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康熙宠她45年,活73岁,为何雍正视她为眼中钉,还逼死其子

琉璃映月痕 2025-01-01 11:55:00

在康熙朝鼎盛时期的紫禁城内,一位名叫纳兰珠的少女从秀女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以17岁的年纪入宫,相伴康熙帝45载春秋,生育三子,位居翊坤宫。然而,这位受宠四十余年的宜妃,却在康熙驾崩后遭遇人生至暗时刻。雍正帝对其多加打压,不仅被迫出宫,更目睹爱子胤禟惨死狱中。这位曾经的宠妃,最终在悲痛与惊惧中走完了她73年的人生。这段跨越康雍两朝的宫廷往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权力角逐与人性悲欢?

康熙选秀入宫显赫封妃史

康熙十六年,清军与吴三桂叛军的战事进入关键阶段。随着清军战事告捷,康熙帝抓住机遇重启选秀,准备为皇宫注入新的生机。

内务府接到选秀诏令后,立即开始在八旗女子中进行严格筛选。这一年,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62名秀女入围,其中9人被康熙帝选中入宫。

在这次选秀中,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引起了众人瞩目。来自正黄旗盛京佐领郭络罗·三官保家的两姐妹同时被选中,姐姐布音珠24岁,妹妹纳兰珠17岁。

姐姐布音珠的入选令人费解,因为她已经嫁过人,虽然丈夫早逝且未育有子女,但这样的身份本不符合选秀标准。妹妹纳兰珠便是后来的宜妃,档案记载她为"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纳兰珠,十八岁,满洲"。

宜妃的家族虽属上三旗,但社会地位并不显赫。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包衣佐领,相当于贵族的护卫头目,品级不过四五品。

按照清朝惯例,像宜妃这样出身的女子入宫后需从宫女做起,至少要熬上三五年或生下皇子才有可能获得封号。然而,宜妃入宫仅四个月就被封为嫔,跳过了答应、常在、庶妃、贵人等阶位。

这样的升迁速度堪称创纪录,而且并非因为出身显赫或生育皇子,纯粹是因为康熙帝对她宠爱有加。对比之下,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比宜妃早入宫四年,却比宜妃晚两年才封嫔,还是因为生下皇子才获此殊荣。

宜妃入宫第二年就显露出非凡福气,诞下康熙帝的皇五子胤祺。根据清朝规矩,嫔以下级别的妃子无权亲自抚养子女,因此胤祺被交给康熙帝的表妹、贵妃佟佳氏抚养。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对后宫进行大规模封赏,所有生育皇子的妃子都被封为妃。宜妃位列四妃之二,住进翊坤宫主位,成为了宫中地位最显赫的妃子之一。

康熙帝亲自拟写的诏书高度评价宜妃:"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动谐珩佩之和、克娴于礼。敬凛夙宵之节、靡懈于勤。"短短数语,道出了宜妃温柔贤淑的品性。

康熙二十二年,宜妃再次生下一位皇子,是为皇九子胤禟。史书记载"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顾最深",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她的生育功绩,更暗示了她在康熙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四十五载恩宠胜似皇后谱

康熙帝对宜妃的宠爱,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康熙帝不等翻牌就直奔翊坤宫,这种破格行为在后宫中引起不小震动。

皇帝出巡在外,除了给太皇太后的家书,就只记挂着宜妃。康熙帝常派人给宜妃捎带各地特产,这种待遇是其他妃子无法享受的。

康熙帝的恩宠不仅给宜妃带来荣耀,更让她的家族平步青云。康熙二十六年前后,康熙帝将宜妃全家从正黄旗提升到镶黄旗,这在八旗制度中意味着最高等级的荣耀。

宜妃的父亲三官保在康熙二十三年升任盛京内务府掌关防印佐领,她的兄弟们也都获得朝廷官职。康熙帝对宜妃家人如此厚待,甚至两次在塞外出巡时住进三官保家中。

有一次,连仁宪皇太后也驾临三官保府上,这样的殊荣让郭络罗家族在八旗中声名鹊起。三官保虽只是内务府佐领,却能与从一品的盛京将军同坐同行。

都察院左都御史尹泰曾上奏指出,清朝包衣佐领无视职级、越级行事的不良风气正是从三官保开始。但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可见他对宜妃家族的庇护之深。

三官保在世时,旗人们都以祖辈的尊称呼他,这种超越品级的尊重体现了宜妃家族的特殊地位。三官保去世后,康熙帝特意让状元韩菼为其立碑,碑文中更是明确将郭络罗氏称为"戚属"。

宜妃年过半百后,康熙帝的宠爱不减反增。康熙五十年,湖广巡抚进献了一支稀罕的西洋香,后宫年轻妃子们垂涎不已,但康熙帝却将其赐给了已经51岁的宜妃。

另一次,康熙帝命人制作了两副珍贵的望远镜,一大一小。康熙帝自己留下大的,将小的赠予宜妃,这种亲密的分享显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宜妃也用实际行动回报康熙帝的恩宠。她在德胜门外永丰屯修建了一座弥勒院,投入数千两银子和三顷七十亩田地作为香火地,经常亲自前往为康熙帝祈福。

