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什么你懂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得很不顺

徙竹散人 2020-07-31 13:28:29

王明阳

有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爱好哲学却被周围的人鄙视说在搞没用的东西,结果自己被弄得焦头烂额,觉得自己高明,却应付不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想放弃,却舍不得这高明的东西,究竟该怎么办?

学哲学的困惑

这么问就说明自己也不知道哲学究竟是怎么用起来的,如果真的把哲学融入自己就不存在这个困惑。

目前这类人的状态是“自己是自己,哲学是哲学”,就像眼前有桌大餐,压根就没有吃肚里。

没有吃肚里前就会被大餐的色、香给迷惑住,这个时候人只会“好高”、“务虚”,把自己眼里所谓“不爱好哲学”的人看作是低,没文化等。

一桌美食

然而当你真的把大餐吃肚里就看不到美也闻不到香了,最终还会拉出臭臭,但它却真的成了自己的血肉。

那个道理要在自己身上转一圈再发出去才算是自己的,不是今天你看到了什么你就是什么,那叫“贡高我慢”,你看到的东西多啦,样样都是你的吗?

现在自己被鄙视为没用,那是因为真的没用,这是检验自己的最简单,也是最靠谱的标准。

王阳明有云:“圣人言之,亦是下学。”点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毛病不是今天才有,古往今来皆如此。之所以对风吹草动很敏感是因为心智还是个孩子,就像是看到一桌好菜却不吃一样,哪怕身体是在长高长大,营养却是不良的。

所以,问题主要在吃,至于吃什么那要看个人口味,于是才会说“法门看相应”。你善于什么,实则不在这个善于的对象上,而在于一个“开关”,就是把这个东西和自己融为一体。

武侠小说中常说“人剑合一”着实道出了真谛,“人剑合一”就是“知行合一”,那个道理真的和行一致了,甚至有的道理当事人并不知道,但自己却就在按照道理去做,这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理是要通过行动来消化的

要把道理消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唯一的方式就是“行”,它必须从具体的事情上表现出来,也必须从具体事上强化“理”。就像学生要多做习题,运动员要多练基本功,一旦直接奔着假动作的花架子去让人看着会很尴尬。

那些爱表现自己懂得多、识得广者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轻浮,这和基本功不扎实却急着玩花架子是一个道理。

高山的厚重根基

底子不厚重那些飘洒都是真正的献丑,献丑就献丑,关键还在丑了也不自知,如果被打击了甚至会认为是飘洒得还不够。

爱指责别人者要注意了,根子在他觉得事情都太好办上,仿佛他自己一上一切就都能解决,然而这些太爱动嘴皮子的却无缘经历自己所指摘的一切。但凡自己有所感受,哪怕是仅仅泡个茶,自觉色香味有高明处也得描绘一番,这是这种轻薄心态的一体两面。

所以,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在回答问题最前面三个字是“很简单”的时候,就等于此人在表明自己:

1、就是个门外汉,脑子转一圈确实很简单;

2、他是圈里人,但所处的位置很低,做得事确实是很简单,但他以为整个运作跟他自己一样简单。

最靠谱的想法一定跟自己的亲身体会相关联,背后也就是自己所处位置所能涉及到的实际情况,高一层级那绝对是另一个世界。

王阳明的“真见”

这种心态是人与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王阳明有段很有名的话道破玄机: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此即“心外无物”。

观心

你可能会觉得这很扯,那些东西明明白白就在那里,怎么会没有物呢?但反过来说,没看到就等于没有,没听到就等于没有,没闻到就等于没有……而老子所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同样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描述的角度不同。

儒家是大密宗,最大的密就是告诉你你都不知道或者不相信。

那看到了会怎样?

先举个例子,小品《卖拐》中,赵本上指挥范伟跺脚,后来脚麻了,那个大秘密就在这,虽然脚麻了,但什么也没产生,再过一会脚还是脚,地还是地。脚自己不会麻,地也不会让范伟的脚麻,单独都没那个效果,但产生那个效果的理却就在那,一会这个麻劲就会过去,这便是《易·系辞》所谓“放之弥于六合,卷之退藏于密”。

同理,搓手后手会发热,但什么也没产生,一会功夫过去手还是那个手,热劲也就过去了。

那这“麻”和“热”是什么?是那个所以然的效果,人只要安于这个效果,那个效果自己就会消失,一切痛苦皆在想从这个效果里抽出来,这反而强化了这效果的强度和广度。

反过来看,心之外有没有感受?什么也感受不到,没有感受不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吗,不正是契合了王阳明关于花的那段话。

结束语

一旦看到的、听到的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脑处理的结果必然是“胡思乱想”,而一旦入心了呢?一条信息无非就是刺激了一次心动而已,心动是人天然的功能,于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心不是不能动,不动不如去学死人,适可而止罢了,拔不出来就是自己的欲念在作祟,要当心。

知行合一

所谓“知行合一”,“知”是入脑,“行”是入心。至于“知行孰难孰易”之论是以脑比心,此论本身实则只是个“脑洞”。不入心便无法觉察这“脑洞”无非就是一念罢了,一念生则万念生;一念不生则念念不生,时时直下承当便能直达未来。故而会有“穷诸玄辩,如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之说。

入脑不入心就会一身戾气,跟谁都要理论;入心不入脑就是憨憨,开发得好会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只因为脑体量大,而早熟者便把自己早早封顶。

喊得越响唱得越高者就越low,不信你站泰山顶上试试,定然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8 阅读:5877
评论列表
  • 2020-08-13 08:27

    狗屁不通[笑着哭]

  • 2020-08-20 16:11

    经历过伤痛才会成长,书本的道理都是总结,许多东西需要亲身感受

  • 2020-08-23 20:55

    不就“我思故我在”

  • 2020-08-23 21:07

    喂,问你呢陈平安,今天剑来不来?

  • 2020-08-17 21:24

    弱知玩意,环境决定的,比如宠物狗即使一窍不通如果主人家富有卖萌就过得不错。流浪狗再厉害也比不了

  • 2020-08-23 21:11

    胡说八道

  • 2020-08-25 09:03

    懂得了道理但认不清现实有个毛用

  • 2020-08-29 22:36

    舍友泡泡面的时候,真的好香,可吃起来就没了味道[呲牙笑]

  • 2020-08-14 16:48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呲牙笑]

  • 2020-08-21 23:41

    世间的点点滴滴都有千丝万缕的情怀和情况想要砍断这些情丝作为平凡人确实路程相当辛苦。

  • 知行合一

  • 2020-08-26 23:03

    最后一句有味道

  • 2020-08-14 17:21

    天命之谓性

  • 2020-08-27 02:13

    自以为懂了就行了?很多时候是人算不如天算

  • 2020-08-28 00:31

    标题的答案:还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