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府那些事儿终结篇-广东福建京师凤阳各地王府轶事

吕布省愚 2024-07-18 11:32:36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51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 15 分钟)

本系列历时大约半年的时间,通过鄙人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抽空所挤出的时间里找到的些许有关于明朝时期各地王府的故事,叙述至今,即将来到系列结尾的篇章。

前面二十二辑的故事,我们捋清了明朝时期的河南与湖广,两个省级单位加起来的王府数量高达十八处,不得不喟叹当时“天下养朱”政策之下,河南与湖广两地居民们身上沉重的负担;另外,我们几乎也能从当时选择王府地址的初衷找寻到文明变迁的思潮涌动。明朝时期,其实本质上讲是我们这一届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走向海洋文明时期的起点,但是很显然,相对于地理与人文环境错综复杂的欧洲,在东方自给自足的明朝通过海禁的施行并未能全身心参与到此次文明交融的活动中。正因如此,我们也能看出,王府选址基本上还是选择在农耕发达的省份,并未选择更有利于出海远洋的省份。

知难而退

所以,福建与广东,这两个如今我国相对最为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似乎没有人能记忆出半点有关于明朝王府的细节。所以,福建与广东是不是就没有修建过明朝王府呢?在粤闽两省之外,是否也有过修建在京师的王府旧事呢?如今北京的王府井以及周边区域在明朝的时候是以何等的契机修建起来的呢?整个明朝最特殊的一座郡王府修建在陵园旁最终的宿命又是怎样的呢?对了,为何明朝还有那么多异地修建的郡王府呢?

带着以上所有的疑问,让我们褪去生活给予您我原本拥有的困顿,换一个轻松的心情,怀揣着一丝期待,以一篇五千字的长文解释上述全部疑问,结束《明朝王府那些事儿》系列合集的讲述。史料很丰富,内容可详述,准备好了吗?预备,起飞!

·广东韶州淮王府,七年之痒

论及广东之于明朝的历史源头,一切还得从洪武二年开始说起。

洪武二年,是为公元1369年,朱元璋在原广东道的基础上始设广东行中书省。七年后,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广东行省为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使司。该地在辖境方面将现在的合浦地区、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岛一道并入广东布政司的辖境,从此恢复了广东地区单独的建制,同时较宋代的广南东路面积更大。当然,此处的“广南东路”,也即是“广东”的由来。自此时起,也基本确立了以后广东地区的轮廓。

亭台楼阁,悄然变迁

有明一朝,广东布政使司下辖10府1直隶州8散州77县,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然而,这座坐落在广东的王府就在广州府吗?非也,这座王府位于韶州府。

韶州府,由元朝时期韶州路更改而来,下辖曲江县、乐昌县、英德县、仁化县、乳源县、翁源县,府治曲江县。从以上地名分析,当时的韶州府,地理位置为如今的广东省韶关市下辖的县市以及清远市代管的县级市英德市。韶州府治曲江县,也即是如今的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而这座位于广东的明朝王府也就落座在曲江县。

那么这位就藩广东的亲王是谁呢?为何后来并没有过多地听说广东这位王爷的往事呢?因为傲娇的他,在七年之痒后,离开了广东。他的名字,便是早前我们多次提及过的,明朝首任淮王朱瞻墺。

作为仁宗皇帝朱高炽的第七子,在仁宗即位后,朱瞻墺被册封为淮王。封地便设立在广东布政使司韶州府,为何会选择在广东呢?史料里未曾记录半点原因,仅知晓,几年时间,位于曲江县的淮王府修建完好,朱瞻墺也在20周岁那年,正式就藩广东韶州,并且朱瞻墺的三个儿子,包括嫡长子朱祁铨以及两位庶出子嗣朱祁镔、朱祁钺均出生在广东。这三位仁宗皇帝的孙辈,也成了明朝中前期少有的三位能把出生地写成“广东”的皇孙。

然而,因为朱瞻墺认为韶州府“多瘴疠之气”,最终在公元1436年的时候离开了韶州,徙藩至江西饶州府。自此始,位于韶州曲江县这座王府便被荒置,最终在明朝历史上扮演了何等之故事,早已不得而知,随同岁月变迁的流觞,永远沉入了历史的长河中。

·福建漳州,广泽王的潜邸

上一段落讲完了广东,此番,再谈一谈福建。

没错,福建于华夏历史上其实是很特殊的存在,从一个最简单的点就能看出端倪,如今福建地区较为流行的闽南语,保留了大量中古时期或者更早的古汉语发音。当时间轴来到明朝初年之时,朱元璋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八府分别是福州府、兴化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邵武府、泉州府与漳州府;另有一直隶州;府州共辖五十七县;福建布政使司衙门驻福州府。

