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临桂四塘镇田心村的一座古石拱桥成为了网红,被称为“状元桥”,引来游客纷纷去打卡。由这座网红桥进而关注到田心村,让人吓一跳:原来这座村庄很有来头。根据临桂县志记载,从清康熙到光绪这200多年里,田心村人走出9位进士、19位举人;9位进士中又有5位翰林。而那座状元桥,则是因为“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当年去娘舅家走过。
图1、在田心村的承熏门留个影,沾沾灵气
从桂林的临桂城区天下桂林步行街过去,也就20来公里,就是另一番山水田园村舍画卷境地,竟有如此地灵人杰的村庄!
于是呼朋唤友,我们高中的8位同学,分乘两部车前往一探。
一、左青龙右白虎连绵青山环绕的田心村
我们把车一停好在田心村的停车场下来,放眼环视,田心村在群山环抱之中。村落左右后三方群山环列,背靠高大险峻的石山,呈扇形布局于缓坡上,有石砌的古石寨墙围绕。进村的两端为山厄,形成了自然的关隘,寨墻前清溪环绕,村前田畴阡陌,四周山峰起伏,村前有座山称为笔架山,村子前面全是稻田,怪不得称为田心村。
图2、田心村村后群山
在村口的几棵大朴树、乌桕树下,一条古时的进村大道镶嵌着被踩踏磨光的鱼鳞般的片石。有三块石碑立在村口,其中一块最古老的是刻于乾隆三十二年(即1767年)的“三村公约碑”。
图3、田心村村口古道古树古碑
我们遇到一位身着迷彩服的当地中年壮汉村民。一交谈,他说他是田心村专门披蓑衣戴头笠牵牛过状元桥的“演员”,姓周,问我们需不需要拍他牵牛过桥摆拍。问他需要多少钱,他说要看时长。他们是两人承包当农民模特,每年要向村里交承包费的。
图4、我和“状元桥”牵牛荷锄披蓑戴笠的农民模特手举他手机里拍摄的状元桥美照
周村民不愧是当地的“演员”,有板有眼地向我们介绍村里环境:群山环抱的田心村,坐北朝南,前面是平展的田垌,周围青石山耸立,有左青龙右白虎之势。他手指村后两座像人头似的山告诉我们,近的是孔子山,远的那前面有案桌的是老子山,孔子山向老子山作辑。说完,又手指村前田垌边的群山说,这些是听课的弟子,其中那座山是荀子。这里有老子、孔子、荀子,当然就会出状元!
图5、田心村打前田畴和左边群山
查资料知道,田心村大概建于明朝年间,最早在这里落户定居的是骆姓、周姓的二户人家。几年后,又有朱、许、关、徐、郑五个姓氏的人家搬迁到这里定居。最后搬迁到村里定居的是桂林靖江王的一个支系,靖江王的第十代后裔从桂林朱紫巷举家搬迁至田心村。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田心村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住户近二百户,人口近千人。更重要的是村子里人才辈出。
图6、寨门之一
村里有好几座寨门还保留完好,东西南北四个石门,有的是石拱门,有的是平板石门,有的是外拱内平的石门。东迎旭门、南承熏门、西阜安门、北天恒门。
图7、寨门之二
二、明朝靖江王后代在清朝“一门九进士,父子三翰林”
根据临桂县志记载,从清康熙到光绪这200多年里,田心村人走出九位进士、十九位举人;九位进士中有五位翰林,故而,当时当地民间口头弹:“横山府,池头县;田心村,翰林院;一门九进士,父子三翰林”,来夸赞出人才之地。
图8、寨墙
我们信步走进村庄,约有两米多高的石围墙围着,断断续续,残垣断壁,村前是一条沟渠,是护村河。我们顺着村前寨墙河沟,经过两座石拱门,来到南边的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拱门,门上横放着的石块上,刻着朱享衍题写的正楷字“承熏门”。这座门外拱内方,约有一米七厚。
图9、承熏门
题写“承熏门”的朱亨,是明代桂林靖江王的第十四代孙,为清康熙年间的举人,曾担任过知县。朱亨衍年老后辞官后归隐田心村,回到村里后建屋起房,挖池种竹、躬耕田园、育儿读书、著书养身,过起了闲适而又惬意的田园生活。
图10、村巷
他的儿子朱若东不仅考中进士,进翰林,还到各地做官。朱若东回乡探亲时,不仅加固家里老宅,还出钱修建田心村通往四塘的石板路。在父亲朱亨衍所题的“承熏门”前,将一汪池塘改成鲤鱼形状,寓为“鲤鱼跳龙门”,希望田心村能走出更多的人才。
图11、石板路
而朱若东的两个儿子朱依鲁和朱依炅也双双考取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称为“父子三翰林”的佳话。只是,随着朱若东的两儿子入翰林,女儿出嫁,朱若东一家就离开了田心村。朱家的老宅也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早已坍塌,唯有古道、石桥、寨门依旧默默的向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
图12、老宅之一
朱亨衍培养了儿子朱若东、村里其他子弟也受益匪浅。田心村从从清康熙到光绪这200多年里,田心村人走出了朱若东、朱依鲁、朱依炅、许霖、朱凤森、许宁、许晋补、徐步云、徐敦云这9位进士,其中又有5位翰林;该村还有19位举人。而朱若东的女儿朱依英嫁给了横山村的翰林陈兰森(大儒陈宏谋的孙子)生陈继昌,陈继昌更是成为“三元及第”。
图13、古村巷
因此,“承熏门”就有了“一门九进士,父子三翰林”的佳话。我们不由得在承熏门纷纷留影,以沾点灵气。
图14、村里古宅青砖墙