康熙帝得知后,不仅派遣官兵参与寺庙修缮和保护工作,还在庙外山下立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圣谕碑,以示对宜妃的特殊敬重。

这样的恩宠一直持续到康熙帝驾崩。四十五年的朝夕相伴,宜妃在后宫中创造了一个长盛不衰的传奇,也为自己和家族赢得了显赫的地位。

康熙驾崩雍正暗施铁腕

康熙六十一年,风云突变,康熙帝驾崩。这一天,身患重病的宜妃从病榻上挣扎着起身,乘坐四人软轿前往灵堂祭拜。

病痛和悲伤让宜妃有些恍惚,不慎行走在雍正生母乌雅氏前头。雍正见到这一幕,也看到宜妃没有及时向他行礼,当即在灵堂前大声呵斥宜妃和她的随从太监。

这场风波过后,雍正帝命人对翊坤宫进行细查。调查发现宜妃的首领太监张起用与他人合谋在外购置田产牟利,雍正立即下令将张起用、宜妃的外甥女、以及其子胤禟府中的太监何玉柱等12人逮捕。

这些人的家产被抄没,人也被发配到黑龙江。雍正帝接着又下发旨意训斥宜妃,指责她在康熙帝临终前的表现无视国体,态度傲慢。

为了进一步打压宜妃,雍正帝下令让她离开皇宫,搬到朝阳门内烧酒胡同的恒亲王允祺府居住。雍正帝声称这是遵从康熙帝的遗愿,允许有成年皇子的后宫主位出宫养老。

这个说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康熙帝的遗言只是说"可以"出宫,并非强制要求。宜妃本人也从未提出过想要出宫居住的请求。

宜妃被迫出宫不久,她的儿子胤禟就被雍正帝发配到西宁军中。这一系列打压措施,将宜妃母子推入了深渊。

按照清朝惯例,先帝的妃子都能获得尊封,但雍正帝却刻意将宜妃和她的姐姐排除在外。康熙帝其他在世的妃子都得到了尊号,唯独宜妃姐妹空手而归。

没有尊号不仅意味着物质待遇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标志着身份地位的降低。随着宜妃地位一落千丈,她的家族也失去了皇家的恩宠,开始走向衰落。

宜妃搬到恒亲王府后,本可以与儿孙同住,享受天伦之乐。但雍正帝对胤禟的打压不断升级,使得宜妃整日忧心忡忡,不得安宁。

雍正对宜妃的忌惮源于两个原因:一是防止宜妃成为胤禟在宫中的内应,二是要借此维护自己生母乌雅氏的地位。在九子夺嫡的余波中,这位昔日的宠妃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母子惨遭厄运终迎平反

雍正三年,风云突变,雍正帝以"纵容下人,骚扰民间"为由,派遣钦差大臣前往西宁拿捕胤禟。胤禟对钦差态度不恭,此事激怒了雍正帝,导致其革去胤禟爵位并将其囚禁。

胤禟的大儿子弘晸也未能幸免,一同被圈禁起来。这个年轻的皇孙在囚室中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从翩翩少年熬到白发苍苍。

雍正帝随后又给宜妃下了一道圣旨,指责她三年来从未进宫给他和皇后请安。这对一位年迈的先帝妃子来说是莫大的羞辱,按理说应该是雍正帝去探望这位长辈才对。

雍正四年初,雍正帝开始对八爷党进行大清洗。胤禟被剥夺黄带子,改名为塞思黑,意为"令人讨厌之人"。雍正帝还特意让胤祺参与给自己的亲弟弟改名,这无疑是对宜妃的又一次打击。

四月,胤禟被铁链锁住,押解回京。雍正帝下令将他关在一间不见天日的小屋内,四周用砖墙围得严严实实,连一丝风都透不进去。

在这座暗无天日的囚室里,胤禟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被剥夺。他请求要一张桌子写字,雍正帝却下令:"除简单饮食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亦不得给予。"

北京炎夏,胤禟被捆住手脚,在密不透风的囚室中多次昏迷。不到一个月,这位昔日的皇子就在狱中暴毙,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但都指向了不自然的结局。

胤禟之死对宜妃打击极大,但她的苦难还未结束。雍正十年,她的长子胤祺也因病去世,年仅52岁。胤祺虽享受康熙帝的宠爱,但在雍正朝被政治边缘化,加上母亲和弟弟的遭遇,一直生活在巨大压力之下。

失去两个儿子的宜妃身体每况愈下,第二年就撒手人寰,享年73岁。即便是在安葬宜妃时,雍正帝依然显示出他的刻薄,命人随意选块地,以低规格将其安葬在景陵妃园寝。

这段悲惨的历史直到乾隆年间才有了转机。乾隆帝对祖父康熙十分崇敬,对父亲雍正的一些做法并不认同。他陆续为被打压的叔伯平反,也没有忘记这位祖母。

乾隆帝下令将宜妃的神位调整到"次右"的位置,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补偿。这位陪伴康熙帝45年的宠妃,终于在死后获得了一份迟来的尊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