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发生过这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时解放军在两广追击国民党军。而国民军的91师本来打算投降,但遭遇我军的部队以后,还是和我军爆发冲突。事后我军的首长问91师的师长刘体仁:既然你都打算投降了,怎么还负隅抵抗呢?
而刘体仁的回复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那么,刘体仁到底说了什么?
个人觉得,首先,得从解放军进入两广说起。
1、两广被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这会儿国民党政权其实依旧掌握南方和西北的很大部分领土。并且,国民党的中央政府也“迁都”广州。不过,也就十多天的时间,解放军就兵临两广。
当时国民党在广州的军政长官余汉谋决定遣散手底下的人:理由就是,目前的局势来看,广州根本守不住,所以不如大家提前散伙,各奔前程去吧。
而当时我军也以为,广州既然是国民党的“临时首都”,那大概会有一场硬仗。但是等到解放军的部队抵达广州的时候,却发现整个广州几乎不存在国民党的正规军。当时广州地区唯一的武装力量就是警察了。而警察和广州地方政府则表示等着和我党完成交接,也没打算抵抗。
当时解放广州的,是解放军四兵团的部队。而四兵团的司令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开国大将。
当时两广地区的国民党武装有三个兵团,大约15万人。虽然广州解放,但如果不能解决两广15万国民党残兵,对于两广的政权稳定以及治安,都是巨大的隐患。所以,中央要求陈赓的部队,应该以广西地区的作战为主。因为国军在两广地区的军力布置,目前来看主要还是在广西。而广东则相对松散。
当然两广的国民党部队其实也没有多少斗志。广州解放的同时,国民党军39军的103师就宣布起义。而国军的39军和109军,在和我军经过交锋以后,也都溃败。
说起39军,和我军其实也是“老熟人”了。因为早在辽沈战役期间,39军的前身就和我军在东北打过仗,之后金海参与过淮海战役。1948年的年底,39军被从上海调到广东。按照要求,此时的39军需要撤离的湛江,经过雷州半岛进入海南。
当时39军下边有91师、103师和147师这三支部队。
2、91师和粤中纵队大打出手解放军在淮海战役期间差不多就消灭了国军的精锐部队。如今解放军进入两广,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单靠国民党现有的这点武装,根本毫无前途可言。所以39军的各部都有了想法。
当时103师的师长曾元三和91师的师长刘体仁就探讨过:跟着老蒋混没前途,和解放军死磕那是白白送死,不如搞个起义,还能给自己和部下谋个出路。更何况,103师和91师原本是黔军的班底,不属于中央军,按照老蒋的风格,这类杂牌军都是当炮灰,属于被利用和瓦解、消灭的对象。所以,实在找不出任何理由和蒋介石继续混。
因此曾元三在广州解放之前,就和陈赓大将的部队取得联系,并表示愿意起义,并且103师也很快宣布起义。
当时91师还没有起义。但是也打算跟进103师。不过,103师在起义之前的行军中,遭遇了我军的粤中纵队。这粤中纵队比较特殊:因为这支部队属于游击队属性,但是当时却又发展出了6000多人的武装,相当于两个旅的军力。所以虽然属于游击队,但是军力堪比正规军。而91师遭遇粤中纵队以后,粤中纵队派人劝降,但是91师没有接受,而是和粤中纵队继续交战。直到四兵团14军的军长李成芳带着军队赶到91师附近,91师才宣布投降。
李成芳也知道91师本来打算起义。但是为何还要同粤中纵队大打出手?所以李成芳好奇心于是来了。
为此李成芳问刘体仁:老刘啊,你都打算起义了,怎么还要和粤中纵队大打出手?
刘体仁倒是很干脆:91师投降,也得向解放军的正规军投降。这粤中纵队毕竟是游击队,天底下哪有正规军向游击队投降的?这像话么?
这番话让李成芳哭笑不得:不都是解放军么,向谁投诚不一样?
3、结局按照我军当时的政策,起义、投诚、投降、被俘,是截然不同的待遇的。不过,上级首长经过研究,考虑到刘体仁不是骨子里想对抗,而是想起义,只不过旧军队爱虚荣的思想作怪,所以才耽误了起义,因此我军按照起义将领的待遇对待刘体仁,并将91师一并视为起义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