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要觉醒这3次

十点来读书 2024-12-14 15:57:09

如果让全世界的读者投票选出心中的人生导师,德国作家黑塞一定名列前茅。

他用诗意隽永的文字,给迷茫中的人们照亮前行之路。

二战后,黑塞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全球年轻人中迅速刮起一阵“黑塞热”。

他的代表作《悉达多》最是炙手可热,在当时的大学生中几乎人手一册。

故事的主人公是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他放弃令人羡慕的一切,苦心孤诣地踏上求道之旅。

悉达多用尽一生,苦行中悟道,世俗里沉沦,暮年在河水旁寻到了智慧和永恒。

人生之问困扰悉达多,也困扰着我们每一个人。

常有人把人生比作苦修,但鲜有人像悉达多一样身体力行。

黑塞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这一生,一定要觉醒这三次。

所有人都爱悉达多,男人欣赏他的家世和才华,女人倾心于他的优雅和俊美。

大家一致认为,他将出落成高贵的婆罗门之王,成长为下一代宗教领袖。

可是,悉达多心中的怅然却一日胜过一日:

周围的爱意不会一直带给他幸福,婆罗门长辈的教导也无法给予他安宁。

尽管拥有令人艳羡的一切,悉达多还是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迷茫。

他渴望真正的智慧,寻到永恒的人生境界。

悉达多终日在树下打坐冥想,仍百思不解,直到遇到三位苦行的沙门。

他们肉体遍体鳞伤,身上却回旋着求道的激情与虔诚。

悉达多的灵魂深处被击中了,求道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是时候上路了。

他告诉身旁最好的朋友乔文达:“我明天就加入沙门。”

乔文达从朋友的脸上读出决绝,可是悉达多的父母又岂会允许他放弃婆罗门的尊贵身份,去做落魄潦倒的苦行僧?

不过,自我一经觉醒,前方的路就会清晰明亮。

悉达多被拒绝后一直伫立在父亲的房外,从晚霞到破晓。

婆罗门父亲意识到,儿子已不再属于他,有了他自己的远方,于是便不再阻拦。

悉达多抛弃优渥的生活,踏上了自己的悟道之路。

崇拜朋友的乔文达也一起加入了沙门。

他们把身上的长袍赠予穷人,不亲女色,蔑视财富,摈弃世俗的表象。

他们向沙门学习克己之法,饮水止饥,忍受风吹日晒,在禅定中堕入空无。

可是悉达多渐渐有了新的思考,他认为禅定和戒律不过都是在逃避自我,这样修行来的空无只是短暂的空虚。

乔文达极力劝阻朋友危险的想法,才华出众的悉达多将会成为伟大的沙门长老,不能在此迷失。

如此苦修三年,正值瘟疫肆虐。

传说有个叫乔达摩的人现世,是已经证悟涅槃的在世活佛,可帮人解脱。

两人一起去聆听活佛讲座,乔文达被活佛的学说深深吸引,决定跟随他修行。

悉达多则不愿放弃自我去听信圣人之言,这对好朋友只好就此别过。

古希腊神庙里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人生的第一次觉醒,就是要找到独一无二的自我。

排除外界干扰,耐下性子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不轻信权威,不盲从大众。

只有用自己的思索铺垫出脚下的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当悉达多离开佛陀时,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男人。

他不再被知识和法义吸引,世界何其隽美呀!

盎然生机在他眼中闪耀,星辰月亮在他心中运行。

未经入世的思想是空洞的,悉达多渴望去生活中经历。

前往城里的路上,他遇到一个终日摆渡的船夫,船夫说:

一条河可以教会人许多东西。这次我不要你的报酬,你下次再来送我礼物。河水告诉我的:一切都会重来。

悉达多满怀着好奇心和感激,与船夫作别。

他在林苑门口站定,注视着一行人。

一个艳美华贵的女人坐在富丽堂皇的轿子上,仆人前呼后拥。

悉达多心里欢喜:“我还未入城,就天降吉兆。只是我还是个乞丐沙门。”

