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初一又叫做朔日,是冬月的第一天,那么从明天开始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将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在古代,人们定下了一个农谚:“冷不冷,就看冬月初一”,也就是说,在冬月初一这天的天气能够准确的预示出接下来整个冬月天气的好坏。
古代人总是将这类自然现象和预测联系在一起,因为冬月初一这天落雪的概率非常高,而晴天则反映出暖冬的趋势。
按照这个逻辑,2022年12月26日冬月初一这天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都迎来了不同程度的降雪。
朔日的来历。朔日是指农历月份中月亮变化到最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日光被挡住,夜空中只能看到稀疏的星光,这个景象非常令人伤感,于是古人们就把这个时间点视作月份的开始。
在古代,没有时钟和日历,人们都是凭着太阳运行的轨迹来安排生活时间,因此初一也是古人们安排行事的重要时间点之一,除了用来判断月份和节气,更重要的是祭祀活动。
在古代,信奉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鬼神能够掌控人的命运,因此向神灵祈求生活安康就成了古人们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人们认为月亮是最容易招来鬼神的,于是选择在朔日祭祀更容易收到神灵的感应,所以这一习俗也流传至今。
看起来极不靠谱的谚语其实是我们的先人们根据长期以来的观察总结出来的,而它能流传至今说明它确实是有效的利用。
在当时缺乏气象科技的时候,这类经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避免因为天气错误判断而造成大规模人民旱涝灾荒。
冷不冷,要看冬月初一。冬月也就是11月,从此以后,北方地区便会进入寒冷的冬季,南方地区也会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月份。
但往往有一些暖冬出现,这让人不得不重拾起那句广为流传的农谚进行验证。
先来看一下最能体现我国东部地区冬天寒冷程度的两个地方:齐齐哈尔与哈尔滨。
一般来说,我国东北三省和华北平原在入冬之后都是下雪比较普遍,但是如果下雨的话说明这个地方暖冬可能会有发生。
因为冬天一般暖湿空气比较少,只有温度较高才会下雨,但是要是首先出现雨转雪的情况那就代表今年是暖冬。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湿空气先于寒流抵达这个地区,但是等寒流来临的时候,这些空气中的水分就会转变成雪花降落下来。
但是如果这一天一直非常晴朗,那就代表着暖湿空气没有办法到达这个地区,只有干冷的寒流,自然不会有什么降水发生。
如今天气越来越变化无常,各种冷门省市都见怪不怪,看起来不应该下雨的地方下着毛毛细雨,甚至有些地方还时不时地下起雪来。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信息,在2022年12月26日冬月初一当天,全国多处阴天,有些地方有小雨,还有一些地方纷纷飘起了小雪花。
合着季节规律来看,西北大城市兰州本来应该是干燥无雨的,但是没想到这个城市居然在这一天遭遇了降雨。
12月27日全国各地降温幅度进一步加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较大范围内的冻雨和小雪天气。
暖冬可怕吗?暖冬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坏处,冬天变得温暖,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种田人们也无需担心农田被冻坏。
暖冬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体感舒适暖冬冬天不仅让大家放到温温暖暖,还能为大家提供额外的乐趣,比如滑雪、泡温泉、穿少衣服等;
交通顺畅暖冬没有大的雪灾,可以保证交通畅通,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节能环保暖冬减少了供暖需求,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
但是实际上暖冬并不好,短期看似什么影响都没有,但是长期的话,你难保明年不会因为缺乏这些寒流导致害虫大量滋生,并且把虫卵留在土壤当中,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会面临更加严重病虫害。
而且降雪量过少会导致土壤缺乏水分,这样作物到了春天开花的时候,就不会结出果实,也会影响落果,以后收获的时候就会缺少果子。
不能忽略的是,温度高并不一定就降雪少,因为足够冷的话再加上水汽,那么自然会造成暴风雪。
因此在这一天全国范围内降雨并不意味着全面迎接暖冬,而是判断各个地区具体情况,因为不是所有地区都有水汽。
因此,不同生态地区对这条经验也只能进行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