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全球竞争格局决定中国芯片设备公司必出牛股

深度商业分析 2024-07-06 14:19:22
英特尔公司曾经讲到,如果限制对中国进行芯片销售,那美国的芯片还能卖给谁?英特尔的千亿工厂就没有建设的必要了。英特尔原来一直在快速推进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千亿工厂建设,现在这个工厂的芯片量产不得不被推迟,原因就在于中国芯片国产化加速。美国芯片不让卖给中国,到中国芯片产能起来后,美国芯片就比较难卖。 无独有偶,德州仪器的库存芯片成堆。面对堆积如山的芯片,公司的库存清理都得延续到2024年第三季度。为了清理库存,他们不得不大幅降低芯片销售价格,美国有的公司芯片甚至降价了9成,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大量买入。当然,那些都是没被限制的低阶低制程的成熟芯片。 此前还有美光的例子。美光推动美国议员出台政策制裁中国的存储芯片,结果中国就停止美光芯片进口,最终不得不导致去年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两党代表团访华。他同时带有推销美光芯片的任务。 类似的还有美国一边制裁和中国的航天合作,一边还要求中国分给他们月壤的例子。 这类事件对咱们投资人,到底有什么启示价值? 对这类事件,投资人不应该轻易放过。而应该思考事件背后的意义,它有什么信息价值,以及它能否预示着什么样的未来。 我个人觉得,这类事件,恰恰是某种很精确的对于未来的预演。 怎么讲呢? 我昨天的文章,其实揭示了未来中国芯片市场和国际芯片市场的格局。那就是:未来中国芯片市场的大格局,就是一个几万亿的行业,数家几千亿的芯片公司,数家几百上千亿的芯片设备制造商,然后他们占领中国市场,最后一起攻向国际市场。对,就是这种格局。当然,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小的芯片企业也会存在。 也即市场最终会通过竞争走向集中,国内是几万亿的行业,其中包括数家几千亿的芯片公司,以及数家几百上千亿的芯片设备制造商,这些都是头部企业。头部企业的营收最终体现的是市场的集中度。他们在占领中国市场以后,将共同向国际市场进攻,到时国际市场应该不经打,跟现在家电类似,最后竞争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占大头。 这恰恰预示着中国芯片产业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简单估算一下就知道,芯片市场估计会有6倍以上的市场空间。放到全球市场估算,应该是七到八倍的市场空间。 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16.6%;2023年10月,中国芯片自给率达到23.3%。按照产能来说,Knometa Research的报告指出,到2024年,在全球IC晶圆产能中,中国大陆的份额将达到19%。这些都是最基础的面上的数据,但也极具参考价值。 中国芯片自给率目前只有23.3%,那么达到90%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前期要求到2025年达到70%,估计正常情况下会推迟),90/23.3=3.86倍;然后芯片市场本身就在增长,比如VR/CR、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人工智能、储能、充电桩、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等等,包括有些新的电子设备等,有很多高速发展的行业都有很大的芯片需求。因此从中期看,芯片需求量增长50%是可以预期的。3.86*1.5=5.79倍。也就是即使不算未来出口海外的增量,国产芯片需求还有可能有五六倍的增长空间,如果考虑对海外出口,这个数据还要再高一些,七到八倍是有的。 这就是芯片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具有成长性的原因。因为它们是真实的需求。同时,芯片制造设备的市场增长空间,应该和芯片需求相匹配。 近两年的进口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2022年,中国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288.17亿美元;2023年,进口额为 350.16亿美元(2480.66亿人民币),增长21.51%。尽管有制裁,但中国对制裁之外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需求,仍然非常大,而且,关键是还中高速增长。 故而芯片设备方面,一旦国产货研发了出来,就会进入产线验证,一旦验证合格,就会很快进行市场替代,而且中国芯片设备方面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的市场替代。 这个市场需求非常大,正是巴菲特所言的坡道够长一类。因此,那些在市场中抢占了优势和先机的企业,就有更好的市场拓展空间。而我们团队研究的这家企业(见《公司分析(十二):对美日两大垄断霸主的强势国产替代+芯片设备硬核科技+高成长=未来大牛》),正是在市场中抢占了优势,具有先机的企业,公司的核心产品在几年中从1.2%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现在的30%,美日两家优势企业的市场正在迅速地被它的产品挤出去,公司前些年的成长性真的非常惊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