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七捷奠定了粟裕的军中战魂的基础,同时也形成以陈毅为正司令员而只负责统领军队的政工工作,作为副司令的粟裕反而主要负责军事作战的特殊搭配,这也更进一步体现了毛泽东的特殊用人方法。
苏中七捷指的是宣泰战斗、如南战斗、海安战斗、李堡战斗、丁林战斗、邵伯战斗、如黄路战斗。
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是解放战争初期的重要胜利。
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各解放区大举进攻,挑起全面内战。
7月上旬,蒋介石命令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五个整编师十五个整编旅共12万人,迅速攻占与南京及上海隔江相望的苏中和苏北两大解放区。
华中野战军指挥部依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决心集中第一、第六师,第七、第十纵队共计19个团的兵力,在军区炮兵团及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各个歼灭进犯之敌。
7月10日,由于李默庵对华中解放区进攻的军事计划泄露,被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得知了李默庵的作战计划及发起的时间。
粟裕经过缜密分析后,果断命令主力部队以围城打援的方式,华中野战军主力于7月13日至15日,远途奔袭60公里,出其不意地向据守宣家堡、泰兴县城的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三师十九旅的两个团及旅属山炮营发起攻击,一举将位于苏中解放区前沿的宣家堡镇、泰兴县城一带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李天霞的整编八十三师歼灭。
华野第一师陶勇、王集成部攻击宣家堡守敌,很快扫清了外围工事,但因敌军增强了兵力,几次攻击未能奏效。
14日,攻击部队观察地形后,迅速调整部署,于当日黄昏发起三面攻击,敌人慌忙抵抗。
见时机成熟,我攻城部队一个团立即从敌人防守薄弱的西北方向发起猛攻。
守敌不支,向西南方向溃逃,15日拂晓,我军打援部队在纪家沟、郭家舍等地全歼了这股溃敌。
宣泰战斗在不到60个小时的时间内,取得了苏中战场的首战胜利,歼灭了在湖南号称“铁军”的美式装备第19旅山炮营及56团、57团3000余人,缴获山炮10余门,轻重机枪200余挺及大批美式装备。
如南战斗发生于1946年7月18日-21日,是苏中战役中的第二战。
宣泰战斗结束后,李默庵又迅速集部队,向华中解放区如皋奔袭而来。
7月18日,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在如南地区与国民党军整编四十九师遭遇,展开激战。
我军先后在鬼头街、田肚里、宋家桥等地对敌军进行分割围歼,至21日,如南战斗结束,华中野战军共歼敌1万余人。
1946年7月30日,海安战斗打响,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000多人的兵力挡住了李默庵5万多人的轮番猛攻,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消灭敌军3000多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新纪录。
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坐在飞机上指挥所部5万兵力向华中野战军七纵发起进攻。
8月3日,粟裕命令七纵主动撤出海安,华中部队撤退后,李默庵的六十五师和第一○五旅、第七旅扑进海安。
1946年8月10日-11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奇袭并攻克了李堡镇,歼灭了国民党军新7旅、第105旅旅部、第314团等部。
华中野战军部队撤出海安后,国民党军第65师、第105旅、新7旅等部争先拥进海安,海安战斗结束。
国民党军占领海安后,判断华中野战军放弃海安重镇是因伤亡过大,认为苏中“共军大势已去”,第一步的作战目标已经实现。
随即调整部署,即分兵对泰州、海安、李堡以南一线进行“清剿”。
在西起扬州,东至海边的300里地段上,摆开了一条“长蛇阵”,准备先巩固其占领地区,尔后再继续北进。
8月10日,华中野战军第1师,从驻地三仓河悄悄地向李堡进发,急行军50余里,傍晚到达李堡外围,乘国民党军整编第21师新编第7旅旅部和1个团,在李堡与第105旅旅部及1个团换防之机,突然对李堡刚接防的新编第7旅旅部及1个团发起攻击。
激战一夜,于11日晨将其全歼,接着,第一师第1、第2团又迅速转用兵力,向李堡附近的杨家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歼灭了刚换防下来的第105旅旅部及所率的314团,仅有第105旅旅长率百余人逃脱。
与此同时,担任阻援和迎歼由海安东进国民党军新7旅任务的第6师第18旅,进入作战地域后,即以第54团1个营扼守陆家尖,担任正面阻击。
11日上午,位于海安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1师新编第7旅旅长不知李堡部队已经被歼,仍按预定计划率第21团东进李堡,中午钻入解放军设下的“口袋”。
