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的蜕变记

壹封家信-高墙寄信 2022-09-29 14:46:48

生活中,一些比较“难以相处,容易惹事”的人会被称为“刺头”。

“刺头”可能是学校里的学生;可能是小区里的居民,当然也可能是监管单位里的服刑人员。

监管单位里的“刺头”有着共同的特性:不服管教、自暴自弃、悲观厌世,有一些“刺头”甚至会有捣乱、自残、袭击民警等危险行为,对于监管单位而言,这类服刑人员需要重点关注,重点管教。

01  治“病”找症结服刑人员张某曾在监管单位是一个有名的“刺头”,幸得在监管单位的帮助下,才有了思想上的扭转,摘下了“刺头”的帽子。

2013年,张某因故意伤害罪服刑,刑期12年。张某在服刑后消极度日,劳动不积极,学习不认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混刑度日。虽然张某平常也不会“制造麻烦”,但他的消极态度完全达不到思想改造的标准,这样下去对他的改造就形同虚设,完全失去了意义。监管单位民警通过观察和心理测试,发现张某一直处于抑郁、焦虑状态,经验丰富的民警明白张某有“心事”,决定帮助张某解开“心结”。民警通过一对一谈话找到了张某的症结所在:张某家庭贫寒,母亲常年患病, 父亲已去世,张某十分担心母亲的生活。然而张某没读过书,不爱和他人交往,一起服刑的人也有些瞧不起他,导致他敏感又自卑,逐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02  帮教去“病根”知道了根源所在,民警决定开展亲情帮教,帮助张某解决后顾之忧。为此民警驱车300余公里,赶到张某老家,慰问张某的母亲。到了张某家后,看到张某母亲生活并不富足,便立即向张某发放了慰问金。张某的母亲在了解张某情况之后,心痛不已,在民警的帮助下,录制了亲情帮教视频。

返回监管单位后,民警给张某播放了亲情帮教视频,“儿啊,你不在家,我好伤心、好难过,你要听政府的话,好好改造,早点回来,妈妈在家等你。”母亲朴实的话语击中张某的内心,他激动地落泪,表示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改造。

03  思想上引导亲情帮教起了效果,民警趁热打铁,对张某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其多与他人沟通交流,融入集体。在一次谈心中,民警对张某说:“你活在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你要试着去和别人相处,别人才会和你来往。”在民警的引导下,张某开始参加集体活动,还加入了文娱兴趣小组。随着与他人交流的增多,张某也不再被人轻视,封闭的内心也逐渐打开。

考虑到张某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民警在管教过程中鼓励张某认真学习技术,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学习。张某深知自己没有在社会立足的技术,便认真学习生产技艺,为自己以后的生存做准备。

04  会见解心结

然而,监管单位的亲情帮教还没有结束,民警又为张某准备了一个“惊喜”。在张某决心积极改造后,监管单位与多方面积极沟通,让张某的家人来到监管单位探望张某。母亲和妹妹的“突然”到来是张某没有想到的,张某见到亲人时惊呆了,强忍着眼泪紧紧握着母亲的手,半响不肯松开。

一家人面对面互诉衷肠之后,张某也知道了如今母亲被纳入的低保户,生活也不用发愁了,既开心又激动。临别的时候,张某突然“扑通”跪倒在母亲面前,失声痛哭,“妈,你老人家保重好身体,我一定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照顾你,也不辜负政府和警官们的关心!”

民警说,之后以前的那个“刺头”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改造积极分子。
0 阅读:1040
评论列表
  • 达成 10
    2022-10-01 15:26

    在监狱当刺头??协助管理的囚犯(值班的 ,一般为表现好的 家里花点钱能当上,半年左右要回原监区)打一顿(一般要进医院呆几天)出来后禁闭室7到10天 能见亲属??心理疏导??你什么身份??没关系没钱就别想了 我在监狱呆了5年 见多了

  • 2022-10-02 19:17

    被他打伤打残人、包括他们的家庭亲人,整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因为这人的施暴给别的家庭带来灭顶之灾。请问对他们有没有特殊照顾和关爱

  • 2022-11-05 03:22

    想太多了。惹事罚一仓的人,停止购物或者不让抽烟等。过几天你就会好的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