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和妻子相濡以沫三十多年,儿子不进娱乐圈,成为他的骄傲

识赛评娱乐新闻 2024-11-22 02:30:47

"冯巩,你可能不记得我了,不过没关系,50万,这个数字你应该很容易记住。。。"一封突如其来的勒索信,差点让这位春晚"常青树"身陷舆论漩涡。

这事说来也是够戏剧的。当时有个自称叫张慧的女子,声称要公开所谓的"风流债",不然就要让冯巩"名誉扫地"。

讲真,在娱乐圈这种事并不新鲜,不少艺人为了保住名声,都会选择私下摆平。可冯巩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清者自清",面对这场无中生有的指控,冯巩心里苦啊。这么多年在德云社说相声,给观众带来的都是欢声笑语,没想到却遇上这种事。

但让他最暖心的是,圈内好友没有一个人信这些谣言,更重要的是,结发妻子艾慧站在他身后给了他最坚定的支持。

"既然清白,那就用法律说话。"艾慧这句话给了冯巩最大的底气。这个看似柔弱的女人,一直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从当年的异地分居,到后来辞工作当助理,再到40多岁考驾照当司机,艾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相濡以沫"。

最终,真相大白。原来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敲诈勒索,那个所谓的"张慧"和她的律师都是惯犯。他们以为,对于一个成功艺人来说,50万不过是个小数目,为了保住名声肯定会乖乖就范。

谁料想遇上了冯巩这个"刺儿头",宁可捅破天也要讨个清白。

这场风波过去后,冯巩在一次访谈中感慨:"人这一辈子,名和利都是浮云,但一个懂你、信你、支持你的家庭,才是最大的財富。

"这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他对妻子最深的感激。

这就是娱乐圈里难得的"德艺双馨",不仅因为他的才艺,更因为他守住了做人的德行。而这一切背后,都离不开那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这,大概就是他们相守30多年最好的注解吧。

说起冯巩和艾慧的爱情故事,还得从天津市第26中学说起。那会儿的冯巩,还是个戴着眼镜、机灵活泼的男生,而艾慧,是学校宣传队里的一名普通女生。

青春年少,总是藏着说不出的小心思。

每次排练时,冯巩都会偷偷多看艾慧几眼。因为年长几岁,他总爱摆出大哥哥的架子,处处照顾这个小妹妹。那时候的感情,就像初春的嫩芽,含苞待放却不敢轻易表露。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宣传队里擦出了最初的火花。

可惜好景不长,毕业后两人天各一方。特别是冯巩入伍后,更是断了联系。但你说巧不巧,兜兜转转多年,缘分让他们又重新相遇了。

这回,他们都不想再错过对方。

1983年,冯巩和艾慧步入婚姻殿堂。说是婚礼,其实简陋得很 - 连件像样的礼服都租不起。但艾慧从不在意这些,她看中的是冯巩这个人,他的才华,他的品性,还有那颗上进的心。

"你相信我吗?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过上好日子。"冯巩说这话时,眼神里满是坚定。艾慧笑着点头,她知道,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什么都会有的。

婚后的日子,说苦也苦,说甜也甜。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艾慧默默付出了太多。有一次冯巩在台上说相声,台下观众笑声一片,可他心里却酸溜溜的 - 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妻子正独自在医院待产。

"没关系的,你是演员,你必须要对观众负责。"每当冯巩流露出愧疚,艾慧总是这样安慰他。就连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她毅然辞去了工作,四十多岁还考了驾照,只为能当好冯巩的"专职司机"。

感动之余,冯巩给儿子取名"诚诚",就是要把对妻子的忠诚永远铭记于心。出差带礼物、电话里的暖心话、闲暇时的小浪漫。。。这些点点滴滴,都是他想要给妻子最好的补偿。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宣传队里害羞的女孩,如今已是冯巩最坚实的依靠。人们常说:"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这话放在冯巩和艾慧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谁能想到,在天津市民主道58号那栋气派的欧式小洋楼里,曾经住着一个无忧无虑的小男孩。1957年出生的冯巩,含着"金汤匙"来到这个世界 - 他的曾祖父可是民国时期的代总统冯国璋。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小冯巩聪明伶俐,说话中听,深得长辈们的疼爱。每天在小洋楼里上蹿下跳,活像个快乐的小精灵。

可谁知,这样的日子在他9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一群扎着武装带的年轻学生突然闯进来,说要搜查冯家"变天"的罪证。懵懂的冯巩哪里明白什么是"变天",只知道从那天起,他们家天翻地覆。

小小年纪的冯巩,站在院子里仰天大喊:"我的太爷爷,你害得我好苦哇!"这声喊叫,道尽了一个9岁孩子的委屈和无助。

从宽敞的小洋楼,搬进只有12平米的大杂院。一家八口人,就靠着母亲当教师那79元5毛钱的工资过日子。但你别说,这看似艰难的改变,却给了冯巩意想不到的温暖。

大杂院里的邻居们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在乎什么"家庭出身"。街坊邻里互帮互助,特别喜欢这个机灵的小伙子。

孩子们一起滑冰、打雪仗、捡煤核儿,反倒让冯巩找回了属于童年的快乐。

最妙的是,大杂院里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市井烟火气的对话,竟成了他日后相声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这大概就是命运的神奇之处 - 当时以为是跌入谷底,没想到却是人生的转机。

从小洋楼到大杂院,冯巩经历了最残酷的人生变故。但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人情冷暖,也让他的相声作品总能打动人心。

这么看来,曾经让他痛恨的"祸根",反倒成就了他独特的人生际遇。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人生啊,有时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也没想到,一场普普通通的初二文艺汇演,竟成了冯巩人生的转折点。

那年,天津市搞文艺汇演,班主任看这小伙子机灵活泼、口齿伶俐,就让他和另一个同学合作表演马季、唐杰忠的经典相声《友谊颂》。

为了把这活儿干好,冯巩可是拼了 - 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琢磨背词儿。这股子拼劲儿没白费,他俩这一段相声,不光在26中出了名,在整个文艺汇演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这一段相声的名声,传到了马季的耳朵里。一天,两个戴着口罩的人来到天津26中,点名要听冯巩说相声。

年轻的冯巩哪知道这是大腕儿来访,撸起袖子就上场了。

等他说完,两个人才摘下口罩 - 好家伙,竟然是相声大师马季和唐杰忠!这下可把冯巩吓懵了,心想:完了完了,在大师面前现眼了。

这话说得冯巩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就这样,他正式拜在马季门下,踏上了说相声的道路。虽说这条路不好走,但有马季这个伯乐提携,冯巩可算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从1986年和刘伟搭档说《虎年谈虎》首登春晚,到后来连续33年成为春晚"常青树",冯巩用实力证明了马季的慧眼。

每一年,他都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让相声这门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那两个戴口罩的贵人,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相声大师冯巩。这么看来,人生处处有惊喜,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机遇。

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