三、替考“枪手”徐家兄弟徐敦云、徐步云最后中进士当知县
村里以前的路都是青石板路。但近年在此之上铺成了水泥路。走在村巷中,仿佛我们也穿越到田心村的明清时代。
图15、老宅之二
左拐右转,不经意间,来到村中心的一座还有人居住的老宅。进去一问,房子的主人也姓周。这位周娃村民见我们进来,很高兴地告诉我们这原本是进士兄弟徐步云、徐敦云的老宅。进门的房梁上,挂着一块褚红底金字牌子,上书“仃香书屋”,虽然题写着“大人签送 光绪丁未年”,一方印章字是“臣于建章”,但其木板质地看起来粗糙得像围档三合板材,烫金字很新,一看就像今人做的。
图16、徐步云、徐敦云进士兄弟的老宅大门和现在的房主人
但这徐家的宅子确实是座老宅。外墙是青石块基座,然后是青砖,青砖上是泥砖。大门进去是一个厢房,右转才见天井和堂屋。杉木柱杉木板屏风,瓦顶。不敢想像,这两兄弟先前替考收银子,后来又双双考上进士为官,其老宅也相当朴素。
图17、“仃香书屋”牌匾
我就在想像是原来生活在这座老宅的徐敦云、徐步云兄弟俩的奇葩事,他们考中举人后都不想当官帮人替考谋财奇葩事。他们觉得当官不如当抢手赚钱,这兄弟俩居然专门替考,如果考中进士,就能得到很大一笔酬金,这笔酬金能让一家人快活的吃三年。刚好京城是三年一考,兄弟俩就这样代考了十来年。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代考的次数多了,主考官也记住他们的字迹了,这兄弟俩运气实在是好,偏偏遇到赏识他们的考官。考官要求他俩当面写文章,最后,这兄弟俩又同时中进士,于是,兄弟俩就被封为知县,要求立即去上任,不许再给别人当枪手。
试想,如果是今天,这兄弟俩屡次替考当“枪手”,应该不是去当知县,而是应该呆在大牢了。
图18、徐步云、徐敦云进士兄弟老宅的堂屋
四、以前家家造“田心纸” 如今户户种黄皮果
在田心村的村巷里,有好几处古井。我们见一处古井,井沿是整块大青石凿洞而成,一边的石盆,也是整块大青石凿成,下方有一个洞泄水。古井的水清悠悠的,好几根抽水的水管从井沿伸到井水里,村民们还在抽井水作自来水用。
图19、古井
在房前屋后和巷道边,随处可见一些现随处可见一些大石槽、石板、石臼等。原来田心村在以前,是一个家家造纸的村庄,当时的“田心纸”成为四塘乃至桂林炙手可热的畅销货,可谓“洛阳纸贵”。只是后来现代造纸术发展,传统的造纸行业衰落,田心村的造纸业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20、以前造纸用的大石槽、石板、石臼
村头巷尾,绿树成荫,其中有的是其他的古树名树,也有不少是黄皮果树。虽是初冬,黄皮果的果实早已采摘殆尽,但那郁郁葱葱的枝叶,仍然茂密翠绿。村民说,如果我们早来一个多月,就会看到树上挂满了一串串的黄皮果。没尝上这里的黄皮果,但那黄皮果有点酸酸的甜甜的,因而竟然让人想起“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来。
图21、黄皮果树
五、“三元及第”陈继昌走过的新岭桥成网红“状元桥”
我们驱车离开村子,顺着一边是山岭脚一边是田垌的水泥路,在行不不多远,我们就来到了近来的网红桥——被叫做“状元桥”新岭桥,传说是清朝三元及第陈继昌家捐资修建的桥。已经有不少游客在此打卡,路边也停了不少车辆。我们两部车好不容易见空停车。
在田心村与厄底村交界处的群山脚下,水源众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小溪流和湖泊。有一个叫鱼门洞的岩洞流水量很大,形成一个月牙状的湖面。这里有一座老岭桥和新岭桥,相距约四五十米。新岭桥因为是“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家出资所建并读书走过,后人称之为状元桥。
图22、我站在状元桥上
老岭桥(现名翰林桥),建于清朝雍正十年。村民外出到太平、四塘等圩场要经此桥。
图23、状元桥农牧图之一
而新岭桥,后来叫状元桥,建于乾隆年间。田心村的朱若东曾与横山村的陈宏谋同朝为官,是 “三元及第”陈继昌的外公。朱若东的女儿朱依英嫁给了横山村的翰林陈兰森(大儒陈宏谋的孙子)生陈继昌。两家联姻后自费开辟了一条长十里的石板路,连通田心、横山二村,还修建了石桥新岭桥。陈继昌抱病应殿试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声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这又有“三元及第”之称。他是中国科举史最后一位“三元”状元,因陈继昌读书时经常过往这石桥,因而后人将此称之为“状元桥”。
图24、状元桥农牧图之二
两座相距不远的石拱桥横跨湖面,连通两岸的石板路,同奇山秀水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图25、我们一行八人在老岭桥上合影
看到许多人拍摄状元桥,甚至请来了我们在村头遇到的周姓村民,见他牵牛荷锄披蓑戴笠从桥上来回走摆姿势让游客拍照,想起他告诉我们的他们当“模特”收的钱,每年要交给村里几万元当“承包费”时,不由得感叹:一座与陈继昌有关的古桥“状元桥”,如今滋养了一座村庄。
图26、腑瞰老岭桥
(边车,2024年12月2日写于广西桂林临桂,摄影除边车本人拍摄外,还有同行的景平、静风听雨、元社等拍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