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造就了大量英雄与英雄事迹,但战争带来的混乱也成就了一些混子。往大里说,正是靠着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踩着欧洲传统强国的身躯登上了世界第一强国的席位;往小处说,一些根本不配被称为“军人”的角色,靠着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得到了军衔和勋章。咱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就厉害了:他不但敢在军纪森严的苏联军队中自立门面,打算自封少将,还私自招募了一支小部队,自己更是作用数百万卢布的巨额财富。
此人名叫尼古拉·马克西莫维奇·帕夫连科,有关此君的“传奇事迹”,咱们不妨从头讲起。
要严查帕夫连科的成分,这老兄恐怕并不是非常苏维埃:他的父亲名下有不少产业,其中包括两间作坊,家境相当殷实。不过,帕夫连科并不是一个老实人,好好的小布尔乔亚生活不乐意享受,反倒是中学学业刚结束,就半道跑去当了个铁路工。组织一看,这小伙子思想觉悟行啊!于是给足了机会,帕夫连科获得了进入白俄罗斯理工学院攻读建筑专业的机会。
您得知道,对苏联人来说,当时能读大学意味着什么: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也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前,该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不到20万,连全国人口的0.1%都不到。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可以想象,等待帕夫连科的本该是一个无比光明的未来。然而仅2年后,帕夫连科又跑了,好在他再次半途而废后还算是做了不错的选择——卫国战争爆发后,他毅然报名参军,立誓报效国家。
虽然帕夫连科只有半张大学文凭,但这依旧帮助他赢得了组织的青睐。为人尽其才,他并没有被派到残酷的前线跟敌人拼刺刀,而是被安排在了后方,负责协助设计建造军事设施。不到一年后,帕夫连科就成为了一个军事工程项目小组的组长,很快,他再次获得晋升,被提拔为西方面军下辖某特种步兵团工程处的副处长。
那会儿,强大的西方面军正在前线一步步摧毁着敌人的野心,攻城拔寨气势如虹,能在这种时刻到这样的部队里任职,军工履历自然不用发愁。帕夫连科乐呵呵地跑去赴任,不料,他跟司机格列科夫连同专车竟因此失踪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帕夫连科意外牺牲了,丢掉这样一位青年才俊令人惋惜,但比起苏军每天蒙受的以师为单位的伤亡,这样的损失显得微不足道。就在人们渐渐忘记“帕夫连科”这个名字时,他却悄悄在小城市维特尔“复活”了。
原来,帕夫连科的失踪是他自己一手导演的。或许是觉得呆在军队里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嫌苏军给自己提供的舞台太小,干脆就自己亲手搭一个。帕夫连科很快就组建起一个小团队,其中大多是跟他一样的逃兵,这些人对苏联军队的规章制度相当了解,对后者的办事流程也是十分熟悉。他们在城市近郊找了一栋破楼,将其整饬一新,挂起了“军事建设办公室”的招牌,对外自称隶属于军队的工程兵小组,随后便跟维特尔的征兵办公室搭上了话。
起初,见到这伙自称军人却拿不出官方文件的工程兵,有不少人还心存怀疑,不过,帕夫连科浓厚的“官腔”再加他们标准的办事流程还是令征兵办的工作人员将信将疑。此外,帕夫连科主动提出,他们可以帮助征兵办打打下手,例如帮忙照顾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兵。本来战事吃紧,加上同时期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军事机构成立,征兵办公室一早就忙得焦头烂额,眼下有人主动要为自己分忧,何乐而不为?不仅如此,征兵办公室在谈条件时还故意狠宰了一刀:你们不是工程兵吗,帮忙盖一座战地医院如何?不料对方也一口答应。随着医院落成,大量伤兵涌入,再也没有旁观者质疑帕夫连科他们的身份了。
虽然这笔花销不小,但创业嘛,一点投资也是正常的。在帕夫连科来看,这笔投入只赚不赔,借着“官方身份”,他们小打小闹地在后方接了不少军队项目,虽然这些项目的预算并不多,但靠着狠命压榨建筑成本和质量,他们依旧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不过,这笔钱并没有在兜里揣太久,它们随即被用以购置各种工程机械或是打点关系。有意思的是,虽然“军事建设办公室”承接的项目几乎都是“豆腐渣工程”,但帕夫连科似乎一点都不担心露馅——打仗嘛,再漂亮的房子,炮弹下来都会变成废墟,谁还会纠结它当初结不结实呢?
1942年下半年,苏军开始在战场上全面逆转。随着战线不断西移,帕夫连科和他的总部也不断向西搬迁。虽然这段时期挣了不少钱,但他依旧“不忘初心”,在中饱私囊的同时还是不断升级工程器械,花大量银子疏通关系。到了二战末期,“军事建设办公室”总规模已超过300人,不但拥有各种军用和工程车辆,帕夫连科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私人武装”。不仅如此,不止一位军队高官对“军事建设办公室”的贡献提出赞扬,后者还获得了同苏军一并进入柏林的历史殊荣。更离谱的是,为保家卫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帕夫连科,竟然获得了由苏联第4航空军军事委员会授予的“红星勋章”。
大伙儿知道帕夫连科一共骗到了多少钱吗?根据官方资料统计:从1941年开始到战争结束,所谓“军事建设办公室”依靠64个单子从苏军手中一共骗到了3800多万卢布。按照1943年T-34坦克的造假,这笔钱足够打造281辆该型坦克,这足以装备起一到两个苏军装甲师。骗子做到这份儿上,帕夫连科也算是另类的“人中龙凤”了,然而人的贪婪一被激发,想要约束就太难了。
混乱随着二战结束而终结,但帕夫连科依旧不打算收手。他将自己的总部改名为“一号军事基地”,搬到乌克兰西部的沃利夫继续坑蒙拐骗。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纵容下,帕夫连科几乎为所欲为,权势熏天。很快,有人忍无可忍,给伏罗希洛夫元帅写了封信。
或许写信者也没抱多少希望,高高在上的伏罗希洛夫同志日理万机,又怎么会搭理基层小民呢?虽然伏罗希洛夫的军事才华确实有点欠火候,但他的工作态度实在没得挑。本着“人民的事没小事”的原则,伏罗希洛夫立马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叫来骂了一通:你们就是这样为百姓服务的?这不是给苏维埃政府脸上抹黑吗?不料下属也很懵,表示不记得有什么“一号基地”。但领导交代的事情不敢怠慢,相关部门立马派人顺藤摸瓜往下查。不料就是这么一查,苏联战时最大的诈骗团伙就这么被连根拔起了。
据内务部调查报告显示:帕夫连科的总部里停满了各式工程车辆,其办公室里还存放有43把各型枪支以及3000多枚子弹。一伙假军人为何敢骑在人民的脖子上作威作福?原因很简单:帕夫连科一早就花费大量金钱买通了该地区大小官员,甚至一些高级官员跟他都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拿人手短,即便明知帕夫连科不是什么好货色,对于他的暴行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最终,帕夫连科所有的荣誉称号、军衔和勋章被一并剥夺,以破坏国家经济、从事反革命活动和进行破坏活动等罪名被执行枪决;其17名主要心腹被判处最高20年的监禁,所有与帕夫连科有来往记录的政府和军队官员全部被辞退,牵扯面之大蔚为壮观。
我们从这个历史小插曲中不难看出:如果一个人不能恪守道德底线,或许他能够获得一时的舒坦,最终也难逃悲剧;如果旁观者不能坚守准则,与之同流合污,那么道德的审判也终有一天会降临。显然,帕夫连科是个聪明人,他本该有一番大作为甚至名垂青史,却被自己的歪心思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