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妾室除传宗接代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如今却为男人不齿

黄氏说趣事 2024-08-08 02:04:04

在众多的古装影视剧当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名财大气粗的地主老爷,身边妻妾成群。

妻妾们在旁争风吃醋,互不相让,好不热闹。

这样的画面频繁出现,无形之中就让我们在观剧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错觉。

仿佛在古代,妻妾们地位相同,只分个先来后到,她们可以争吵打闹。

实际上,古代妻妾之间的地位可是有着天壤之别。

正妻往往出身名门大户,有着强大的娘家撑腰,在夫家也有着不小的权利,并不是毫无地位,任由夫家欺凌的。

而妾室大多出身卑微,很多都是买来或陪嫁而来,如同无根的浮萍,在夫家的地位风雨飘摇,全凭主人的喜好和正妻的容忍度日。

其身份和地位远远低于正妻,所以,古代妻妾之间的关系绝非影视剧中所呈现的那般简单随意,而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和规矩。

而且妾室的权利并不多,被男方纳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家族添枝散叶,壮大家族。

而纳妾还有另一个目的,却为男人所不齿,现代人往往避而不谈,到底是什么呢?

一、妾室制度的起源

现在来详细了解一下被很多人误会的古代“一婚多妻制”,先从妾室制度的起源说起吧。

妾这个字可不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创造出来的词,要知道从古老的甲骨文时期开始,就已经有这个字的存在。

只不过,到了近代的时候对它进行了简化,特别的是,从妾这个字的甲骨文来看,很像是一名女子戴上了头饰。

这似乎暗示着妾在古代社会中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象征意义,有人认为这头饰代表着她们被赋予的某种角色。

也有人觉得这反映了妾在家庭中的独特地位,但无论如何,都能看出妾与未进行婚配的其它女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亲爱的读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广告,观看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我知道这可能会稍有打扰,但它确实能帮我增加一些收入,让我能够继续坚持写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

更令人深感不解的是,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妾”与“妻”这两个字的用法居然是相同的。

经过仔细研究对比,在使用上它们似乎完全就是同一个词,没有任何明显的区别和差异,而究竟是何原因。

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妾”这个字的含义似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演变。

在这个时期,“妾”更多地被用来指代女奴隶。

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中,女奴隶由于先天身体因素的限制,体力往往不如男性奴隶。

因此给奴隶主带来的收益自然也相对于男性奴隶来说较少,因此女奴隶通常处于社会最底层,她们没有人身自由。

因此“妾”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之一,可以被肆意买卖、相互赠送或者用于各种劳动。

比如她们可能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农业劳作、家务劳动等,也可能被用于满足奴隶主的其他需要。

在某些情况下,女奴隶还可能被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奴隶主,或者被用于祭祀,这些女性奴隶的命运十分悲惨的。

她们不仅失去了自由,还要经常遭受奴隶主的虐待,许多女奴隶在劳动中过度劳累,身体受到极大的损害,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二、封建社会的妾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到封建社会时,古人终于消灭了奴隶制这一残酷的制度,人们的生活相较于以往也确实好过了一些。

他们从奴隶主的手中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丝希望和自由。

然而,尽管人们拥有了土地,但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生存而辛苦劳作,他们早出晚归,辛勤耕耘。

这只是为了能够收获足够的粮食来维持家庭的生计,但更糟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

富有的地主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兼并土地,而普通农民则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他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地主家里,成为长工。

为地主打工,以换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强壮的男人们成为了长工。

他们在地主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为地主干着各种繁重的农活,汗水和辛劳似乎永远无法换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而女人们的命运则更加悲惨,她们中的一些人永远地成为了地主的妾室,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她们被束缚在地主的宅院里,再也不能离开,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她们的青春和美貌被当作商品一样交易,成为了地主的玩物和财产,

这样的场景似乎似曾相识,封建地主和奴隶主是那么的相似。

他们都拥有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而农民和奴隶则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任人宰割。

封建地主通过收取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对农民进行压榨,使农民终年劳作,却难以维持生计。

而奴隶主则完全占有奴隶的人身,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甚至可以随意买卖和杀害奴隶。

但是,封建社会相比奴隶社会确实进步了很多,在封建社会中,农民虽然没有土地,但他们有人身自由。

他们可以离开地主的土地,去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在奴隶社会中,男性和女姓奴隶则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命运被掌握在奴隶主手中。

其实,纵观历史,妾这个身份就是对那些时代悲惨女性的缩写,象征着很多没有地位、命运凄惨的女性。

这些女性往往出身贫寒,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身于他人,成为妾室。

而且无论是在封建或是奴隶制社会,底层女性似乎无法逃脱那些命运。

其实扩大来说,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无论男女,都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们从“妾”这个字,能够感受到所有古代底层人民的悲哀与无奈。

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女儿成为他人的侍妾,可如果不那么做,孩子就可能会饿死。

在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没有尊严,没有权利,甚至没有生存的保障。

但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曙光,这曙光为我们带来了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妾室制度也于民国时期正式废除,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举措,使妾室制度的合法性再也不复存在。

这也宣告着任何人都无法再肆无忌惮地压迫女性,女性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三、妾室制度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妾的地位是何等卑微,她们大多出身底层,命运坎坷,与妻的地位有着天壤之别。

而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来说,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更不可能有闲钱去纳妾。

因此,人们戏称的一夫多妻制,实际上并不足够准确。

对于地位高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有能力纳妾,从而形成一夫一妻多妾的家庭结构。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维持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

而且从一夫一妻多妾中的多也足以看出妾的地位低下,多就代表着可替代性很高,而一妻中的妻则独一无二,有着更高的地位。

而且正妻其往往出身于名门大户,有着很强的家族背景作为支撑,她所接受的教育同样也极为优质,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那么既然正妻比妾强的多,那么为什么还要去纳妾呢?

众所周知,在古代,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极为有限,条件相当恶劣,致使众多孩子在年幼之时便不幸夭折。

而且对于富贵人家而言,庞大的家产需要有人来继承。

倘若仅仅迎娶一位正妻,所生育的孩子万一遭遇不幸夭折,那么家族无后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毕竟传宗接代的思想在当时可谓是根深蒂固。

若是正妻未能生育儿子,又或者所出子嗣数量较少,纳妾便能够起到延续家族香火的作用。

而且在古代讲究人丁兴望,多纳妾,也就能够提升家族的力量。

不过,妾还另一个作用,为现在人所不齿,有时妾会被当做人情交往的礼物,就像是一件好看的花瓶。

不但自己可以观赏,如果朋友喜欢,甚至可以亳不犹豫地送给朋友。

比如广为人知的赵姬,她原本是秦国吕不韦的妾。

但是秦国公子嬴异人十分喜欢赵姬,于是吕不韦就将赵姬送给了嬴异人,赵姬在后来也就生下了秦始皇赢政。

总结

古时妾的地位低下,往往出身贫寒,不可能像正妻一样有娘家人的支持。

因此,妾的悲惨命运也就注定了,就像是一件器物,被人任意使唤,甚至会被转送给其它人。

妾没有任何的办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寄希望于夫家垂怜和恩赐,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

妾室制度早已被废除,不会有那么多可怜女子被任人宰割,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努力消除性别不平等,为每个人争取同等权力。

参考资料:

长安久治静2024-07-30《古代小妾职责除传宗接代外,还有个重要的作用,现今却为男人不齿》

少读红楼 2018-12-29《从红楼梦看古代妾室的悲惨命运》

历史心2019-12-08《古代妾室地位如何?在一夫一妻制度下,妾室有可能取代妻室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