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欧洲大陆笼罩于战争的阴霾之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正如一幅漫画生动描绘,欧洲列强犹如端坐于火药桶边缘,仅需一丝火星便能引爆全面冲突。
这一火星最终由萨拉热窝的枪响点燃,预示着欧洲战争的不可避免。历史的规律表明,战争的爆发往往由偶然事件触发,而背后隐藏着必然的逻辑。战争发动者通常寻求正当性,以掩盖其侵略本质,因此,各式各样的借口层出不穷。
历史上,欧洲战争的导火索纷繁复杂,从王权争夺到领土纷争,从财富掠夺到美色诱惑,而此次,则是一起刺杀事件成为了导火索。奥匈帝国,位于中欧心脏地带,其地理位置使其与多国接壤,北部是德国,东部隔着喀尔巴阡山与俄国相望,南部则是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西部则是意大利。奥匈与邻国关系紧张,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存在激烈竞争,与塞尔维亚则因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归属问题结下深仇大恨。在国家战略层面,奥匈将俄国视为首要敌人,塞尔维亚则为次要威胁,其企图通过与德国结盟来抗衡俄国,并伺机消灭塞尔维亚,实现巴尔干地区的霸权。统治奥匈帝国数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已日渐衰落,被戏称为“布头帝国”。1914年,84岁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因皇太子去世,将侄子斐迪南大公立为皇储。斐迪南大公时年51岁,热爱狩猎与园艺,其妻子索菲曾是其堂姐的女侍官,这段婚姻因此遭到了皇帝的反对和贵族社会的排斥。斐迪南坚持真爱,但不得不放弃子女的王族继承权。索菲虽被封为霍恩贝格女公爵,但内心抑郁,两人甚至选择远离维也纳的社交场合。斐迪南大公注重军事改革,强烈推荐康拉德担任参谋总长。康拉德推行实战化训练,士兵虽疲惫不堪,但战斗力得到提升。然而,老皇帝约瑟夫一世对康拉德并不感冒,对这样的军事检阅表示不满:“如此形式的军事检阅,是我绝不希望看到的。”在战略规划层面,他指派斐迪南大公代表自己前往波斯尼亚,以监督即将举行的军事演习。
斐迪南大公随后与索菲商议,提议两人同行,索菲爽快答应。此次出行不仅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远离维也纳繁琐礼仪的机会,还能让他们在6月28日——即他们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共度时光。因此,他们决定前往波斯尼亚省会萨拉热窝,该地位于维也纳西南边陲。值得注意的是,波斯尼亚及其邻省黑塞哥维那六年前被奥匈帝国兼并,居民多为塞尔维亚裔,且与塞尔维亚国接壤。塞尔维亚国王因波黑两省拥有大量塞尔维亚族人,一直试图兼并这两省,以实现巴尔干地区的统一,建立大塞尔维亚人的南斯拉夫国。然而,由于实力悬殊,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结下了深仇大恨。塞尔维亚的一些民族主义青年军官成立了名为“不统一毋宁死”的黑手党组织,其标志包括髅头、交叉的枯骨、炸弹、匕首和毒药瓶,并训练杀手,旨在暗杀奥匈帝国的军政要员。作为反对大塞尔维亚主义的主要人物,斐迪南大公因其对塞尔维亚的敌视态度,自然成为了暗杀的首要目标。塞尔维亚军队参谋本部情报部主任迪米特里耶维奇上校,作为黑手党的核心人物,代号“6号”,在得知斐迪南大公即将前往波斯尼亚的消息后,认为奥匈帝国可能即将对塞尔维亚发动进攻。他认为阻止这一进攻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死斐迪南大公。于是,“6号”指示“7号”情报官员唐科西基与“412号”铁路职员西甘诺维奇共同策划了一起暗杀行动。他们派遣了三名杀手携带手枪、炸弹和毒药,偷越国境线潜入萨拉热窝,与已经在城内的四名同伙汇合,准备实施暗杀计划。
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出行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挑战,他们的专车轴箱出现了过热问题。斐迪南大公对此表示不满:“我们刚启程就遇到了这样的好运气!”由于天气炎热,斐迪南大公在旅途中身体不适。然而,从亚德里亚海到萨拉热窝,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完成军事演习的检阅后,1914年6月28日,即星期日,他们的专车抵达了萨拉热窝车站。萨拉热窝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蜿蜒于峡谷之间,一条小河穿城而过,河上的桥梁连接了城市的南北两部分,构成了市中心的核心区域。