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2018年,马来西亚新任总理马哈蒂尔组建了一个超级顾问委员会——马来西亚国家元老理事会,共商国事。
理事会的5大元老,均是马来西亚的泰斗级人物: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国家银行前总裁洁蒂、国家石油公司前主席哈山马力肯、经济学家佐摩以及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95岁高龄的郭鹤年,是当时理事会中唯一一位华人企业家。
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持续稳坐马来西亚首富几十载,被评价为:
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多面“王”祖籍福建福州,1923年生于马来西亚的郭鹤年,今年已经101岁,但他的地位至今仍无人能够撼动。
他24岁踏入商海,集“亚洲糖王、酒店大王、粮油大王、传媒大亨”等众多殊荣于一身。
60年代,登上“亚洲糖王”宝座,不仅掌握了马来西亚糖业市场80%的份额,且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食糖总量达150万吨,约占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10%。
70年代,进军酒店业,成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又造出一个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赢得东南亚“酒店大王”称号。
80年代,派侄子郭孔丰到中国大力开拓粮油市场,当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包装面粉、包装米市场份额均位列中国第一,他又成了“粮油大王”。
90年代,将触角伸及传媒及影视业,收购香港英文报《南华早报》,并入主香港无线电视,又让他成了举足轻重的“传媒大亨”。
几乎每一个10年,郭鹤年都会进军一个全新的领域,续写他那惊为天人的商业传奇。
与此同时,他还涉足航运、种植、金融、地产等众多领域。嘉里物流、马法银行、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都出自他的手笔。
由于异于常人,在多个领域斩获成绩,他同时被人称为国际商场上少有的“多面人”。
纵横商圈多载,郭鹤年也已富可敌国,财富直追华人巨富李嘉诚。
2024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郭鹤年以1150财富位列榜单122位,稳坐马来西亚首富几十年,是财富仅次于李嘉诚少有的华人。
即使富可敌国,郭鹤年却以“小商人”自居,很少高谈阔论,相当低调谦虚。
深知自己被称为各种大王,他说:我不喜欢“大王”这个词,这是虚名,我就是一介小商人。
与经常抛头露脸的巨贾不同,他的一贯作风是,对任何采访都一概拒绝。
即便控股了《南华早报》,收购了香港无线,成了“传媒大亨”,他依然保持着从前的低调谦虚风格,鲜少在外露脸。
有钱有才优裕的成长环境,让郭鹤年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使他养成了良好的个人修养。
在郭鹤年出生时,郭家已是当地小富。父亲16岁时就下南洋打拼,做着大米、大豆和糖类的生意。
中学时期,郭鹤年就读于新山英文学院,之后又进入新加坡最好的高等教育学府之一莱佛士学院学习。
家里不仅有钱,且自身又有才,在兵荒马乱的那个时代,很难有年轻人能比得过郭鹤年。
1947年,毕业后年仅24岁,郭鹤年就踏上了创业路,以当时3万多美元的巨款起家,在新加坡成立了力克商务公司,经营着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生意。
这次创业,不仅提升了他的胆识,也为他日后接班打下了基础。
创立公司次年,父亲郭钦鉴逝世,郭鹤年返回马来西亚,在母亲郑格如的建议下,与郭氏几兄弟成立了郭氏兄弟公司,继续先父事业,并被推选为董事长。
不过很不幸,刚继承父业不久,由于二哥郭鹤麟参与马共游击队并被当时的英殖民政府杀害,郭家受到了当局的监视,生意也受到压制。
直到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郭鹤年才迎来大展拳脚的机会,展露出他那过人的经商才华。
随着英国传统经济势力的消退,彼时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
之后,郭鹤年力排众议,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产投入到了当时马来西亚空白的炼糖市场,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
起初,他主要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己的糖厂加工后运销各地,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为了彻底改变马来西亚糖业依赖进口落后面貌,后来他又开垦种植甘蔗,开创了马来西亚大规模种植甘蔗的先河,一举让马来西亚迈出了糖业自给的步伐。
到40岁出头左右,凭借先前的积累,以及在期货市场大展拳脚,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购入大批原糖,他已经享有“亚洲糖王”的称号。
但郭鹤年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
在糖业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巨额财富后,他又一鼓作气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先后涉足酒店、航运、房地产、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
由于说得少、做得多,低调谦虚的郭鹤年,没人能猜得到他下一步要做什么。
为国操盘出类拔萃的郭鹤年,1973年4月也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
中国外经贸部所属的华润公司找到他,跟他说国家现在很紧张,不仅大量缺糖,而且还缺钱,希望他帮忙。
具体事项是,希望他能帮忙低价从国际市场购入30万吨的糖,同时买一些期货在行情上涨以后套利,赚取一些外汇。
然而,30万吨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即使身为“亚洲糖王”,郭鹤年愿意低价出售原糖给国家,手上也没有那么多现货可以卖给国家,况且还要买期货。
郭鹤年预估,一旦消息公开,将直接令国际糖价上涨20%到25%,届时大批量采购将变得更加困难。
明知不易,听到国家需要,郭鹤年却还要为之。“国家既然这么信任我,我一定要帮。”
至于该怎么帮?
