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留言问:陈曼老师,丈夫婚前不抽烟,日子最难的时候他都没抽,现在婚后日子好了,他却慢慢从电子烟到真烟,越吸越上瘾,我让他戒掉,他多次承诺却做不到,还说他戒不戒烟看我表现,这关我啥事啊,我很想离婚,不想再包容他,不想再相信他戒烟的承诺,可是我又有点纠结,离婚毕竟不是一个小事。
你面对的这个问题,看着很小,但问题背后其实是很多夫妻会碰到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夫妻作为关系紧密的共同体,有时候在面对大问题时能齐心协力,而在面对生活琐碎时却很难用共同体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简而言之,很多夫妻在对外问题时,比较能相互协作,在对内问题时,往往是站在相互对立的角度,各想各的、各做各的、各气各的。
正如一句话所说:
“难住夫妻关系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对方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动作”。
所以说夫妻在对内问题时,往往是盲目的、自我的、情绪化的。比如你现在纠结至不至于离婚,就是在情绪爆发后突然想到的答案,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你态度的不确定性,说明了抽烟这事还没到让你斩钉截铁想离婚的地步,还可以商量。
退一步说,离婚就能让对方戒烟吗?离婚就能让你不难受了吗?离婚能解决婚姻里的所有问题吗?
都不能!
离婚一直都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办法,走到离婚的夫妻其实也不一定洒脱,很有可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婚姻不是随便用离婚一刀切可以解决的事,两性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期待改变对方,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原因和过程,全然的否定对方,是一种经营关系的消极方式。
这会让你们只想去计较结果、不努力分析原因、不乐意配合改变,最后给对方冠上耍无赖、言而无信、不爱了的懒惰式归因。
你丈夫吸烟不是一开始瘾就很大的,他也尝试戒烟,虽然多次都没成功,但如果你死死的咬定结果,不问为什么,久而久之,你丈夫也会像你一样懒惰式归因,不会去反思自己,习惯性的沉浸在吸烟的愉悦中。
还有值得你深入思考的是,你丈夫曾向你表达他戒不戒烟主要看你表现,作为咨询师的视角来看,你丈夫是知道吸烟不好的,知道但是不改,希望看你表现,这反映出了他对这段关系里的某种诉求。
你也可以这样理解,吸烟作为一种个人习惯,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你让他改变,相当于就是要求他不仅要在婚姻共同事务上配合你,还要在个人事务上妥协让步,这会让他感觉到被控制,没有个人的空间和自由;
而他说看你表现,就表达了一种心理不平衡,或许他想说的是大家都有让对方接受不了的个人习惯,都会有抱怨,凭什么你不喜欢抽烟,就要让他戒烟,那他不喜欢你情绪化或者某些习惯,你怎么就不改呢?
所以你们之间的问题不仅仅是戒烟,而是抽烟背后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两个人对双方的诉求爱搭不理?双方如何合作达成需求的折中和解?
只有把问题搞清楚了,才能真的触达双方的需求,从根源上调整关系发展的结果。
1
婚姻过度压缩个人自由,引起反叛
心理学大师罗伯特.迪尔茨的父亲曾有严重的烟瘾,可是他的父亲直到被确认肺癌也不愿意戒烟。迪尔茨焦急不已,就邀请父亲做测试。
迪尔茨和父亲面对面坐下来,给他点上烟,然后问父亲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
他父亲闭上眼,缓慢地感受每一口烟吸进身体,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突然说:"这是我唯一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迪尔茨突然理解了为什么父亲即使身患癌症也无法戒烟。
父亲是家里顶梁柱,平时沉默寡言,无法诉说压力的他,在重压下借助抽烟,营造一个轻松的、自由的、个人私密空间来暂时逃避现实控制。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得出,抽烟上瘾不仅是一种不良习惯,它还可能是一种心理需求。
所以想要某个人戒烟,不能只是简单的要求对方直接改掉这个行为习惯,而应该是洞察抽烟这一行为习惯背后的心理需求。
如果你只是因为自己不喜欢烟味而要求对方改变,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控制他的自由,强加你的意愿给他。那最后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对方的反感,你越控制他、他越烦、吸的越猛。
所以你与其改变他吸烟的行为,不如问他为什么吸烟?