在全国哀悼日这一天,塞尔维亚人铭记着长达五百年的土耳其统治历史。对塞尔维亚爱国者而言,斐迪南大公选择此日进行访问被视为一种侮辱。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斐迪南夫妇结婚十四周年的纪念日,两人心情颇为愉悦。斐迪南早晨向位于克伦梅兹的三个子女发送电报,简短报平安:“爸爸妈妈一切顺利。”午后,斐迪南大公身着军装,头戴装饰有羽缨的军帽,而索菲夫人则身着一袭白色长裙,头戴遮阳帽,手持阳伞,风采依旧。他们准备前往市政厅参加欢迎仪式。迎接车队由六辆敞篷轿车构成,前导车辆由市长和警察局长乘坐,斐迪南夫妇则在波斯尼亚省总督勃梯雷克将军的陪同下乘坐第二辆车,第三辆车则载有随行人员。当天天气晴朗,沿途店铺悬挂彩旗,张贴大公画像。尽管警察和宪兵在街上戒备森严,但围观人群仍聚集在路边,场面略显混乱。当车队行至市中心桥梁时,一名青年突然投掷炸弹。司机见状迅速加速,炸弹落在斐迪南夫妇座车的帆布篷上,随后滚落至地面,在第三辆车前爆炸,造成车辆损坏和人员伤亡。警察和宪兵慌忙追捕刺客,保护大公。有人建议取消访问计划,但斐迪南保持镇定,说道:“这家伙是个疯子。我们继续按计划进行。”抵达市政厅后,市长发表欢迎致辞。然而,斐迪南显然不耐烦,他抓住市长的手臂打断道:“够了!我是来访问的,而你们却用炸弹欢迎我!”市长吓得浑身颤抖,结结巴巴地念完了欢迎词。斐迪南随后询问总督勃梯雷克:“总督先生,你认为我们还能按计划参观国家博物馆吗?”总督慌忙回答:“殿下,完全可以。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请殿下放心。”离开市政厅后,斐迪南临时决定先去医院探望伤者。然而,司机却跟着总督勃梯雷克喊道:“走错了!”原来司机误以为是市长的车,忘记了改道。车队倒车并在街角短暂停留。就在这时,一名精瘦青年冲到车旁,距离斐迪南夫妇仅两三米远。他迅速从口袋中掏出手枪,向斐迪南夫妇连续开枪。萨拉热窝事件纪实在汽车踏板上值勤的警卫目睹了惊心动魄的一幕,瞬间僵化。一名青年已举起枪支,意图自我了断,警卫惊呼:“天哪,你竟然当场被捕!”与此同时,斐迪南夫妇身受重伤,鲜血喷涌。索菲夫人高呼:“发生了什么事?”斐迪南先生则竭力呼唤:“索菲,索菲,坚持下去,为了我们的孩子而活。”然而,话音未落,两人便不幸离世。令人唏嘘的是,这对夫妇在结婚1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竟携手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总督勃梯雷克迅速反应,下令全面搜捕,最终擒获刺客及其同伙共计七人。据供词显示,这些人均为塞尔维亚族人,隶属于“青年波斯尼亚”组织。投掷炸弹者年仅17岁,而开枪行凶者名为加弗里尔·普林奇普,年仅19岁,均为怀揣民族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落魄青年。他们的原计划是同时刺杀斐迪南夫妇与总督,却不慎仅击中索菲。此次刺杀行动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精心策划,甚至有黑手党参与其中。勃梯雷克将军随即向维也纳详细汇报了事件进展。维也纳方面接到凶讯后,震惊不已。老皇帝约瑟夫一世内心悲痛万分。哈布斯堡家族近年来灾祸连连,先有兄弟被杀、弟媳发疯,再有独子暴毙、皇后遇刺身亡、皇后侄子溺水而亡。如今,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又遭遇刺杀,老皇帝孤苦伶仃,晚年凄凉,不禁悲叹:“我眼前的未来漆黑一片,身边的人接连离我而去。”面对如此严峻局势,奥匈帝国的文武重臣紧急会商,深感必须采取行动,以避免哈布斯堡王朝因腐朽、虚弱和犹豫不决而彻底崩溃。
参谋总长康拉德一贯主张对塞尔维亚实施坚决镇压,他坚定地表示:“塞尔维亚长期觊觎我国波黑两省,意图建立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南斯拉夫民族的统一势不可挡,问题在于这一统一是以牺牲塞尔维亚的独立为代价置于奥匈帝国控制之下,还是以帝国遭受损失为代价置于塞尔维亚控制之下。若为后者,则意味着我们将失去南斯拉夫民族地区及几乎全部海岸线,这将使帝国在领土和尊严上遭受重大损失,进而沦为一个小国。因此,奥塞冲突越早解决越好。皇储遇刺事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能够合理应对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扩张倾向。奥匈帝国需采取果断行动,将焦点明确指向塞尔维亚,以维护地区稳定与秩序。面对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因此,奥匈帝国必须展现出坚定的决心与实力,通过适当的外交与军事手段,有效应对塞尔维亚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