

突骑战法具体操作是每个骑兵一只手挽缰绳,一只手将长矛长戟夹在腋下手腕攥住枪杆,利用马的冲击速度,击杀敌人。咱不跟你搞射击比赛,咱玩不过你。咱就是顶着箭雨一顿往前冲,冲上去就跟你搏命。咱们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算是一命换一命,咱也不怵你。

所以说,突骑战法,其实就是一种兑子战术,狭路相逢勇者胜,玩的就是底气,玩的就是消耗,玩的就是勇气,玩的就是纪律……

论正规战争,匈奴怎么能和尸山血海中战斗了成百上千年的中原民族比经验呢?他们都是在单打独斗的意识形态中长大的,也都是在惜命如金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只要被中原的骑兵兵团一冲击,基本上就是一冲即散。也不是游牧民族的战士怕死,而是人口凋敝的他们,以及部落利益的构成方式,决定了他们死不起人。

当游牧民族高质量的骑射和便宜的战争成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被对冲掉后,咱们可以看到,整个两汉三国时代,游牧民族几乎是看见中原兵团都是脚抽筋的状态。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中原兵团吊打游牧骑兵。

那么,有人会问,游牧民族在如此被动挨打的情况下,难道不想法自救吗?不是他们没想法子,而是中原人一下拿到了他们的死穴了。这套突骑战法少数民族根本模仿不来,它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你冲上去把长枪刺进敌人的身体,很有可能就拔不出来了,也很有可能被顶下马了,然后被对方乱刀砍死。这种方式是违背游牧民族的民族基因的。

游牧民族发动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抢劫,抢盐铁、抢女人、抢茶叶丝绸、抢金银财宝等,他们的基因就是“有机会就抢一把,没机会就跑,永远犯不上拼命,从来不觉得这事丢人。”要他们以命搏命,他们会感觉得不偿失的。再说游牧民族的队伍通常都是部落联合而构成的,纪律性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障碍,谁愿意真正拼死拼活最后好了别人?情况不对,赶紧撤退才是王道。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人口资源的问题,少数民族死人是真死不起,一不小心就容易灭族,所以他们更不会去采用这种两败俱伤的打法了。

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可问题一旦被凸显出来了,就一定会有人想办法去解决它。为了解决突骑捅死对手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后座力把自己顶下马的问题,大家开始研究,如何才能把骑兵尽量固定在马背上来抵消刺杀敌人时的反冲力。最开始的思路是加高马鞍。

加高马鞍,也确实可以一定达到上述的效果,两头翘的高马鞍可以前后顶住骑马者嘛!但是呢,马鞍被加高之后,一个新问题的又出现了,那就是上马的问题。

传统的骑兵上马方式都是按着马背跳上马,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飞身上马”,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撑杆跳。“飞身上马”本身就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一般人还真跳不了那么高,何况战士们还要身穿几十斤重的铠甲,难度系数可想而知?现在马鞍还被加高了,上马难度不就更加大了?一不留神是真容易扯蛋的。

平时还好说,找个东西垫垫脚,也就轻松上去了。但是,在战争环境中呢?你就没办法这么从容、优雅地去上战马了,必须得靠自己撑杆跳的水平上马了。

这个问题不解决,能上战场的骑兵将又会筛选、淘汰一大批。所以,为了让广大同志们都能轻松上马,马镫作为辅助性工具,又开始被发明出来了。

既然是为了辅助上马,最开始马镫出现的形式是简单金属环状造型的单马镫,就是为了方便踩那一脚上马。到了三国时期,用于辅助上马的单马蹬开始普及了。

最开始骑士们也没有对马镫上心,就是用完就丢,上马之后便不把脚放在马镫中了,免得被颠下马时,被马镫卡住脚板了。

但随着骑士们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就意外地发现,把脚踩在马镫中可以借力,可以稳住身形、调整姿势、解放双腿等等,双马镫的问世就应运而生了。

