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四大野战军有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就是二野(中野,以下统一称呼为二野)相比较于其他三大野战军,其指挥体系较为松散,刘帅对于指挥,绝大多数时候处于放权的状态。
正如邓政委所说:从战争一开始,每一次的具体作战,二野指挥的都是各纵队的头头,刘邓没有亲自到战场上指挥过一个战斗行动。
但其他野战军可不是这种情况,他们最起码要指挥到纵队(军)的级别,某些时候甚至会直接指挥到“师”一级。
一野(西野,以下统一称呼为一野)只要枪炮声一响,全体人员都要听彭总的,怎么打仗,都是“定于一尊”,由彭总指挥。
三野(华野,以下统一称呼为三野)的作战策略,基本也都是粟裕亲自制定,计划非常详细具体,底下将领怎么打都要根据粟裕的策略来。
四野(东野,以下统一称呼为四野)更是直接指挥到师,四野各师每天行军到任何地方,必须马上写简报给野司,每个师怎么做,野司都有命令。
打仗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对于军事指挥员的专业度要求非常高,那么,为什么刘伯承元帅不直接指挥到“师”,不像其他野战军军事主官那样,对作战部署得非常周密,让下属跟着执行就可以呢?
其实,刘伯承元帅的军事天赋极高,而且是伏龙芝军事学院科班毕业的高材生,军事理论非常扎实,他完全有足够的能力为底下各将领拟定详细的作战方案,让下属跟着做就可以了,但刘帅为何没有那么做呢?主要是因为二野所承担的战略任务不一样。
其他三个野战军主要的作战任务是歼灭敌人重兵集团,一切行动都是以攻为主,而二野是截然不同的。
一、二野承担的战略任务第一个特点是“险”二野前身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四面环敌,没有外援和救兵,无任何后勤保障,他们孤军深入,几乎是我军野战兵团里面最“险”的一支,一不小心,就是有去无回的那种结局。
刘邓大军的战略目的并不是打多少胜仗,而是插入敌人心脏起骚扰作用,因此,刘帅采取的是“小败算胜”的策略,不是想要歼灭敌人,而是力求保存力量,站稳阵地。因此,这就是需要各部队独自为战,保存自己的力量,不能被围歼。从这方面考虑,刘帅在策略上,是不能够过多干涉属下将领的,而是让各纵队自思良策。
二、二野承担的战略任务第二个特点是“助”一野在西北都是自己为主,四野在辽沈以及平津战役也都是主角,但二野在淮海战役虽然也是主力,但实际上承担的是协助三野主攻的角色,三野在淮海战役当中的战斗比例和贡献都比二野要高。从战略上,二野的自主性要低于三野,自然命令不能过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协同三野作战,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刘帅并非不能直接指挥到“师”,而是作战形势无此要求,毕竟,无论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其实都是党的部队,他们各自的战略分工任务,都是围绕一个目标: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