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理性主义与正常的经验主义都具有合理性。理性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在概念,具体事物容易变化,会产生和消失,而概念确定的规定性却是恒定不变、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不会随具体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当事物对象的一般性、规律性被概念定义抽象出来之后,具体事物的性质乃至具体事物如何存在,显然必须以事物概念共性规定为基准。符合“单身汉”规定定义的人才是单身汉,符合“会员”定义规定的人才是会员,符合“友谊”抽象属性规定的社会事实才是友谊。
因为概念共性抽象和共性属性定义是我们认识归类事物的主要凭据,是我们观察测量事物对象的基本依据。概念的定义变化了,概念指称的抽象对象及其性质也会变化;概念特有属性抽象定义改变了,由该抽象属性规定抽象出的抽象对象及事物侧面关系自然也就变了。从这个角度说,事物的性质及其存在依赖于概念定义和概念本质规定,并无大错。
比如,符合1、2、3等概念模型定义和使用规定的事物对象,才可以代入数量关系原理进行验证,才可以被赋予相应的数量规律属性。符合长方形定义与共性规定的事物对象、事物抽象属性,才可以称之为长方形物体或长方形。就概念定义决定人们相关事物归类、性质认定和观察测量方式而言,理性主义说概念本质决定着现实事物的本质,概念比现实事物本身距离事物一般性、规律性更近,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
经验主义说概念必须有实指,有确定的外延对象,必须能经验证实,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力图为一切概念找到感觉根源,力图找到没有任何理性和理论前提的纯粹事物对象与事实属性,或者说试图离开一切观察理论,找到赤裸裸的不受理论污染的经验事实,这就走向了经验主义极端。
同样,把理性概念推演、定义规定的作用无限放大,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概念自身变化的反映,是概念外化的结果,像黑格尔那样用概念推演来生成世界,用思辨和概念推演来研究认识把握世界的本质,这就走向了唯心主义极端。
应该恢复康德在这里的认识论观点,即知识,既不是纯粹源于理性和观念,也不是纯粹来源于经验,而是源于知性范畴(即概念)与经验事实的相互联系、作用。
理性和概念定义规定,作为人对被观察事物对象的作用,决定着事物的知识归类、性质归类,决定着事物的观察测量方式。由此它也决定和影响着客观事物与观察者联系作用的结果——知识的特性、表现、本质。在认识活动中,被观察对象与人的感觉及测量尺度的联系作用,就是事物对象属性规律乃至事物存在与否的基础。在微观领域,人类创造的理性模型及人们在观察活动中的作用,甚至成了被观察对象是否存在、怎样存在的前提,也是情有可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