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俄方一些视频的流出,给人感觉就像俄军突然开了天眼一样,各种针对乌军技术装备进行精确打击的画面频频曝光。
“山毛榉”防空导弹被摧毁:
S300防空导弹被摧毁:
高速机动的“道尔”防空导弹被摧毁:
M777牵引火炮被摧毁:
这门M777火炮盖着伪装网躲在杂草丛生的树林中,隐蔽手段非常到位,然而在这种条件下仍然被俄军发现并摧毁,说明俄军的战场感知能力远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落后,至少相比于战争初期,俄军的战场感知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按理来说,俄军目前几乎没有先进的大型侦察机,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有人驾驶飞机。至于电子战飞机,俄军只有一架技术极为落后的伊尔22PP,它在战争初期仅仅露了一次脸就被击伤,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在预警机方面,俄军目前使用的还是A50系列预警机,这是苏红时期就在使用的老旧装备,而且能用仅有7架,同样很少出现在战场上。
在侦察卫星这个领域,别看苏红是世界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可在这个领域俄国人从苏红时期就是传统弱项,直到1980年时,苏红侦察卫星平均只有寿命只有1年半的寿命,所以苏红才会每年发射一百多颗外星来弥补数量的损失。
苏红解体以后,拜科努尔发射场成了哈萨克斯坦的地盘,俄国连一个像样的发射场都没了,远东的东方发射场建造进度极其缓慢,每年的发射数量少之又少,目前俄国的侦察卫星少之又少。
更为关键的是,侦察卫星并不像卫星万能论者鼓吹的那么万能,如果卫星侦察真如万能论者吹的那么神奇,那么世界军事强国装备大量 ISR 飞机、大量侦察直升机、大量侦察车辆以及海量的单兵侦察装备干什么?
因为运行轨道的原因,侦察卫星无法在固定空域持续多长时间,在每个轨道周期内,低轨道侦察卫星能够将传感器指向目标地域实施观测的时间不过短短几分钟,而且观测时间窗口极为固定,这让对手完全有时间提前采取各种反制措施。
如果想要实现全球性连续覆盖,最低需求也要 20 颗低轨道侦察卫星,如果只对重点地域维持连续覆盖,所需要的侦察卫星至少也到达到9颗。
现在俄国只有12颗侦察卫星,其中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就只有1颗,俄国人显然没有这个本事。
实际上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哪怕是太空侦察能力冠绝天下的灯塔军,它的卫星侦察体系也一样如同一张渔网,它的航空侦察平台对战场目标的覆盖强度要远远超过太空侦察平台。
商业卫星对地面目标的观察能力,和军事卫星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更重要的是,商业卫星可以在军队调动、武器部署等宏观层面提供帮助,让俄军对乌军的战略部署有个清醒的认识,但并不能直接对打击武器进行打击引导。
也就是说商业卫星对俄军的帮助更多是战略层面,而不是战术层面的,俄国突然提升的精确打击能力和商业卫星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光看见有什么用,你还要有能力引导武器进行直接摧毁。
显然,那种俄国仅仅靠几张商业卫星图片就能提高战场打击能力的说法完全是源于对军事侦察手段的无知。
在俄军对乌方技术进行精确打击时,所用武器最多的是“柳叶刀”巡飞弹,而和“柳叶刀”搭档使用为“柳叶刀”提供信息的是ZALA侦察无人机。
这是一款专用军用侦察无人机,和只能扔几个手榴弹的民用无人机根本不能相提并论,谁家的民用无人机也没有能力指挥巡飞弹作战。
在俄乌战争前期,俄国空天军对地打击效果非常差,主要打击手段就是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以及近距离投掷铁炸弹,乌军各个战斗集群来回调动,然而数量庞大的俄国空天军却从来没有对战场进行遮断打击,这说明当时的俄国空天军根本没有战场遮断能力。
然而进入僵持阶段以后,俄国空天军打击精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俄军对乌军纵深的感知能力有了极大地提升,苏25攻击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开始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乌军纵深目标。
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以来,俄国空天军战场遮断能力急速提高,卫星制导炸弹开始大规模投入战斗,无论是战场感知能力和对地精确打击能力都比开战初期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这段时间,无论是巡飞弹打击还是作战飞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俄军表现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想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买几张商业卫星图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战场信息感知系统以及一套完整的数据链支持才能做到。而且光感知到也没有用,还要有足够的精确打击武器才行。
那么问题来了。
俄军的战场感知能力为什么忽然提高?俄军的精确打击武器为何突然增多?
最近,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虽然美国等国对俄国进行严密的芯片等电子产品禁运措施。但是俄国引进芯片数量却增长了2倍,其中75%以上都来自于亚洲。
有了大量芯片,俄国就可以生产出更多卫星制导炸弹,精确制导炸弹,制导型炮弹和巡飞弹。当具备了战场感知能力以后,俄军的精确打击能力和空天军战场遮断能力自然得到快速提高。
俄国人怎么做到的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些公司遭到制裁,要倒霉已经成了必然。
小编是汉奸,企图抹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