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重走苏轼的人生之路

微格尔 2024-08-06 03:22:2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这两句诗,正是他的人生写照。

苏轼的一生,奔波不停,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的足迹也由此遍布半个中国: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常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人生之路,也正如他所写的这几句诗,如“不系之舟”四处漂泊,“平生功业”就在黄州、惠州、儋州这几处。而这几处地方,分布在相隔遥远之地。

尽管在朝堂遭遇打压,宦海沉浮起落,颠沛流离,总是在各处异乡来去匆匆不停奔波,还经历了下狱的打击,但生性豁达的苏轼并没有怨恨和摆烂,而是去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居,惠民一方。正应了他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杭州,苏轼曾两度至此地为官,期间相隔了15年之久。第一次,是因为反对变法而被打击,于是主动自请外放,可想而知,当时的他多少是有点不忿和失望的。

幸而杭州美景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他在这里四处流连,留下许多足迹,也以诗词为礼,盛情回馈杭州,表达他对杭州的喜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对杭州非常喜爱,甚至认为自己前世就和杭州结缘,觉得自己上辈子就来过这里。他写道: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除了四处游玩,他还为民众办了许多实事,如治理六井,疏浚运河和西湖。这也可以看出,他是实实在在地将杭州当作自己的第二家乡来爱护,努力地将它改善得更好。

也许,在经历了“乌台诗案”后,他的内心已经想远离朝堂,想要在西湖边养老了——“归从三人游,便足了此身。”

只可惜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愿,两次与杭州的相遇,还不到他的大结局。

在惠州,苏轼变身“工程师”,除了主动提请兴建新桥以方便民众交通,还亲自参与工程设计,为当地建成了两条便捷实用的桥。

惠州也有一个西湖,也许当苏轼在湖畔漫步时,会想起曾经在杭州西湖边漫步的情景。

他的诗文中也常提到西湖,这里面既有杭州西湖,也有惠州西湖,两处于他来说都是异乡,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他的失意心情,成为他的精神家园。

他在惠州迎来一个创作高峰,创作了587篇诗词文赋。此时他的心境已经愈加超然豁达,对于自己过去曾遭遇过的那些艰难已经坦然视之,他说: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他依然热爱美食,享受生活,也把自己对岭南美食的热爱写进了诗词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他以为自己会在惠州“长作岭南人”安享晚年之时,又接到朝廷的诰命前往海南儋州,那是个远离大陆、需要乘船渡海、经历风浪才能到达的地方。

《寻路东坡》一书是封面新闻的大型人文采访主题活动图文版,通过派出记者前往苏轼曾涉足过的9个地方进行寻访,结合现场回顾历史和诗词作品,追随苏轼的足迹重走其人生之路,再现了苏轼坎坷曲折又真实丰盈的一生。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