双马镫的问世、应用和普及就是在两晋时期。

当双马镫出现后,骑士的双腿不用时刻夹着马肚子了,可以用来训练和控制方向了。进而,挽着缰绳的那只手也解放出来了,骑士们可以双手作业了。骑士们也不必时刻屁股不离马背了,脚踏马镫可以左闪右挪了。以前只能单手持枪往一个方向捅,现在前后左右都可以自由作业了……总而言之,双马镫彻底解放了骑士们马背上作业的空间。

也正是这种变化的出现,导致突骑战法的死亡属性大大降低,这也导致了游牧骑兵对突骑战法的恐惧被大大克服。很简单的一句话,以前的游牧骑兵只敢骑着骏马,拿着弓箭,给你一顿射,没射死你就马上跑。但现在他们也可以骑着马匹,拿着武器,去冲锋陷阵了。

由此,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威力开始被放大了,以前他们光靠射箭,那能射散步兵方阵吗?但是千军万马去冲击步兵方阵,那简直就是事半功倍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骑兵在长达数百年内,都成为了步兵的噩梦。尤其是游牧民族进行装备升级之后,那武装到马匹的重骑兵,简直就跟后世的坦克一样。

写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要死不死的司马颖惹怒了幽州王浚之后,王浚和并州刺史司马腾带着两万汉胡骑兵南下,司马颖一方压根就毫无招架之力了吗?因为此时已经全面升级的骑兵兵团本身就成了步兵兵团的天敌,步兵兵团唯一击败骑兵兵团的方法是悍不畏死地顶住骑兵的冲击,然后缠住他们,以命搏命。就像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时,麹义和他的陷阵营一样,先顶住、再缠住、最后肉搏。但这些都需要战士们有一颗勇敢的心、忠诚的心,司马颖那货已经人心尽失了,没有人会为他去打这样的硬仗了。

同时,大家去想一想,那些胡人一直想着要抢劫中原,都想了好几百年而未遂,他们策马中原会是怎样的放纵?

所以说,司马家这个历史千古罪人的黑点是怎么也洗不白的。他们家罄竹难书的罪孽,咱会放到总结五胡乱华的时候,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的,其实只要不是他们司马家这么瞎胡闹,汉民族是完全可以躲过这一场浩劫和耻辱的。

回到骑兵这个话题上来,骑兵的作战功能被全面升级之后,步兵就真的拿他们没有一点办法了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万事万物皆有破绽嘛。比如说我可以据险而守;比如我们可以向后来的岳爷爷学习,咱想办法先干掉你的马,把你也变成步兵;比如我可以用长枪阵、盾牌阵去顶,去与你同归于尽……

只不过,这一切最终还是要落到“成本”两个字上,骑兵战术升级后,中原政权的国防成本被无限增大了。以前人家不敢跟你对冲,现在敢了。真要对冲起来,人家毕竟有马,速度、力量方面都占优势,胜算会高很多。

另外,骑兵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先声夺人。不是久经沙场的人,突然看到几千上万匹马向你跑过来,黄沙漫天、声震遐迩,基本上还没开始干架就尿了。所以,骑兵历史以来都是解决农民军的最佳神器,千军万马一冲起来,没经过考验的农民军基本上就两股颤颤了。比如东汉立国的时候,耿弇等人带着他们的幽州突骑打铜马等流民军,那真是立竿见影、嘎嘎好使呀。

总结一下,骑兵由于具备速度快、冲击力强、机动性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冷兵器时代的绝对王者,它在侦察、通信、指挥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长途奔袭、抄截粮道、冲阵破敌等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所以,骑兵在古代很有特种兵的味道。

在古代,用骑兵作为突击部队的情况非常常见,汉朝也有虎贲骑、三国时期曹魏有虎豹骑、隋唐时期李世民有玄甲骑、宋朝也有背嵬骑……这些骑兵都是各个朝代的传奇,从而把战争变得更轻松、便捷的屠杀。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