少一些控制,多一些理解。
其次,他婚前不抽烟,但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人是会变的,关系也是会变的,当你们从恋人变成夫妻后,你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你们的感情。
尤其夫妻在婚后一段时间内,由于生活琐事、相处模式僵化等原因,会导致双方对婚姻生活产生不满、厌倦的情绪,形成婚姻厌倦期。
这种现象在婚姻心理学中被认为是正常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婚姻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新鲜感消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双方逐渐熟悉彼此,生活变得平淡,新鲜感和激情逐渐减少。
2、生活压力:
婚后面临的房贷、子女教育、家庭琐事等压力,使得双方在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
3、期待落差:
婚姻中,双方可能对彼此存在过高的期望,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容易产生失望和不满。
4、沟通不足:
在婚姻生活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双方缺乏有效沟通,问题积压,容易导致关系紧张。
这时候,如果两个人都无法意识这些婚后变化,不采取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处理,时间久了就会相互埋怨。
更重要的是,从个人生活到婚后生活,对两个人影响最大的就是限制了个人生活的自由度。
比如不能像谈恋爱时候那样随着性子撒娇,让对方去哄你;
不能随意买买买,要限制个人欲望,统筹两个人的钱到一个家庭里花;
不能期望太多,因为个人需求在婚后往往转变为家庭主导需求。
很多夫妻结婚后过度的以家庭为重,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经济、老人身上,要求对方做点事,都喜欢以家庭责任的头衔来让对方妥协,这会让对方感到家庭和工作一样累。
就像你劝你丈夫戒烟,总拿孩子说事,说你丈夫不会做榜样、吵到孩子睡觉等等......这些行为都会让他觉得,他是孩子的爸爸、是家里顶梁柱、是你的丈夫,但就不能是自己,什么都要以家庭为重去妥协。
一个人没有了做自己的自由,久而久之就会很想挣脱,通过一些方式来疏解自己。
因此,在婚后生活里重新找回个人生活的自由度,是有必要的。
而这种个人生活自由度的回归,取决于两个人是否愿意相互配合、相互妥协、相互分担。简单来说就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2
相互妥协,也要保持边界感
当你以个人的需求去希望你丈夫改变,其实就是在缩减他的自由,而放大你的自由。
这种单方面妥协,本来就是不大公平的。
你丈夫说看你表现,就暗含了他对你会为他改变多少、愿意牺牲自己多少自由、给他多少自由的期待......如果你只是希望他独自为了你去改变,那你们的关系就会有种他在负重前行,你一个人在岁月静好的不平衡感,抱怨、不满就会随之而来。
婚姻关系里,做出改变、妥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付出牺牲一定是夫妻共同的事务,而不是搞双标,要求对方改,自己却不改。
妥协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比如沟通的方式要温和,不要动不动就是为了这个家你得怎么样,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询问他为什么抽烟,观察他什么时候抽烟;
然后从为对方分担他压力、关心他身体、抚慰他心灵的角度去沟通,对方才会有种你真的在关心我,这是为了我好的改变。
即使有些事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你也要从相互理解、相互分担、相互妥协的立场去解决问题。
比如你主动在其他方面做到他希望的改变,或者在这件事里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一个折中办法,不要着急指责谁对谁错,你们要解决的是问题,指责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问题。
其次,除了相互妥协外,夫妻之间虽然是共同生活,也要给予对方能“自由呼吸”的空间。
人们常说:“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很多夫妻常常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态度意见,以此来表达自我价值感、存在感、认同感。
这种紧密的联系,对夫妻关系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期处于亲密关系,接触密度增加、摩擦自然就会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投入的精力就会越大。
这种高度紧绷的状态,会让伴侣感觉到十分疲惫。
因为紧密的夫妻关系一定存在某一方强一方弱的状况,长期紧密在一起,受控的那一方就会感到被支配的恐惧,施控的那一方也会因为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感到心累。
个人空间的诉求,从个人发展角度看,一方面当伴侣处于发展瓶颈期,个人空间会让他有更多时间梳理工作问题、发展自己、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能让他找到更多的个人价值认同感。
另一方面,人们需要冒险、新奇和神秘的感觉,自我空间的保持,有利于他们发现更多的自己,从而保持对生活和人生的热情。
从夫妻关系角度来说,独立的空间能增加两个人的神秘感,可以增加新鲜感,增进夫妻感情。
此外,当两个人的情绪很紧张、矛盾点集中、意见分歧很大时,适当的距离能给予双方冷静思考、梳理矛盾、缓解心态的机会,有利于双方夫妻关系的调节。
婚姻不是儿戏,轻易离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错过一个爱你的人,没有谁的婚姻一开始就准备好的、顺利的、美好的。
婚姻幸不幸福在于经营它的人是如何处理矛盾、如何相互理解的去妥协、如何在束缚中又给予对方自由。婚姻不是枷锁,爱应该是允许两个人做夫妻,也允许两个人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