他进城后给理发师讲故事,抵消理发沐浴的费用,打扮妥当。

悉达多打听到林苑的女主人叫迦摩罗,是城中名妓,便去拜访她。

悉达多开门见山地表示自己是个沙门,原是婆罗门之子,想向她学习欢爱之术。

迦摩罗被这个奇怪的人逗笑,也看出悉达多的不凡才华,同意了。

悉达多第一次品尝到了俗世生活的幸福。

迦摩罗向悉达多引荐了一个大商人,大商人欣赏他的博学,让他替自己打理生意。

悉达多显然对生意不感兴趣,只是耐心与农民和工匠交谈,甚至常常错过赚钱的大好时机。

神奇的是,他总能在生意的最后关头大赚特赚,一切来得似乎很简单。

悉达多也并不存钱,立刻挥霍掉。

他开始听不见内心深处的神性指引,只是一味享乐。

悉达多海吃豪饮,终日歌舞升平,他学会掷骰子,乘轿子,睡在软床上。

岁月流年,庸俗和惰性将悉达多的灵魂囚禁。

他也沾染了世人的幼稚和胆怯,富人的灵魂病随之而来。

悉达多沉迷赌博,用放肆的赌注换取剧烈的快感,最终倾家荡产。

当晚他做了个梦:迦摩罗和她的花园逐渐枯萎腐坏,养在金笼里的鸟儿不再歌唱,走近一看发现已然死去。

悉达多被唤醒了,自己过着既无价值又无意义的生活。

感官体验刺激欢愉,终究也是空洞的,一样了无生气。

他捡起久违的思想,愈发感到自己身处物质的牢笼。

悉达多无比恶心,逃出城来到河水旁,河水倒映着他扭曲的脸和虚弱的灵魂。

埃及作家西巴依曾说:

诚然,欲望会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但这背后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

人到中年,需看清物质享受只是世间的表象,去找回曾经的赤子之心。

摆脱外界的浮华,不被欲望拉下泥潭,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觉醒。

悉达多被痛苦折磨得晕了过去,醒来后开始平静地思考。

绝望没有摧毁他,他从身旁川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启迪。

河水是悉达多步入俗世的起点,也是他远离浮华的起点。

亲口品尝尘世的一切很好。尽管孩提时代就已明白,淫乐和财富不属于善。我熟知已久,却刚刚经历,不仅用思想还用感官经历。我庆幸我经历了它!

河水不懈奔流,却仍在此处,永远是这条河,却又时刻更新。

悉达多想起船夫的箴言,觉得自己离智慧和永恒更近了。

他终于等来了当初渡他过河的船夫,和他一起摇橹摆渡。

悉达多抛去激情和期盼,用敞开的心灵去倾听河水的教诲。

许多旅人见到这对船夫,以为是兄弟。

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两人的不凡,向他们求教。

后来,常常有人慕名而来,因为听说河边住着两个智者。

年复一年,活佛乔达摩病危,即将步入涅槃,世人皆前往朝拜。

迦摩罗也是其中一员,自从悉达多走后她便怀孕了。

她带着小悉达多路过河水旁,被毒蛇咬伤。

弥留之际,迦摩罗遇到了悉达多,让父子相认。

悉达多回忆起昔日的爱恋,把爱全倾注到儿子身上。

可是儿子自小锦衣玉食,哪能和父亲一起受穷,就一直捣乱。

悉达多不想让儿子品尝俗世的苦涩,一直报以耐心,不希望他离开这里的安宁平静。

船夫不忍朋友受折磨,劝慰他:

这只小鸟在巢穴里呆久了,他不像你是自愿离开。就让水归于水,年轻人归于年轻人。去听取河水的意见吧。

尽管理性明白这个道理,悉达多的内心还是在灼烧。

儿子是他在世上唯一放不下的人,连大奸大恶之人都有孩子爱,为什么自己得不到骨肉的爱?

小悉达多终于忍耐不了河边凄苦的生活,摇着小船渡过河回到城里。

悉达多怕刺激儿子的叛逆心,不敢阻止,一直在远处跟着。

他目送儿子进城,当年的回忆如画卷般展开。

这一瞬间他领悟了河水的真谛:

众生皆苦,万事皆空。一切都会消失,也都会重来。

悉达多回到河水旁,和船夫继续摆渡生活。

此去经年,乔文达路过此地,与儿时的朋友论道。

他从悉达多的脸上看见众生,看见智慧与圆满。

万千表象褪去后,正如佛陀的微笑。

乔文达明白悉达多已经悟道,深深鞠躬以表敬意。

听过一句禅语:

物随境转,境由心生。执于一念,困于一念。一念放下,自在于心。

既然已知道世俗皆表相,又何必执着于虚妄的念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

暮年时对世事,且看开且放下,专心欣赏漫天的晚霞。

哲学里有著名的人生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黑塞把古印度的佛教故事,改写成哲理之歌,以此来讨论现代人的人生之路。

他借悉达多的悟道之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青年时,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去追独一无二的梦;

中年时,在世俗欲望中摸爬滚打,仍不忘初心;

暮年时,放下那些不能改变的执念,尽人事听天命。

当你在人生之路上迷茫时,不妨读一读《悉达多》,去欣赏黑塞兼具诗意和哲理的文字。

暂时远离车水马龙,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

愿大家都能寻觅到照亮前方的启明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