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爆发激烈骂战,3国围攻俄,紧要关头,中国出面稳定局势

慕斯空城 2023-10-01 01:22:21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已经爆发了500多天,究竟要打到什么时候没有人能够知道,但世界局势却在悄然变化。

在2023年9月20日的乌克兰问题高级别公开会上,爆发了一场激烈骂战。毫不夸张的说,西方国家火药味十足,竟然试图将该会议变成“围剿大会”。

尤其是美国、乌克兰、阿尔巴尼亚三国,就俄乌冲突问题竭力谴责俄罗斯。那么,美国究竟又在搞什么新花样?

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首先引发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主持这次会议的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

拉马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席,却违反了联合国会议的常规做法,提出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优先发言,而不是首先让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发言。

根据联合国惯例,这类会议应该先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发言,然后再由非常任理事国和其他国家代表发言。

很显然,拉马的举动明显违反了中立主持的原则,这引起了俄罗斯代表的强烈不满。俄方认为,拉马作为主持会议的代表,理应严格遵守会议程序公正主持,而非为乌克兰游说。

然而,在俄罗斯表达自己的不满后,拉马却声称:“如果俄罗斯停战,泽连斯基就不会发言。”

不得不说,拉马这种表现已经不是偏向乌克兰了,就差明说自己要帮乌克兰了。对此,双方争执了近15分钟。拉马拒绝让步,坚持让泽连斯基优先发言。

在俄代表的抗议无效后,无奈选择了退让,称这种争吵毫无意义。也正是这样泽连斯基得以第一个发言,表达乌克兰的立场。这无疑给了乌克兰方面可乘之机,于是在随后的会议过程中,同样充满火药味。

泽连斯基在发言中,提出多项对俄要求,他首先要求取消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

直指俄罗斯应该被剥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和否决权,俄方代表当场予以强烈谴责,称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的公然践踏。

随后还要求俄军必须要撤退到1991年国际公认边界,并且将黑海等专属经济区控制权归还给乌克兰。就是这些话说出口的瞬间,就一定会引发俄乌双方在会场上的激烈口角。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加入指责俄罗斯的行列,称俄罗斯攻击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成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

面对泽连斯基和布林肯的联手攻讦,俄罗斯外长拉马选择积极回应,戳破美西方的谎言。可以说,这场争吵堪称“骂战”,让安理会就像菜市场一样闹哄哄。

但事实上,北约东扩问题也是导致俄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所谓“穷寇莫追”,虽然俄罗斯的实力不如苏联解体前,但还是有能力掀桌子的。

就在此时,中方代表重申了劝和促谈和反对核战争的主张。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公开表示,各方应该坚持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进行政治对话,国际社会也应当为此创造有利条件。

毕竟这场冲突已经让无辜平民承受了太多苦难,乌克兰各地持续遭到轰炸,大量基础设施被破坏,成千上万的平民丧生或流离失所。仅马里乌波尔一地,就有近10万居民无法解决水电供应问题。

不仅如此,中方代表还提到了粮食出口问题。他呼吁各方重启《黑海粮食倡议》,让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恢复粮食出口。

要知道,黑海主要出海口被封锁,使大量粮食滞留在乌克兰。仅乌克兰一国,就有超过2500万吨小麦和玉米积压港口。这不仅严重影响乌克兰经济,也让许多依赖乌克兰进口粮食的非洲和中东国家面临粮食紧缺的压力。

最为关键的是,缺粮很有可能引发这些地区的社会动荡,甚至威胁政权稳定,重启粮食出口对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地区政局十分重要。

当然,和平离不开诚意。俄乌双方必须都有望而却步的勇气,而非你死我活。只有这样,才能搭建对话平台,让冲突早日结束。

事实上,全球有很多地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存在主权争议,对于这种问题,国际社会主张通过和平谈判化解分歧。

但美国却经常置若罔闻,根据自身利益试图干预其他国家内政,比如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从一开始便选择坚定站在乌克兰一边,对俄罗斯进行全方位打压。

然而,正所谓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即便美国想要仗着自己实力强大,妄图在国际上横行霸道。

可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曾经那些被他们欺负过的国家,逐渐也有了抗衡的底气。尤其是中东地区,已经出现了太多反美的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敢不畏强权,表明自身态度,这与中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密不可分。

要知道,我国同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与困境,我们同样也承受过,甚至比他们面对的困难更加复杂。

但在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国不仅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甚至让其他发展中国家找到了学习的标杆。

反观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保持其该有的风范,可实际上的行为却令人汗颜。不过这也跟他们的历史有关,纵观美国200多年的建国史,也就不到20年没打过仗。

可以说,过度干涉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的重要根源。大国应该审时度势,理性克制,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只有各国互相尊重主权,才能减少世界冲突,推动和平发展。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