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同样是在治愈不幸的童年,盛竑被人利用,明兰却报了仇

夜不魅 2025-01-08 16:59:09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改编自关心则乱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从开播到完结,一路热度不断,被誉为国产剧中的“口碑炸裂”之作。

剧中沉稳大气的古装风格、细腻的家庭伦理纠葛,以及引人深思的人物成长轨迹,让观众欲罢不能。

而在这场家宅风波的长卷中,盛紘和明兰的童年经历,既相似又对立,成为最值得解读的一组人物对比。

他们同样经历了童年的不幸,但走出的路却天差地别。盛紘选择了“补偿式治愈”,却陷入自私与冷漠的泥沼;而明兰,将怨恨化为成长的动力,最终完成了对命运的反击。

这种对比,不仅点燃了剧情的高潮,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不幸?

盛紘的童年堪称一部家宅悲剧的教科书。他的母亲因父亲“宠妾灭妻”的偏心而郁郁而终,他自己从小生活在冷漠与伤害中,身上“七岁前无一寸好皮”的描述令人心疼。

可以说,盛紘的成长经历,早已为他成年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成年后的盛紘,在治愈童年创伤方面选择了一种非常“典型”的逃避方式: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和对童年的怨恨,投射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林噙霜。

林噙霜是他自以为的“救赎”,也是他“治愈童年”的工具。盛紘将林噙霜视为母亲的替代品,对她无底线的宠爱,甚至不惜“宠妾灭妻”,将正妻大娘子逼到几乎毫无地位的境地。

更过分的是,他的这种偏袒,直接导致了林噙霜害死卫小娘和孩子的悲剧。

他治愈了自己的不幸,却制造了别人的不幸。

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在于盛紘从未真正面对过自己的童年。

他的补偿式治愈,根本无法让他与过去和解,反而让他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内心短暂的慰藉,他不断重复父亲宠妾灭妻的错误,最终让家宅不宁,骨肉离心。

林噙霜在他被扣留时变卖家产准备跑路,墨兰的婚事成为笑话,这些都是他自私选择的后果。

盛紘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代表了许多在家庭矛盾中受伤却无法正视伤口的人。

他们习惯用补偿和逃避来掩盖伤痛,却从未直面问题的根源。正如老太太劝他重读《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醒他“万事有章法”,可惜盛紘始终听而不闻。最终,他失去了家人的信任,也失去了真正的幸福。

与盛紘同样经历童年不幸的明兰,却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

她的母亲卫小娘因林噙霜的陷害而一尸两命,父亲的冷漠让她彻底失去了依靠。是祖母的教养与保护,让她在盛家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宅中得以平安长大。

明兰的“治愈”,并不是简单的忍让,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隐忍与反击。

她深知自己的处境,也明白在盛家这个以嫡庶论尊卑的环境中,靠父亲是不可能的。于是,她选择了“示弱”和“守拙”。她的隐忍,不是懦弱,而是为了等待时机。

“你不是变成这样,你一直都是这样。”盛紘看透明兰时,才明白这个女儿从未真正依赖过他。

明兰的复仇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充满智慧的布局。从算计林噙霜母女,到曝光墨兰的丑事,再到为祖母讨回公道,她每一步都走得精准而果断。

她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弱点,也清楚每个人的底线。尤其是设计墨兰嫁入梁家,彻底击垮林噙霜的权势地位,这一场“以退为进”的布局,堪称整部剧的高光时刻。

但这种成长的背后,是明兰无法言说的孤独。她没有父亲的爱,也没有兄弟姐妹的依靠。她唯一的指路明灯——祖母,也无法陪她一生。

明兰的“复仇”,其实更像是一场与命运的博弈。她在这场博弈中赢得了胜利,却也失去了很多普通人能轻易拥有的温情。

盛紘和明兰的对比,最让人深思的,是他们面对童年创伤时的截然不同选择。盛紘选择了逃避,他将自己的痛苦转移到别人身上,用补偿的方式欺骗自己,却让家人承受了更多的不幸。明兰则选择了面对,她用智慧和隐忍,为自己争取了一个相对平等的命运,也为母亲讨回了公道。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真正的治愈,是与过去和解。”

盛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从未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他的“治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为了真正改变命运。明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清楚自己的痛苦来自何处,也明白自己的力量在何方。她选择了用行动改变自己的未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怨恨中。

《知否》之所以能成为“YYDS”,不仅在于它的剧情紧凑、制作精良,更在于它对人性和家庭关系的深刻描写。无论是盛紘的自私,还是明兰的隐忍,都让观众看到了现实中的影子。

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童年创伤时,选择了盛紘式的逃避?又有多少人能像明兰一样,咬牙坚持,浴火重生?

这部剧告诉我们,童年的不幸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能选择如何面对。是像盛紘那样一味补偿,还是像明兰那样用行动抗争,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命运。

你呢?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治愈童年?或者,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