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政动工挖出元代八角墓,发现罕见元壁画,见证古人孝子情

瑞知道史 2025-01-17 22:26:43

2002年8月,涿州华阳路拓宽施工时,一座元代八角墓意外现世。考古人员赶来,不仅发现了罕见的元代壁画,还见证了古人的孝子情怀。

河北涿州历史悠久,秦置涿县,西汉设涿郡,后又改称涿州。因其境内有涿水流经而得名。在历史积淀深厚的地方发现古墓,实在并不少见。但这座元代八角墓,却有点不同。

墓葬坐北朝南,由墓道、基门和墓室组成,平面为八角八边形,内部造型和蒙古包极为相似。

因施工挖掘,砖砌穹窿墓顶已坍塌。在百年积攒的尘土中,有一口砖砌棺,另有一具合葬棺。两棺都已不成型,墓主遗骸残缺不全,散置于扰土中……

不过,在一片凌乱中,墓中的满绘壁画仍精细耀目。红、黄、赭、蓝、绿,线条流畅,晕染得当,瑰丽诸般,流泻笔尖,描绘着亡者的黄泉路、子孙的孝子心。

墓室画面以砖雕突檐分割为上下两栏,上栏为祥云瑞鹤,底衬双重仰莲瓣,瑞鹤展翅伸足,穿破祥云,彰显令人艳羡向往的极乐仙界。而突檐之下,则是温馨的人间。有笔墨描绘墓主人生前宴饮宾客的图景。有绘制对喙双鸟的水墨屏风,有衬有红彩的帐幔流苏,之下,有正忙着备宴及奉侍宾客侍者十二;宴乐中间,有方桌,周围6人,除一人头戴直脚幞头,其余均戴上翘式头。方桌内侧中间的人物一脸稚气,表情俏皮。方桌前右侧的女子,梳双垂髻,手握一香并高举过肩……

桌内侧人物背后绘一屏风,屏风上有墓主人夫妇生平简介的墨书题记。配合墓中的墓志铭砖,人们破解了墓主人的身份。

这墓葬是丰润县尹李仪夫妇的合葬墓,建造此墓的是其长子李秉彝。李氏一族,世代在涿州经营。到了宋灭元兴,李氏一族聪敏者以儒生身份入仕,经过多年打拼,升任丰闰县尹。虽然并非位高权重,但李仪能做到“勤力公事,专善化民,绝不有私”也是难得。李依官至正六品,在大都路府判任上致仕(退休),算得上功成身退。

李仪与妻子方氏恩爱数十载,育四子,诞二女。家族兴旺,儿女皆婚配,孙辈俱长成,这一份天伦之乐,令人艳羡。

至顺二年,五月十五,李仪离世,终寿古稀。八年后,因丈夫得封“宜人”的方夫人亡故,享寿八十。夫妻二人合葬一处。

李秉彝豪掷金钱,为仙逝双亲修筑了一座壮丽寿堂。他请来风水先生,选定宝地,再聘工匠,以坚硬青砖砌成规整墓室。最后,求请画师,勾勒填色,装点先人的黄泉岁月。

在这座华丽的寿堂之中,除记录墓主生前生活景像的壁画,墓中的孝义图也令人倍感惊喜。这些图画遍布东南和西南墙壁,郭巨埋儿奉母,杨香搤虎救父、姜诗跃鲤奉亲、王武子妻割股奉亲、曹娥哭江寻父、王祥卧冰求鲤、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桔遗亲、赵孝宗舍身救弟、丁兰刻木事亲、大舜感天动地等19个孝义故事精彩呈现,每个故事都以山峦相隔,虽然有的故事比较简略,有部分人物大拇指比其他手指更细或缺少手指等小bug,但看到这么多古时闻名遐迩的孝义人物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仿佛看到他们往来谈笑,也是十分惊艳的。

而绘制如此之多的孝义故事,正是墓主人之子李秉彝的一片孝心。在李秉彝心中,父亲道德高尚、积德行善、成人美事,死后一定会得道升仙,为子孙带来福祉。

所以修筑寿堂时,李秉彝不仅花费大量钱财,还非常用心。聘请能工巧匠,绘制精美的壁画。在此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绘制壁画时,墓中出现了露水,潮湿的空气好像在浓缩后充满着这不足10平方米的墓室,影响了绘制进度。

其实,露珠成因并不神秘,现在人们都知道,它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在温暖的季节里,较热的空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时发生饱和,多余的水汽凝结成小水珠滞留在物体上。可古时,露水被人们认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圣水,好多的民间医生和炼丹家都搜集它,用来医治百病和炼就“长生不老丹”。当时,李秉彝看到壁画上的露珠时,既觉得“神圣”,又觉得有“小困扰”。

为了确保工期不受打扰,“秉彝于四方拜讫,风乃入,得画实遇天助❕”

因为这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小插曲,子孙们更坚信父母升天成仙。于是,李秉彝还以此为“筹码”,诱惑日后有可能进入墓葬的人——如果不加损毁,一定会保佑他。

孝子的宏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六百余年来,寿堂静默,即便上方陆续建起民居,后又逐渐荒败,李仪夫妻仍旧沉睡。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脚步,长眠墓中的李仪夫妇终因扩建路面的机械轰鸣声而惊醒,沉寂的黑暗中,人体朽灭,但艺术的精妙、孝义的传承,仍旧不朽!

如今,李仪夫妻合葬墓迁至隆兴寺内,诉说着生命易逝,孝义不朽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