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袁大头)
前言:提起银元,妇孺皆知的品种,现如今一块普通的袁大头价值就在千元左右,当然,龙洋、大清、造总、特殊版别的银元除外。
在民国时期这些银元其实就是一个一般等价物,属于是同等面值。
(民国时期的部分银元)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尽管是贬值的金圆券还是各种铜元辅币,唯一稳定不变的就是“大洋系列”。“大头”“小头”“龙洋”“鹰洋”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硬通货。
如果你去民间交易买卖,拿一枚袁大头和龙洋鹰洋去高档餐厅吃饭,其实造型不一的大洋,面值都一样。(银元的标准直径为39mm左右,重量在26.7g左右,采用的是九银一铜(90%银,10%铜的材质。)
(原味包浆的老银元)
有朋友就会问了,按照现在的折算,袁大头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今天从一块袁大头能在民国购买到什么东西换算一下,你就能大概知道了。
据民间资料记载:1912年的北京,一块袁大头能买60斤普通大米,也可以供6个人去东来顺(中华老字号饭店)吃一顿羊肉火锅。
我们按现在1斤大米的平均价3元计算,就可以得出一块袁大头折合到现在是180元(3元斤/60斤=180元)。
1914年的上海,一块袁大头能买44斤大米(3元斤/44斤=132元),也可以供5个人去中档的西餐厅吃一顿西餐。
从以上的数据,按照米价我们可以看出,民国一块袁大头银元合现人民币,应该在130-180元之间。
(老银元·背)
当然,这样的换算仅仅是基于某一类商品的物价,而非全面反映整体经济情况和购买力。哪个阶层的工作人士能够赚取几块大洋,这取决于当时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分工。
一般而言,教师、公务人员等中产阶层可能每月能获得数十块大洋的薪水,而普通的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则往往月收入只有几块大洋。
李大钊先生任北大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工资大约120大洋,后来被聘为教授工资上涨,再加上兼职授课,收入可以达到200大洋,按照米价来算,也是相当的惊人。
有趣的是,在当时,鲁迅先生担任北京教育局科长时的工资约为每月350大洋,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这样的收入着实令人惊叹。
以如今房价为参照:1919年鲁迅在北京花3765块大洋买了一套500多平的四合院,如果这套四合院现在能够估价5000万,那么一块大洋就相当于现在13000块。
(批量的银元)
当然,要准确衡量民国时期一块大洋在当今社会中的货币价值,并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变迁、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变化以及货币购买力对比等因素。
根据不同的物价指数,一块大洋的价值在现代人民币中可能相当于数百至上千元不等。
很多朋友祖上都流传的有大洋,小部分家里有那么几块,多的甚至几百上千块,按照现在的计算,这也是妥妥的小土豪了……
(银元中的经济)
从1914年至1929年,“袁大头”总发行量超过了7.5亿枚。因为发行量大,同时存量很高,流通范围很广,所以社会大众对“袁大头”的认可度极高。
直至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是相当认可“袁大头”的。
(银元又通“姻缘”)
如今,银元作为收藏品种,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很多收藏爱好者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几枚喜欢的银元。
如果是祖传的几枚,这也算老祖宗给你留下的宝贵财富,你喜欢收藏银元吗?
——原创 不大师 不大师说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