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疆海水稻实验田迎来了大丰收,6万多亩实验田,亩产能达到上万斤,这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数据是在夸大其词,其实,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一点黑科技,完全能做到。
首先来看看新疆实验田种植的是什么品种的海水稻,与普通稻种有什么区别。
新疆实验田里的海水稻即耐盐碱水稻,具有显著的抗盐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等特性,使其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土地上生长,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存能力。
在培育过程中,科研团队首先进行了精心育种,选择了适合盐碱地环境的新式水稻种子,如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稻3号”、“海稻6号”等。这些种子经过特殊处理,浸泡催芽后就能在盐碱土壤下生长。目前,新疆海水稻的单次亩产记录已突破800公斤,这是中国农业科研人员多年努力的结果。
海水稻的诞生要追溯到1986年,当时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在海边发现了第一颗海水稻种子,随后他投入了30多年的研究与培育,成功杂交出了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新疆没有海为什么能种植海水稻?浇灌用水又从哪里来?
新疆其实并不缺水,缺的是如何留住水。新疆拥有多条重要的水系,主要包括额尔齐斯河水系、伊犁河水系以及塔里木河水系。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在新疆境内年径流量较大。伊犁河由喀什河、巩乃斯河、特克斯河等河流汇集而成,年径流量在新疆位居前列。塔里木河则由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等源流汇合而成,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这些水系共同构成了新疆复杂而丰富的水资源网络,全区多年平均年河川总径流量为879亿立方米,好好利用的话,这个流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这些水大多是淡水,但是浇到了地上就会变咸,因为新疆的土地盐碱含量太高了,人工改良成本又太大,索性就把这些盐碱给利用起来,加入水之后,稍加改造就能种植海水稻了。
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海水稻并不是用海水种的稻,而是可以在高盐碱的环境下生长的水稻。中国的盐碱地海边有,内陆也非常多,以后主要还是种植在内陆地区。
目前,新疆海水稻最高亩产记录是853.2公斤,这一记录是在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测出来的,不仅刷新了当地海水稻的亩产记录,也展示了海水稻在盐碱地改造和粮食增产方面的巨大潜力。
一亩是800多公斤,怎么算出亩产一万斤的?
当下网上都在传这个1万斤的数据,很多自媒体都没有把这个1万斤说清楚,实际上,这里1万斤海水稻不是露天种植的,而是在大棚里种的。因为新疆很多地方夏季炎热,光照条件好,建设大棚,在水管够的情况下就能达到一年种五次,如此一来一亩田相当于北方的五亩地,加上是科学实验田,用的也是高产的超级海水稻,所以上万斤并不夸张。
这样的海水稻大棚种植模式能够在新疆推广吗?水到底够不够?
今年央视农业就特意报道了这个事,着重强调如何节水。
和田沙漠试验区的海水稻一亩只要200立方米的水,而传统农田需要1000~1500立方米的水。科研人员很有创新能力,他们在大棚里加了一套冷凝装置,阳光透过大棚蒸发的水在冷凝系统中重新液化,然后回到地里,这样就极大的节省了水资源。
沙漠昼夜温差大,白天大棚湿度能达到90%,晚上水蒸气与冷凝管一接触,就变成了水滴重新落到泥土中。在液化过程中还释放了温度,保证大棚与外面有一个温差。
目前,新疆戈壁沙漠可用于种植海水稻的面积,据估计约有1.16亿亩,具备开发潜力的盐碱地众多。这些地要是被利用起来,那中国每年能多产近7亿吨粮食,中国可以多养活10亿多人口。
除了海水稻外,新疆目前的海产养殖也特别火爆,人工调配海水,用这些海水养殖鳝鱼、龙虾、三文鱼等等,给新疆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现在甚至有很多沿海地区的老板到新疆投资海产养殖,因为日本排放核污水,新疆的海产品在市场上很走俏,价格自然也高。新疆海水养殖的一个优势是地方大、人口少、租地便宜,这下新疆真的成为“塞上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