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有人质疑花费“几十亿”建设冰雪大世界不如直接救济穷人、建工厂,这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细细琢磨,总觉得有些地方站不住脚。冰雪大世界,真有这么“不务正业”吗?
“几十亿”是真的吗?先来说说这个“几十亿”的说法。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真实的投入是多少,只是听了些网传数字就义愤填膺地评判起来。可冷静想想,这些“几十亿”从哪里来的?有多少是实锤数据?真实的建造成本可能远低于这些夸张的传闻。
一个冰雪大世界,再怎么气派,也不至于烧掉那么多钱。更何况,网络上的造谣喜欢走极端,越是“天文数字”,越能吸引眼球。
不过,即使投入真有几十亿,这笔钱也不是白白撒进雪堆里。冰雪大世界可不仅是“好看”。它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早有数据支撑。2023年冬季,东北的冰雪旅游火得不得了,从滑雪场到冰雕展,各地的游客都在刷屏朋友圈。
这些游客不仅为当地旅游业贡献了真金白银,还把哈尔滨的热情好客带回了他们的朋友圈。而哈尔滨人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从高铁站热情指路的志愿者,到民宿老板用心准备的早餐,再到街头热腾腾的马迭尔冰棍。
有人这样形容哈尔滨的旅游体验:“即使寒风刺骨,也挡不住这里的温暖。”从细致周到的服务到满是人情味的微笑,这种体验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一去再去。
尤其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全国各地的人往东北跑,大包小包地买土特产、吃地方菜、住特色民宿,谁说不是给当地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这一切,冰雪大世界可都是主角之一。
如果没有它的存在,这场冬日狂欢还能有这样的盛况吗?更值得一提的是,冰雪大世界不仅让游客们乐开了花,也让许多人因此端上了饭碗。从建造的工人,到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再到那些因为游客涌入而赚得钵满盆满的小商贩,冰雪大世界激活了一整个经济生态圈。
盘活哈尔滨冬日经济有人可能觉得,这些消费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对于那些民宿老板、饭店经营者,甚至是街边摆摊卖烤红薯的小贩来说,每一分收入都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这种经济流动性带来的效益,远比简单的救济金来得深远。
毕竟,只有钱流动起来,它才是“活”的,才有机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否则就是银行里的废纸。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这些钱不能直接用来办工厂?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非黑即白”的思维。发展冰雪大世界,并不意味着其他项目就被忽略了。
事实上,东北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2023年前后,多个科技项目和制造业工厂落地东北,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材料,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换句话说,冰雪大世界和工厂建设是并行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
而至于救济穷人这个提议,听起来确实充满善意,但效果未必如想象中那样简单有效。发放救济金短期内或许能缓解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直接给钱,发展产业、创造就业机会才能真正让人们有尊严、有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冰雪大世界的建设,正是这样一个带动就业和消费的好项目。想象一下:一对年轻夫妇,因为冰雪大世界决定去东北旅游,订了两晚民宿,吃了好几顿地方菜,买了些特产带回去;小镇上的出租车司机接送了他们,赚到了油钱;餐馆老板拿着营业额补贴了家里的开销;
而这一切,都从那座“几十亿”的冰雪大世界开始。如果没有它,这个冬天,他们可能选择留在家里“猫冬”。经济循环,往往就是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开始的。所以,“几十亿”搞冰雪大世界,不仅不是浪费,反而是对经济活力的一次精准投资。
它为当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所以,与其抱怨这些钱没直接发到手,不如好好看看它为哈尔滨、为东北带来的改变。那座晶莹剔透的冰雪城堡,不仅是游客的美梦,更是哈尔滨人实实在在的希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