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息是先秦时期的《庄子.大宗师》中阐述“真人”时,提到的一个现象词汇,“……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这是个排比句,众人所行的是顺者生人的人道,真人所行的是逆者成仙的天道。踵息与喉息就是这样的一种区别❗
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是踵息修行的隐秘性,或许是踵息功法的失传,时常能听到修行人士对踵息的种种揣测❓
有揣测踵息是以山根穴为踵的呼吸方法,有以《说文解字》中踵字的含义,推测踵息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呼吸功法等等。
我以实修践行中的体感领悟,认为踵息就在吕洞宾《百字碑》诗词中,吕祖的《百字碑》或碍于“百字”之限,没有直白畅享;或是限于少阳文始的道法实修的不同,求其全面而简略的体现❗
☞百字碑——吕洞宾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气自回,气回性自住。
性住丹自结,壶内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言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
对《百字碑》实际修行部分的理解,我是以实修中的亲身感受为依据的❗
我的体感或许有违诗词字面的念义,如“普化一声雷”并不是修炼中发生的炸雷声音,实际则是一种类似琴弦激荡之感,发源于印堂深处。
吕祖诗词省略淡化了这其中修炼的感触,仅以一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概括了整个过程,直接说出了“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的结果。
踵息的发生就在这个修炼过程,吕祖的“坐听无弦曲”是发生在下丹田;从上丹田的印堂激荡到下丹田的激荡(无弦曲),并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先扩散到足底,也就是踵息再回归到下丹田的胞中,这才是吕祖“明通造化机”包含的真正意思❗
南宗张伯端《悟真篇》中的诗词,就提到这种体感产生的道法修行逻辑❗
☞悟真篇——张伯端
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
二物若还和合了,自然丹熟遍身香。
——
实修中印堂的激荡音符,就是诗词中的“火发昆仑阴与阳”,由于运作而产生的“坎电烹轰金水方”,就是由足底向上扩散的踵息之感;禅宗达摩祖师的“芦芽穿膝”就发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