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化心灵阅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笑笑雷家林 2024-02-14 20:30:35
以诗化心灵阅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原创 雷家林 雷家林书画

读《富春山居图》,想起王维的诗《终南山》,诗云: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画者所画地域与诗人不同,但诗画中的意境却无二,江浙的山川更接近海隅,三吴之地地势平缓,却不泛突兀高耸之处,此残缺的长卷中确实有一处与天相抵近,十分的醒目动人之处,连绵的群山如万马奔腾向海处消失,图中的景致取于富春江的两岸,真境逼而神境生,真境逼者,黄公望所游之处也,画者时而会用笔记之如近代之写生,时而是目识心记,染在胸中,当他渲泻时,自然而然的,所图之景无不生动真实,这个真实,不是再现的真实,而是表现的真实,当然所绘之景,非无凭据,却是诗化的境界,图中有王维诗中的青山白云的展示,有四时阴晴的变化,有渔舟的泛荡,自然有人声的回响,静中的世界却充满动感的充满。山不转水转,其实山之静是形势上的,内蕴中并不少动感,有纹理的皴法增添此种动感视觉的发生。

经历唐宋的华丽中华之时代,进入夷人入主中华,国民的心境,确实有点凄凉,所以王维水墨为上的艺术理念,到了元代的画家手中,得到更为深刻的响应与落实,加上画者早年的被囚禁经历,同样进一步冷眼相看世上,林下水边的情怀进一步的展露。王维早年的入世激情,塞上诗的激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终被退入老庄与佛禅的思绪取代,黄公望用暮年的精力图此一幅杰作,在不经意之间,其实是酝酿了一生,归到了一个回归自然的心境中,所图的世界可游可居,亦是行将就木时,梦中还能回想的世界,未去时,不能行时,画不归他人时,其实还是卧游之所。

王维诗意其实是充满画境的,黄公望的作品却是诗意盎然,可与《终南山》诗两相映证,秦地与吴地,有何的分别,吴地为历史上的泰伯隐居开耕之地,泰伯为姬家的血脉,周人兴于秦地,三秦的山川面貌异但与吴地在情感与文化文明上,并无分别,中心与边区,有时在变幻之中,边区更象世外桃源,实际上元代的士子,在当时的情形下,完全地坠入对世外桃源的沉醉之中,所唱的散调如此,画出的境界如此,青山绿水成为麻醉的良药。

直接的观看富春江两岸山色与观图的不同在于,图中有古人的诗意与情感,有穿越那个时代的情境与氛围,或者是被古人内心的脉动所唤起,从图浓淡不一的墨色世界中,从变幻的皴法纹路中,从不同的点墨布置中,我们转换读出葱茏的山色,读出悠然南山的思绪,读出小国寡民的安逸与怡然,读《富春山居图》首先得是悠然的心境,还有陶潜与王维的诗意,还有黄老的思想,总之只有绝对的远离心境中,读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其实读画如品茶,细细的品,先是心境调整到平和之中,七碗玉川茶是如何的品来,此法多少对于读画的借鉴是不可缺少的,但茶是物质,前后的状态都到不了极境,而在中间几碗才是极妙的所在,读画其实最美妙的亦在中间画者刻意倾全力为之带有激情的部分,唤起的美感超过平缓的部分,画中的纹路,山川的连绵起伏,引导观者的心绪连绵起伏,所绘一山一石,一水一舟,全然可以让用心如一的宁静者寻访,那里是曲径通幽,如同进入秦人洞,那里是屋舍俨然,松柏相拥。用视觉去寻幽探胜,首先是画者高明而提供丰富真实而不凡的内容,观者调整心境后用视觉的步子行到画中的玄妙处,心理的脉动便产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可游可居,其实是视觉的步子在动,在寻访,视觉在登山,在泛舟,所谓的居,其实是心之所居,心安之处,与现实的游与居相左的,是完全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活动,但阅读是有知识的积累,有诗化地心灵充满,这亦是读画成功的前提条件,相同相近的知识面,会与画者的心灵相契合,读出画中的真意来。画非画,画是什么?借用陶夫子的诗句回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说宋朝书法四家》、《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家林论艺)今日号头条:雷家林书画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