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发力母基金的大趋势之下,武汉也迎来了一支科创母基金。
近日,首义科创母基金已经完成工商注册,该基金由武汉市武昌区财政及区属国资平台全额出资,总规模达50亿元。据了解,设立首义科创母基金是武汉市武昌区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在史上最严私募新规和极其严苛的窗口指导背景下,作为首义科创母基金的唯一受托管理机构——武汉首义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文简称“首义”)率先获批国资背景管理人引起行业广泛关注。
首义为何能率先获批?有哪些独特亮点?对全国各地政府母基金管理人的资格申请有何参考价值?针对这些问题,36氪与首义科创母基金管理合伙人龚小林展开了一次深入对谈。
率先获批国资基金管理人背后
私募投资行业正在迎来强监管时代。
自2023年以来,证券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一系列法规接连出台,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自律性规范”为框架的私募监管制度体系持续优化。
相关政策的落地,为行业加速出清和长远规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行业入门门槛。基于此,首义率先获批为区级国资基金管理人,在当下的行业语境里具有标杆价值。
“从2023年3月开始筹备牌照申请,到去年7月底第一次提交,以及后续的多次反馈、再提交,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龚小林告诉36氪,“在筹备过程中,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给予了极大支持。”举个例子,为了配合控股股东的调整,武昌区政府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协调沟通工作,并将股份划转至国资局,由国资局直接作为此次基金管理人的控股股东。这在湖北省无先例,也在全国属于极少案例。
又比如在管理人登记阶段,武昌区政府主动帮忙邀请业内大专家为管理人登记事项提供支持;以及在办理工商变更时,由于提交协会备案的时间窗口期比较紧,相关主要领导多次参与沟通协调,使进展得以快速稳健推进。
“可以说,如果没有武昌区政府领导和各部门的全力以赴与鼎力支持,以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指导,这件事情就很难办成。”龚小林表示。
在政府和协会支持之外,此次国资基金管理人获批也与方案整体的严谨性密不可分:一方面,该方案严格按照监管导向,并结合武汉市武昌区的产业、地域和人才优势进行规划;另一方面,也充分融合了首义团队在各细分领域的深厚积淀和资本市场积累的丰富经验,从而找到最佳契合点。
以重要的股东结构安排为例,此次基金就既有国资控股(65%由武昌区国资局直接持股),又有市场化的专业团队持股(35%由首义团队持股)。在该结构下,政府能加强对公司的监督管理,也能实现对公司的提级赋能,且在横向协调各方面资源上给予极大支持。同时,该结构设计鼓励核心团队直接持有股权,从而参与、分享公司未来收益,以及承担公司经营可能产生的亏损。
不难发现,股东结构设计反映了政府做事的决心、开放的心态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的理念。
与此同时,首义团队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在申请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龚小林向正在申请或即将申请牌照的公司提供了五条宝贵建议:
·一是要有专业的团队,只有团队专业,方能解决很多问题;
·二是要聘请足够强的法律团队;
·三是对基金和公司的发展规划要有一套严密逻辑;
·四是过往经验的证据链非常重要,绝不能造假;
·五是团队层面要有高度的共识。
正是凭借多方努力,在史上最严私募新规下,首义得以在今年率先获批为区级国资背景管理人,成为首义科创母基金的唯一受托管理机构。
投资的核心思考
基金落地后,首义会如何布局?
在投资的整体思路上,龚小林表示公司有三大原则,即投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企业有优势的科创企业。
详细来看,国家有需要主要是针对二十大报告里提到的涉及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国土安全等安全领域。在这些领域,国家正不遗余力进行资源叠加布局,一些新的机会开始浮现。
市场有前景则是看未来十年,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持续发展且具有确定性增长的行业。企业有优势是既要考虑武汉当地已经有很强产业基础的产业项目,又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未来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项目。
基于上述逻辑,首义结合武汉市的区域特色和产业规划,选定了“两大四小”投资方向,即聚焦数字经济、双碳、先进制造、新材料、军工、生物技术等领域。
其中,软件服务、合成生物、新能源船舶、空天信息等细分赛道是重点关注方向。“我们会有70%到80%的资金,以及70%到80的团队成员会在这四个细分领域上深耕。”龚小林表示。
需要重点提到是,基金在落地细节方面也有充分考量。比如作为产业基金,首义会充分发挥武汉的科研优势,与地区范围内围绕“两大四小”行业相关的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特色院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展开合作,聚焦重点行业,联合产业方,通过产业赋能和资本支持提高高校、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的效率和成功率,解决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的工程化、市场化、资本化的难题。
当然,产业孵化的逻辑并不只仅限于本地。在具体标的选择上,首义的目光会跳脱湖北,聚焦全中国进行赛道落子。
“总的来说,我们以科创母基金为基础,通过直投和组建行业子基金及天使子基金的方式进一步引入产业合作方,从而真正实现‘科研+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龚小林表示。
多措并举下,首义科创母基金既能为创投行业带来宝贵的一股活水,助力国家重视的新兴产业发展;亦能为武汉市武昌区进行资本招商,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实现强链补链,提高当地整体竞争力。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新样本
在当下的创投叙事逻辑中,新的产业趋势已经出现。
从各地的动作来看,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以更开放心态找专业机构管理母基金,采用市场化决策,尊重市场的专业;与之一起的是,母基金在服务地方产业强链补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起到了更为广泛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政府愈发意识到,要形成良好的投资和产业发展环境,就要匹配更好的营商环境、拥有更强的产业转型定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和机制设计,产业发展方能真正行稳致远。
毕竟,未来城市的竞争,核心必定是产业的竞争。因此,谁能率先在科技创新产业上找到突破口,谁就能在未来抢占城市竞争的制高点。
作为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和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市已经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科研实力和创新活力方面,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数据可以一窥成绩。目前,武汉市拥有83所普通高校,7所211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985院校),以及超过135万的在校大学生,这些共同构成了武汉市强大的科研人才库。此外,武汉市还有3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40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加持,以及1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这让该市的科研生态更为丰富,也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能。
同时,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武汉也在该方向发力。据官方介绍,2024年以来,武汉全市政法机关围绕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更好地发挥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立足于武汉市的科研沃土、优质产业基础和良好营商环境,首义会不断与创新平台和孵化平台紧密合作,共同构建起科研项目立项库、知识产权库和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库,从而成为引领城市产业生态重塑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不仅如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助力,更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陪伴。“首义将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做‘耐心资本’,坚持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加大对行业科技领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龚小林在访谈的最后着重强调。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在政产学研投等产业生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耐心资本的逐渐培育下,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代表的中国产城故事正翻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