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8旅和第7纵队等部,立即发起攻击,战至下午17时半,国民党军新7旅旅长率300余人乘隙渡河逃脱,所率第21团被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和第6纵队全歼。
此役前后仅30小时,就将国民党军新7旅、第105旅旅部、第314团等部全歼,俘第105旅旅长金亚安、新7旅副旅长田云从以下5000余人,毙伤其3000余人,李堡战斗结束。
丁林战斗发生于1946年8月21日至23日,是苏中七战七捷中的第五战。
李堡战斗后,国军被迫调整部署,加强点线守备,将整编第49师残部及第65师主力置于海安、如皋地区。
整编第83师位于泰州、曲塘地区,以全部美式装备的交通警察第7、第11总队总计7个大队至于丁堰、林梓地区。
同时,准备以整编第25师由扬州、仙女庙地区乘隙再进攻邵伯、高邮,威胁两淮。
华中野战军根据8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及毛泽东关于“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的指示,为救邵伯之危,乘国军力分散侧后空虚之机,避开其正面进攻,以第1、第9军分区部队佯攻黄桥,进逼南通,迷惑国军。
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自还如、如皋东侧隐蔽南下。
8月21日夜间,华中野战军主力向丁堰、林梓之国民党各交通警察各部发起突然攻击。
激战至22日,除丁堰地区1个大队逃往东陈镇,其余各部均被歼灭。
22日,第5旅乘胜进攻东陈镇的两个交警大队(原驻守1个大队),但包围不严,被其突围逃往如皋。
此战华中野战军共歼灭国军交警第7、第11总队所属五个大队和国军第256旅残部一个营,毙伤敌1500余人,俘敌2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轻重机枪130余挺,打开了华中野战军主力西进泰州、扬州作战的通道,丁林战斗胜利结束。
邵伯战斗发生于 1946 年 8 月 23 日至 26 日,是苏中战役中的第六战。
国民党军在李堡等地连遭挫败后,调整部署,令整编第69师第99旅由黄桥东开如皋增防,并令江都(今扬州)、仙女庙(今江都)地区的整编第25师北攻邵伯。
国民党军整编第 25 师自扬州出动,分三路向邵伯、乔墅、丁沟等地进攻。
华中野战军第 10 纵队和第 2 军分区部队,在邵伯地区顽强抗击。
国民党军在飞机、炮艇的支援下,多次猛攻,我军依托阵地英勇抗击。
经过连续数日的激战,我军击退了国民党军多次进攻,守住了邵伯,邵伯战斗是新四军在苏中邵伯对日伪军的反攻作战。
华中野战军以主力第1、第6师及第5旅、军区特务团,由丁堰、林梓西进攻击泰州,企图调动整编第25师回援,在运动中将其歼灭。
同时准备在如、黄公路上与第99旅打预期遭遇战。
8月25日,黄桥第99旅在如皋守军第187旅和第79旅一个团西出接应下,开始向东开进。
中午,华中野战军主力与东西对进的国民党军在如黄公路上遭遇,华中野战军第6、第1师迅速出击,将上述两部国民党军分别包围在分界、加力两地。
26日,华中野战军集中4至5倍于国民党军的兵力,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的战法,首先歼灭分界地区的第99旅。
随即转用兵力,于27日攻歼加力地区之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并于31日乘胜攻占黄桥,逼降国民党军第160旅5个连。
此次战斗,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
如黄路战斗的胜利,对于巩固苏中解放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国民党军后方受到威胁,进攻邵伯的黄百韬只好撤回扬州,邵伯之危就此解除。
在这七战七捷的苏中七捷中,后来的军事专家评论都把海安战斗评定为七捷中最精彩的一战。
首先,敌我力量悬殊。
国民党军投入了 5 万多人的兵力进攻海安,而华中野战军守城兵力仅 3000 多人,在这种巨大的力量差距下,我军能够成功抵御敌军的猛攻,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其次,战略战术运用精妙。
华中野战军采取了灵活的防御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和工事,巧妙地组织防御,有效地消耗了敌军的有生力量。
再者,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巨大的胜利。
我军以伤亡 200 余人的代价,消灭敌军 3000 多人,敌我伤亡比高达 15:1,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军的高效作战能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最后,此次战斗的胜利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和进攻节奏,为后续的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也让敌军对我军的战斗力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