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纵横诸国讲学,弟子三千,门生无数。
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一代圣人竟向一名7岁小孩拜师。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这本是孔子为考察孩子智慧随口一问,但小孩的回答却让他震撼不已,甚至心甘情愿称其为“师”。
一介稚子,凭什么让孔子折服?
天幕之下,道路之上这一日,孔子正行于莒国之野。
天空澄澈,万里无云,星辰隐匿于苍穹之后,只待夜幕降临,再次闪耀。
古人云:"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
而今日,孔子有幸,即将邂逅一位不世出的奇才。
莒地膏腴,五谷丰登,汗水化作白米饭香,欢笑凝成美酒甜糯。
正值隆冬,寒意袭人,孔子身着单衣,腹内空空。
然而,饥寒交迫之际,孔子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智慧的向往。
忽闻身侧传来嬉戏之声,孔子侧目望去,原是一群顽童,正席地而坐,用泥土堆砌城池。
童心无邪,游戏之中亦有天地。
孔子不由驻足,欲一探究竟。
只见领头一童年可七岁,朱唇皓齿,眉清目秀。
孔子心中好奇,询之曰:"请教小友高姓大名,为何于此堆土为城?"
童子闻言 ,抬头答曰:"姓项名橐,家住此地。
先生既来,何不入城一观?"
方寸之地,巧舌如簧孔子听罢,暗自称奇,心想此子年纪虽小,言语倒也不俗。
遂策马入"城",不想马蹄踏倒城墙,项橐见状,怒目圆睁,喝道:"先生何故?"
孔子忙下马施礼,陪笑道:"老夫有失,还请恕罪。
只是此城门窄小,马车难行啊。"
项橐闻言一笑,伸手虚点,朗声道:"城门在此,还请先生入内。"
孔子讶然,心道:"此子口齿伶俐,城门虽虚,宾主有别,倒也入情入理。"
常言道,"巧言令色,鲜矣仁。
"然而,项橐虽年幼,言语间却已显露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孔子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二人一见如故,孔子爱才之心顿起,遂出言道:"你我可否打个赌?若你我斗智,你若输了,我收你为徒,你若赢了,我便拜你为师,如何?"
项橐闻言,满口应允,大言不惭道:"此赌易赢,一言为定。"
三问三难,反客为主蓦然间,孔子抬头望天,问道:"天上星辰有几何?五谷又有几颗粒?"
这一问,可难倒了七岁童子,只见项橐皱眉答曰:"天地之大,星谷之多,何以数计?先生不妨先数清自己眉上几根毫毛再说。"
孔子一窒,暗叹此子伶牙俐齿。
不料项橐又接连抛出三问:"鹅鸭缘何浮水?鸿雁因何鸣叫?松柏为何常青?"
孔子道:"鹅鸭足扁可浮,鸿雁颈长善鸣,松柏性坚独绿。"
项橐笑而不语,随即反驳:"有的是身圆足阔者亦能浮水,声音洪亮者未必项长,竹亦四季常青,何解?"
孔子无言以对,不由折服,深感此子非同寻常。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位故人,号称"亚圣"的颜回。
颜回虽贫,却安贫乐道,虽早逝,却影响深远。
而眼前这位项橐,虽年幼,却已显露出颜回一般的智慧和胸襟。
孔子不禁感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行至此,忽见一队送葬的队伍,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口中却念念有词,听之竟似欢歌笑语。
孔子不禁皱眉,喟然感叹:"礼崩乐坏,竟至如此!"
项橐闻之便道:"非也。
子女于此欢庆,盖因慈亲一生勤劳,如今得以善终,魂归黄泉 ,何其快哉。
若其平日不孝,虽号泣千日,亦只不过是做做样子耳。"
孔子闻之,不由沉思良久,叹为观止。
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颜徵在,想起了自己幼年丧父的经历。
他深知,真正的孝,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
一拜天地,拜师之礼孔子望着眼前的神童,心中敬佩不已,当即扬声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小友之言,入木三分,老夫受教良多。"
遂拜倒在地,朗声道:"老夫孔丘,愿拜小友为师!"
项橐忙将其扶起,笑言:"孔丘先生,何须如此。
你我不过偶然相遇,说些粗浅之言,实不敢当什么'师'的称号。"
孔子道:"非也,小友才思敏捷,老夫自愧弗如。
此番拜师,我心甚慰。"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在这个充满争斗和妥协的时代,孔子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可以与之讨论天地人生的人。
虽然,这个人只有七岁。
不惧权贵,屡遭劝诱
项橐虽年幼,却已名动天下。
鲁国君王屡次遣人前来,欲聘其为国师,皆被项橐一口回绝。
齐国君主亦慕名而来,三番五次软硬兼施,希望项橐能为其效力,建言献策。
然而,项橐生性耿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他深知齐鲁两国势同水火,自己作为鲁人,岂能助纣为虐?是以,他宁可淡泊名利,也绝不委曲求全。
齐王见好言相劝不得,又以富贵利禄诱之,项橐皆不为所动。
他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真正的贤者,不会为了虚名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一代神童,英年早逝齐王终是恼羞成怒,嫉妒项橐的智慧和名声,暗中策划除之而后快。
一日,齐王派刺客潜入项橐家中,欲置其于死地。
刺客得手之时,项橐年仅13岁,尚未及冠。
一代神童,就此陨落,天妒英才,令人扼腕。
然项橐虽死,其言犹在,其名永驻。
后世之人,皆知有孔门弟子三千,而不知孔子亦有过一位七岁神童之师。
人生在世,似浮云聚散,电光火石。
然,正是这些稍纵即逝的际遇,方显人生百味,世间百态。
先人之乐,亦在于此。
如孔子者,一生坎坷,却始终坦然,盖因其于山高水远处,见过天地不测,于方寸之间,悟得人生真意。
有一种快乐,是因大彻大悟而生的。
就在那一瞬间,当你忽然看透了生命的真谛的时候,整个世界,忽然只剩下了一个微笑。
这个微笑,穿越了时空,穿越了生死,穿越了一切虚妄和幻象,直抵心灵的最深处。
或许,这就是先贤之乐的真谛吧。
信息来源:《战国策》《史记》《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