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的水磨禅杖,居然是一件得儒释道三教加持的神器|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10-03 15:20:37

文/娃娃鱼

鲁智深的禅杖经历了复杂的演变,与中国传统兵器、佛门法器、道家用器都有关联。其实,鲁智深所用的不是禅杖,而是中国传统武器铲与道家方便铲融合、并经过戏剧化改造的产物。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在电视剧和戏曲舞台上,我们常常能看到《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和《西游记》里的沙和尚使用一种一头是月牙、一头是铲子的兵器,名曰“禅杖”。

可现实中,我们几乎看不到有僧侣日常使用这种器具,而各种兵书上也找不到这样一种武器.

那这种兵器究竟是怎么来的?

《新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他的兵器

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要分清三个概念:

1、作为佛教法器的禅杖,与作为武器的“铲”是不同的,与道家的“方便铲”又不同;

2、影视作品和戏曲舞台上,鲁智深所使用的武器,不是原著所说的“禅杖”;

3、无论是佛家、道家,从来都没有一种一头是月牙、一头是铲子的法器,同样,古代兵器当中,也不存在这样一种武器。

这种“器具”,基本可以确定是为了舞台表演效果而发明出来的道具。

佛门法器:禅杖

中国佛学院教授白化文先生著有《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一书,其中第六章“随身具”中的第十节叫《拄杖、禅杖和锡杖》,详细介绍了这三种法器之间的差异。

拄杖,本质上就是拐杖,禅宗里又有个名字叫“探水”,相当于今天户外运动中的登山杖,为云游僧外出时使用。

锡杖,源于天竺僧人外出行乞的传统,它又被称为“智杖”、“德杖”。

有《得道梯橙锡杖经》一卷,记载了锡杖有两种形制:一种为四钴十二环,乃释迦牟尼佛所制立;另一种为二钴,乃迦叶所制立。

到了汉传佛教中,锡杖摆脱了最初敲门、防狗的作用,演变成一种高级的权杖,是禅师地位、威仪的象征。

清乾隆年间的铜鎏金地藏菩萨像

手中所持即锡杖

禅杖,其实是一种起“警示”作用的短棍,也叫“警策”,以竹、苇等制成,两头或一头用布或毡包裹。

现代寺院中“禅杖”的形制和作用,白先生描述如下:

它是一种长而扁平的木板,长约一米多,宽有五到七厘米左右,上幅略微宽一些,下幅是把柄,有制成圆形的,也有扁的。有时也用竹篦代替。一般常在警策的上端正面书写“巡香”二字,下端背面书写“警昏沉”三字,以区分正反上下。

“警策”由年长的师父一辈人掌握,用来纠正僧人坐禅时怠惰、打瞌睡、姿势不正等不良表现。用法是:先轻轻拍打对方右肩,这是预告;再不觉悟,接着可就重拍痛打了。

接受教育的僧人清醒以后,合掌示谢;纠正者则横持警策,上端向左,正面向上,打一问讯。

这种警策棒或竹篦,在诵经、师徒问答时也常使用。

师父们手里拿的,才是正宗的佛门“禅杖”

在此文的最后,白先生特别提道:

在一般人心目中,它(禅杖)似乎成为佛门一切杖类的通称,把拄杖、锡杖等都包括在内,那种理解是不正确的。

另有一种中国古代戏剧、小说中常提到的武术家作战使用的禅杖,更与正规的佛家禅杖无缘。

显然,作为佛门法器的禅杖,和作为武器的禅杖,分明是两种东西。

古代兵器:铲

铲,从来就不是法器,而是一种是集棍、叉、枪、刀于一身的综合兵器,是传统武术长器械之一。

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武备志》104卷中对“铲”这种武器有过介绍:

长小尺一丈,尾有刃,以便后刺。

从上图来看,“铲”一头为月牙状,另一头则尖利带刃,不是一把大铲子。

“铲”这种兵器,在传武中有独特的演练套路和对抗形式。

主要动作由“钩、挂、劈、架、刺、盖、压、推、扫、截、铲、挑、撩、拍、打、缠、绕”等所组成,其势勇猛快速、虚实多变、吞吐相间,招式有31式、36式、46式不等。

道家器物:方便铲

道教中,道士外出云游时,会携带一种特别的随身器物:方便铲,相传为老子所创,形制中包含了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寓意。

方便铲分为三个部份:

铲头:长一尺八寸,代表十八重地狱,铲叶尾端两边各挂有一环,代表阴阳二气。

铲炳:长三尺三寸,代表三十三重天。

铲尾:长八寸六分,八寸代表八方,六分代表六合,以三角之式造成,每角又挂有小环,代表三宝,其意为天、地、人三才,各得精、气、神三宝。

武当山钟云龙在传授弟子方便铲功夫

方便铲的行制,指示了道人真正要修行,靠的是天、地、人三才,用的是六合之气和阴阳五行,做事功要有手握三十三重天,铲平地狱之门的气魄和志心。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道人云游时,如果遇到动物的尸体,就用方便铲挖坑、掩埋,二是遇到不平整的道路时,主动参与修桥铺路,方便更多的人。

特别需要提示一点,道家方便铲的铲尾,不是“月牙型”,而是长成这样:

这张图虽然不是很清楚,但也可以看到,道士手中挥舞的方便铲,尾部不是月牙,而是如上图那样,呈三角带环的尖状物,其作用是捣杵。

鲁智深武器的演变

首先,根据《水浒传》原著的描述,鲁智深使用的兵器,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一种类似于佛门“禅杖”(警策棍)的棍棒类武器。

此图最为接近《水浒传》原著的描绘

其次, 明代容与堂刻本《水浒传》里,有五幅插图画到了鲁智深的禅杖。

图中鲁智深所使用的武器一头是小月牙,另一头似棒(应该是尖刃)。

很明显,早在明代起,就已经把鲁智深的兵器,画成了“铲”,而不是“杖”。

1976年,关良先生的戏画《大闹野猪林》中,依然延续使用了这种“铲”。

小浣熊版水浒卡里,用的还是“铲”,并且有了一个很拉风的名号,叫“疯魔月牙禅”。

而在影视作品中和戏曲舞台上,鲁智深都使用一头是平铲、一头为大月牙的兵器。

它既不是佛门法器禅杖,也不是古代兵器“铲”,更不是道家的方便铲,是一种集后两者特征于一身的四不像。

京剧《野猪林》剧照

起初,它应该是只应用在戏曲舞台上的一种道具,然而,随着戏曲影响的扩大,这种原创道具被后世的影视作品所继承,并深深地印在大众的脑海里。

最终,真正的禅杖、铲、方便铲的模样被人们忽略了,大家一提起鲁智深、沙和尚手里的“禅杖”,就觉得应该是那样。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