而这座唯一坐落在福建的王府其实最早是为了安置被贬谪的岷王朱楩,所以,王府也被选择了同样相对来讲比较偏远的漳州府。

朱楩于建文元年被皇帝朱允炆安排在漳州,甚至史料中都没有记载其被安插于漳州府的哪个县。总之,在此处郁郁寡欢的朱楩,似乎在等待一个时机。再者,安插朱楩的这个所谓的王府,到底是什么样的架构,如今早已无法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能够想象的是,对于朱楩来讲,这哪里算什么王府,顶多是被皇帝朱允炆找到的给自己削藩后的临时住所。所以,很显然,此时漳州的这座所谓的“王府”不太可能拥有王府本身的规制。更何况,此时的朱楩已经被废为庶人。

所以,此时的朱楩来到漳州,理解为流放至漳州或许更为妥帖。由此可见,此时,明朝距离海洋文明尚且拥有者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

公元1403年,是为永乐元年,朱棣即位后复封十八弟朱楩为岷王,朱楩总算离开了这个并不能让其愉悦的住所。然而,些许尴尬的是,位于漳州的这座王府,不久后也就迎来了新的主人。而,对于这位主人来讲,理论上也属于流放。

这位主人,便是永乐帝大哥朱标的儿子朱允熥。我们曾在《明朝藩王选讲-吴王朱允熥》故事章节中,详细介绍过这位用自己的出生,改变整个明朝历史走向的人的故事。而所谓寄居漳州的第二位主人,也便是这位懿文太子朱标正儿八经的嫡子朱允熥。

稍微有一点需要多言一句的是,作为侄子的朱允熥,比漳州府所谓“王府”的前一任主人,他的十八叔岷王朱楩还年长半岁。

今人不见古时月

朱棣登基后,将朱允熥的封号从吴王降为广泽王,此时的朱棣想到了刚刚离开了岷王朱楩的漳州府,很快,朱允熥便被迫迁徙往漳州。对于他来讲,此时被安插在漳州,也与流放和监视居住,毫无二致。

史料未记录朱允熥去往漳州是当年的农历几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农历九月,朱允熥便以“不能匡正建文帝”的理由被再次召回至京师,随即废为庶人。自此始,漳州这个专门流放失势宗室的潜邸便再没有迎来新的主人。这一切,对于明朝的走向,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懿文太子陵园旁的瓯宁王府

上一段,再一次提及那位用自己的短暂人生改变明朝甚至是中国历史走向的史上最牛太子-朱标。按照后来的永乐帝朱棣的习惯,会把他的大哥称为“懿文太子”,但是鄙人书写的字句中,朱标更多地会被称为“明兴宗”。

上一段落中那位短暂流放漳州府的朱允熥的遭遇如果已经很离奇的话,那么朱标的另一个儿子的遭遇就更加神秘了。其实虽说神秘,倒也没有更多的神秘而言,当四叔朱棣走上皇位后,当初大哥朱标的孩子们都只能一个个从地球上消失。

只不过,这位朱标幼子的消失过程,稍微有一点过分了。

朱标幼子名为朱允熙,按照史料的推测,朱允熙与建文帝朱允炆以及朱允熞皆为吕氏所生,这位吕氏也是实际意义上的明朝首位拥有太后头衔的女性。公元1391年7月13日,朱允熙出生,十个月后,朱标去世。换言之,朱允熙的生命基本上就没有父亲的概念。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封五弟朱允熙为徐王;几年的战役下来,朱允炆失踪,朱允熙也注定无法得到一个善果。朱棣即位后,将朱允熙的徐王为敷惠王,并且在朱标的陵寝旁为朱允熙及其母亲吕氏修建了一座王府。这座所谓的郡王府也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存在。

不久后,朱棣在将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后,留下了朱允熙的封号,改封瓯宁王,仍然为朱标守护那座陵园。公元1407年2月3日,16岁的朱允熙在一场诡异的火灾中过早去世,年方15周岁。显然,这场火的受益者就是朱棣,谁受益谁有嫌疑,朱棣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就是暗杀朱允熙的凶手。随之带走的,更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无法诉说的桥段。

不过,这座陵园旁的瓯宁王府永远被写进了历史,成为朱棣生命中一个难以磨灭的污点。固然,朱棣有着自己的能力强劲的一面,但是在对待五服之内这些侄子后生的方式,或许也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

·京师王府变迁史

如今北京市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溯源至何时呢?明朝永乐十五年,获得靖难之役胜利的朱棣准备以“天子守国门”的命令去要求自己那些子孙后代,决意迁都北京。随即,在北京修建十王府,这也即是如今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早期模样。当然,这里在元朝的时候,被称为丁字街。

朱棣在北京修建十王府,本质上讲还是模仿其父朱元璋在南京修建的十王府。洪武三年,也即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秦、晋、燕、周、楚、齐、赵、潭、鲁、靖江十王,随即在南京建十王府,十王就封后,十王府供尚未之国、以及来京入朝的亲王居住。后来京城北迁后,这个制度也一度保留。明宣宗时,其二叔汉王朱高煦谋反,宣宗 朱瞻基遂废亲王入朝之制度。明英宗复辟后,曾召叔父襄王朱瞻墡入京优礼慰问,之后明朝诸帝即不再有召亲王入朝之例。所以,这京城十王府便意外地留下了他原本的面目,如今成为北京城中镶嵌于城中心的景点。

