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新能源车发展的浪潮可谓是排山倒海,特别是自主品牌,借着汽车能源的革命浪潮,研发出了许多功能、配置、体验都与传统燃油车型不同的产品,可以说,除了四个圆形的车轮,许多造车的理念和观点都被打破。随着新鲜事物的到来,希文也发现了新车上许多存在着争议的改变和配置,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哪些配置功能是存在争议,改了后比之前更难用。
一、到底是哪种门把手更好?
第一个被改变的配置,是最近比较热门、讨论比较多的车门把手设计。车门把手从最早的半隐藏式,到外拉式,再到隐藏式,这三个改变一直都是为了功能性做改变的。老车上的半隐藏式门把手的缺陷在于,在车身遇到剧烈的碰撞时,容易损坏门把手内部的零件,从而导致无法顺利打开车门,及时抢救伤员,所以外拉式的门把手孕育而生。
外拉式的门把手整体更加符合拉开车门的动作,也是近10年来运用最为广泛的。但外拉式门把手有一个缺点,那就是风阻大。在车辆高速行驶时,门把手的位置会传来呼呼的风声,加之新能源纯电车型对于风阻系数非常敏感,于是外拉式的门把手被优化成了隐藏式门把手。
隐藏式门把手优化了整车的风阻系数,但同时也带了许多隐藏的问题,例如最近北方的车友就深受其害。在北方的冬季,极寒环境下车门把手容易被冻住打不开,影响了车主的出行。并且车辆在遇到碰撞时,断电后车门把手会不会自动弹开(理论上12V的电瓶是不断电的),会不会出现门把手难以撬出来的问题。
针对这一个问题,现在有不少车企用回了半隐藏式的门把手,保证紧急状态救援难度更低,传统车企——例如宝马、大众、保时捷更爱用这一个设计。在造车新势力当中,小米SU7是非常高调宣传自家车用这一个功能的品牌,雷军还特意科普了这个配件,作为重点宣传的部分。希文猜测主要还是隐藏式门把手在雨雪天气使用不便利的痛点,作为引导的话题。
另外,造车新势力还带来了按钮弹开、车外语音开门、按钮自动感应式开门等等开门方式,希文在这里表达一个观点:或许这些新的设计可以带来更好的外观和更炫酷的使用过程,但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工具,实用性和普适性一定是第一位的,切莫舍本逐末。
二、被取消的实体按键和顶置的三角警示灯
随着由特斯拉掀起的“大屏浪潮”席卷新能源车市场,现在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新车都跟进了这一设计。驾驶员上车时候,前方的视野都变成了平面,稍微考虑用户习惯的还会留下音量旋钮、便捷空调控制的开关。但像特斯拉取消了前方的所有物理按键,新款车型甚至将换挡杆都取消了,正面不再预留物理按键的开孔,这就导致了原本用于安置三角警示灯的按钮只能往上找寻空间,屈身到了车顶的位置。
可能有车主和网友会说,保留了实体按键就好了,要用的时候也是可以找到的。但希文在试过多款车型之后想分享,三角警示灯按钮只有放在中控台前方才是最符合使用逻辑的。当我们遇到前车急刹或是车辆出现紧急情况,驾驶员此时正常的手势是向前的,如果这时候中控台的顶端或者是中间有醒目的实体按键,顺手就能开启或关闭警示灯。当警示灯的按钮在上方,驾驶员就需要多了一个抬头寻找的动作,再按下按钮,或许在这零点几秒的时间之内,就会发生许多变数。
三、手套箱和“女王副驾”的取舍
如果希文没有记错的话,第一个搭载女王副驾的车型是蔚来SE8。在功能刚推出时,让汽车也能有近似飞机头等舱零重力座椅般的体验也是一个大卖点,不少车主单独为这一配置买单。但拥有女王副驾,就需要牺牲副驾前方的手套箱空间,取消手套箱,才能换来更大的膝部和腿部空间。
这时换作是你,你会选择更实用的手套箱,还是让另一半更舒适的女王副驾呢?从舒适性角度出发,女王副驾可以带来更好的舒适性,但同时需要关注安全带的位置是否是固定在座椅上的,在遇到正面碰撞的紧急情况下,人体能否受到更好的保护。否则希文更加推荐功能性更丰富的手套箱,特别是缺乏储物空间的车型,中央扶手箱还充当冰箱角色的车型,多一个储物空间可以增加收纳空间,让车内看起来更加整洁。女王副驾选装动辄大几千,使用的频率是否高,也是需要关注的。
四、车顶拉手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平时在坐车时是否有留意到座位上方的拉手呢?希文在近一年的试驾的近百台新车中,发现带有拉手新车越来越少。可能有不少网友会有疑问,车顶的拉手有哪些作用。其实只需要带入一个场景你将深有体会——激烈驾驶的网约车司机。
人在剧烈的晃动中,本能的会抓取拉手或者是扶手辅助稳定身体,尽量让人体和车身保持同一个震动频率。如果没有了车顶拉手,只能依靠紧握关门拉手固定身体。虽然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车顶的拉手是更容易固定身体的。
大面积取消车顶拉手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车顶玻璃天幕的影响,许多带有大面积玻璃天幕的车型无一例外的都取消了车顶拉手,希文猜测是安装位置位置不够导致的。大家觉得这个配置可以取消吗?
五、物理后视镜还是电子后视镜
最近有许多纯电新车纷纷推出了电子后视镜的车型版本。电子后视镜和车门把手一样,可以优化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风阻,提供更长的续航。并且从实际体验来看,电子后视镜受雨雪天气和夜间远光灯的干扰更小,几乎可以用无影响来形容。
凡事有利就有弊,电子后视镜也有一些使用上的不习惯与不便。首先就是距离的判断是不如物理后视镜的,这一点在倒车入库时尤为重要。电子后视镜通过传感器成像,驾驶员在屏幕上看到的是二维的视角,后视镜看到的是三维视角,在试驾电子后视镜的试驾车时,希文也只能通过中控屏幕的距离提示来判断位置。
和编辑同事交流,大家反馈刚上手时确实有不适应的点,但也能通过时间和使用次数缓解。但希文在这提一个醒,消费者在准备买车时,还是需要慎重考虑自己和家庭成员能否适应,万一加钱选装后,发现使用了一段时间还是想换回物理后视镜,无疑是增加了时间和金钱成本的。
小结:
当下推出的新车所带有的新功能可谓是层出不穷,但希文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有许多功能是颠覆了原先合理的使用习惯,除了上述的功能以外,还有异形方向盘、不带遮阳帘的玻璃天幕,取消转向灯拨杆、车门内拉手开关等等。希文大胆猜测,或许潮流是一个轮回,就像车门把手一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半隐藏式的造型,最实用的才是最历久弥新的设计。除了以上提到的,那觉得还有哪些设计属于过度设计?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