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拥有权力,却不被权力侵蚀的人

萧家的老大 2024-08-25 14:28:33

他是一个拥有权力,却不被权力侵蚀的人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然而,当时殷商遗民多有不服。武王为此伤透了脑筋,没过多久,他就病倒了。临终之际,他有意将天子之位传给弟弟周公旦。周公旦痛哭流涕,怎么也不肯接受。周公旦也是周文王的儿子,是周武王的弟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故被称为周公。文王在世的时候,他就非常孝顺,而且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武王即位后,周公旦经常帮助武王处理政务。

周武王驾崩后,太子姬诵继位,他只有十三岁,还是个未经世事孩子。虽然如此,但辅助武王得天下的一干重臣周公、太公、召公还是拥立他坐上了王位,是为周成王。当时的情势十分危急,殷商的残余贵族和许多忠于殷商的方国,听说武王驾崩后,都蠢蠢欲动,图谋叛乱。周公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顾天下人的非议,毅然站出来,代替成王行使天子职权,管理国家事务。

当时,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周公旦取代了天子,发号施令。即便是和他一起辅政的召公也有些不满。他特意找到周公旦,提出要回自己的封地燕国。周公旦惊问:何故?召公淡淡地说:外面流言太多,我不愿意受到牵连。周公对于流言早有耳闻,但召公都不相信他,不免悲从中来,声泪俱下说:我之所以这样不避嫌疑,代理国政,原本以为大家能理解。我担心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太王、王季、文王交待。三位先王为天下大业辛劳了那么久,现在好不容易有点起色,武王又去世了,成王还小,为了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我不得不这样做。召公听了很受感动,说了几句安慰的话,但外面的谣言仍然甚嚣尘上。

这时,早就不满周公旦的管叔、蔡叔、霍叔四下里派人散布流言说周公欺负年幼的成王,图谋篡夺王位。这三人是周公旦的兄弟,他们嫉妒周公旦身在中枢,而自己却被分配到殷商的都城朝歌,看管纣王的儿子武庚。这三人历史上称为“三监”。更为糟糕的是,年幼的成王好像也听信了谣言,对于周公旦的举措处处抵触。周公旦颇为伤感,只好避居丹阳(今河南西南部)。

周公旦出走后,四方不宁,百姓更是人心惶惶。成王和百官对此毫无办法。他们在周公旦的府邸发现了周公旦为武王祈祷时的祷词,内中记载,为了祈求上天保佑武王,周公旦宁可去死。这才发现他是如此的忠心和无私。

于是,周成王亲自去请回了周公旦。管叔、蔡叔见周公旦与成王之间的嫌隙尽失,心中十分的失望。他们又怂恿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叛乱,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这时,忠于殷商的东夷各部也纷纷起来响应。

面对声势汹汹的叛军,周公旦果断下令平叛,大军出征前,他用周文王留下来的龟甲、兽骨卜了一卦,卦辞显示西方将有大的灾祸,但此次大军出征是个吉兆。有了上天庇佑这个心理暗示,周天子的军队势如破竹,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等人被诛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霍叔也受到了应得的处罚。周朝终于解决了殷商的残余势力。攻克殷都后,周公旦继续领兵讨伐附和管蔡叛乱的的东夷诸部落,经过近三年的苦战,终于让东夷各部臣服于周天子的统治。

周公旦得胜还朝后,制礼作乐,以规范天下臣民的行为。在他摄政期间,礼贤下士,对于前来求见的才德之士,无不立刻接见,唯恐怠慢。有时,正在洗头发,有人来拜见,他就把头发握起来;还有的时候正在吃饭,恰逢贤士到来,就先把吃进口中的食物吐出来,去招待来客,这便是“握发吐哺”这个典故的来源。

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成王在他的悉心辅佐和教育下,终于长大成人,可以独立处理国家政事了,于是,他就把政权还给了成王。成王临朝听政,周公则面向北,站在臣子的位置上,谨慎谦恭,如履薄冰。

这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个拥有权力,却不被权力侵蚀的贤人的故事

(本篇完)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