郭鹤年分析后认为,只有去产糖大国巴西,才能买到这多的糖。此外,要在绝密中快速买够30万吨现货,同时买期货。
为了集中精力干好这件大事,郭鹤年选择将自己的生意冻结了起来,特意留出两个月时间精力替国家办事。
之后,郭鹤年不动声色,暗渡陈仓。
为购入30万吨现货,他命手下直接跳过中间人,秘密潜入巴西谈判。
为赚取外汇,他在伦敦和纽约市场通过夜间小下单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觉不断买入原糖期货。
为防止走漏消息,刺激国际糖价上涨,平时鲜少出席活动的他,甚至特意飞到日内瓦参加国际糖业会议,与同行们谈笑风生,掩人耳目。
他一边和国际同行推杯换盏、虚情假意,一边抓紧部署和跟进购糖行动,每天都过着生怕走漏消息提心吊胆的日子。
一位英国商人还把他吓得不轻:
“他把我拉到一边,很神秘地跟我讲:最近巴西很奇怪,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很年轻的亚洲人,天天在糖区进出,好像有大事要发生。”
郭鹤年一阵心惊,故装镇定,装作什么事都不知道,转身,却是一身冷汗。
直到巴西采购合约签下来,之后中国采购消息流出,原糖价格闻声暴涨,郭鹤年将手里的期货抛出,他才放下了紧绷已久的神经。
这一战下来,他成功用低价为中国解决了30万吨原糖的问题,还通过期货市场为中国赚到了5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8100万美元。郭鹤年为中国赢来的500万美元,绝对算是雪中送炭。
但在这个过程中,身为商人的他,却没有从中赚到一分钱,反而还丢掉了两个月的生意,就他个人而言,这明显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外人疑惑,为什么这么傻?
他说:“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挣钱。但我不能那么做。因为这样就是对中国的不忠。”
郭鹤年一直以中国人身份自豪。“父母从小这么教育,我们始终是中国人,不要忘本。”
民族大义高于金钱郭鹤年有着华人企业家浓郁的“爱国之心”,他的爱国情怀也不输一直被冠以著名爱国人士称号的霍英东。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霍英东的颁奖词。
抗美援朝期间,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面禁运,霍英东在香港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70年代,在霍英东大力奔走和积极努力下,中国又恢复了在亚洲足球联合会席位,并为北京主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和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霍英东继续积极投身内地经济建设,先后投资或捐赠了番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和广珠公路,为国内开发建设呕心沥血。
与霍英东同年出生的郭鹤年,对国内也有着赤子之心。
80年代,北京建立国际贸易中心,外国财团给出高报价,并提出苛刻条件导致项目搁置,郭鹤年当即做出投资决定,他说:“国贸必须中国人自己来建。”
当大多数外资因政治因素放缓投资中国,甚至撤资而去,郭鹤年依然逆势加码对中国投资,在国内投下数以十亿计的巨资,成为引领外商看好中国的标杆旗帜。
90年代,中国筹办北京亚运会,经济困难、政府经费紧张,郭鹤年又自掏腰包亲自将1280万元支票交给相关负责人,并特意强调不要宣传,不要回报。
1990年,邓公专门花40分钟接见郭鹤年,评价道:你和我一样,都是引路人的角色。那也是邓公代表中国政府的最后一次正式对外会见。
2012年,CCTV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颁给郭鹤年,以感谢他多年来对中国所做的一切。
杨元庆、马云、王健林、郁亮等中国经济界名流以及场内嘉宾纷纷起立,掌声响彻整个会场。
但在郭鹤年不断将海外赚到的钱输送至中国时,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的人却笑话他,做了看不到头的生意。
郭鹤年则撂下一句:“大算盘我会打,但小算盘,我不打,也打不到那么精。”
“我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说,大米、糖和所有主要商品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食物,无论如何不能从中牟取暴利。永远不要成为推高主要粮食价格的罪魁祸首,因为穷人都是靠此为生。”
做大米、糖生意时,郭鹤年谨听母亲教诲,设定利润不超过2%。
谈及自己的成功,郭鹤年还表示,一生中有两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虔诚信佛的母亲郑格如,另一个是参加共产革命的二哥郭鹤龄。
“否则,我可能成为一名傲慢、中产阶级华裔,只注重物资,满足于世俗所带来的快乐和奢侈感。当我面对诱惑,我会想起二哥所经历的,他为了弱势群体而牺牲自己。”
在他心中,民族大义已然高于金钱。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好样的郭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