今月曾经照古人

北京十王府,范围大致在今王府井大街以东、帅府园胡同以北、校尉胡同以东、金鱼胡同以南一带。明代皇帝之子未成婚前居住于宫中,成婚后方出宫,住于京师王邸中,等待就藩之国。

京师王府的变迁历史,也是另一个角度看待明朝历史走势的方式。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末期,当人们更多地关心自己吃完这一顿是否还有下一顿的时候,谁又会在意那些与自己原本就无关联的王府旧事呢?

·明朝宗室的高级监狱

说完了上述王府,其实明朝时期,还有一类建筑物,可谓特殊的存在。这些建筑物,可以理解为是有罪明朝宗室的高级监狱。

《大明会典》规定:“凡过犯有重轻。轻者治其党与。重者本身发高墙、或闲宅。子孙降为庶人、或俱禁住。”

此处所提及的高墙,便是位于明中都的凤阳高墙。

这座凤阳高墙先后关押过哪些人呢?这些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曾囚禁于凤阳高墙的亲王有建文帝幼子朱文圭、吴王朱允熥、晋王朱济熿、辽王朱贵烚、辽王朱宪㸅、郑王朱厚烷、唐王朱聿键;郡王亦有靖江王朱守谦、周府平乐王朱安泛、鲁府归善王朱当冱、宁府临川王朱盘熚、宁府锺陵王朱觐锥、岷府广通王朱徽煠、岷府南安王朱彦泥、汉世子朱瞻圻、郑府盟津王朱见濍、襄府宁乡王朱祐楒等人。

至于因谋反被废的齐王朱榑、谷王朱橞、汉王朱高煦及其子孙,均囚于京师。不过此处有一点需要质疑,部分史料称朱高煦叛乱后,其十个儿子全部被宣德皇帝朱瞻基诛杀,私以为此处不太可能,因为,不遵祖制。

阳光下,静谧的安详

除了凤阳高墙之外,其实现存史料中也能察觉,部分省份也有属于自己的高墙,用以囚禁有罪宗室。之前讲述过的,开封周王府便建有高墙,用于囚禁本支罪宗。周藩高墙位于王府西南,山川社稷坛旁,马厩之西。不过,史书上唯一一次确切记录被囚禁于周王府高墙的,却是嘉靖四十三年被废黜的伊王朱典楧。

嘉靖晚期,喜欢炼丹的朱厚熜还创立了另外一个名词,所谓“省城闲宅”。嘉靖四十四年规定:“宗室有罪降革,迁发省城内闲宅居住,子孙不得渎奏幸脱。”算是为这个所谓的“省城闲宅”进行了定义。

从后来的史料《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中能发现,大同代王府、平凉韩王府、桂林靖江王府等均设有闲宅,囚禁犯有越关上奏、劫掠民财、事亲不孝等罪行的有罪宗室。当然,这些有罪宗室到底犯有何罪,已经无法查询。

·那些异地分封的郡王府

本篇故事最后一个章节,将简单论述那些被异地分封的郡王们。

这里面最典型的是,蜀府的华阳王朱悦燿,被封于湖广武冈州,后改湖广沣州。他之所以被放那么远,那是因为所有人都不喜欢他。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是,周府的汝南王朱有爋,被封于云南大理府,当然,后来他被废为庶人。

其余的异地分封的郡王中,还有秦府的永兴王朱尚烈封于陕西巩昌府;保安王朱尚煜封于陕西临洮府。后经秦隐王朱尚炳奏请,均召回,改封于省城西安府。

亦有晋府的高平王朱济烨、交城王朱美垸、阳曲王朱美垙、西河王朱美埻均封于山西平阳府;又有庆成王朱济炫、永和王朱济烺封于山西汾州府。

异地分封最多的则是代府,此番有山阴王朱逊煤、襄垣王朱逊燂封于蒲州;灵丘王朱逊烇封于绛州;宣宁王朱逊炓、隰川王朱逊熮封于泽州;怀仁王朱逊焴封于霍州,定安王朱成封于忻州,乐昌王朱聪涓封于朔州。

以上三个王府均位于陕西与山西,也可见当时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所呈现出的社会面貌,换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不堪重负的体现。

一不小心,及此已经接近五千字,这篇被堆砌在一起的文字,算是给《明朝王府那些事儿》进行最后的总结。将来的茶余饭后,省愚还会继续书写那些属于过往的故事,还请各位朋友静待。时代不一定会向前发展,但是时光就如同长江黄河一样,在我们这个维度里,不会倒流。过好今天,期待明天,让我们下一个合集,不见不散。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