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五)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4-11-21 19:13:18
【沙参-麦冬】 沙参,《别录》谓其“疗胃痹心腹痛,以安五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其“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本草正义》谓“气味轻清,而冨脂液,故专主上焦清肺胃之热,养肺之阴”。麦冬,《本经》言“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别录》称其“保神定肺气,安五脏”。叶天士有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燥)土,得阴自安”。胃喜润恶燥,胃病病迁延日久, 每致阴液耗损, 虚热内生, 临床可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呃逆干呕、舌红少津、脉沉细数等表现。胃之阴液损伤,胃腑失却濡养,则胃气失于和降。治当生津养阴以健中,沙参、麦冬甘寒生津也。 【程恋乡经验】北沙参与麦冬两味药均味甘、微苦,性微寒,两者配伍增强益胃生津的功效。程老师临床对表现为胃脘灼痛、口干烦渇等胃阴虚证者常用此对药。{贾冰亚,施颖初。程恋乡治疗胃病常用对药探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6(06),509-510}。 【张柏林经验】临证常取《温病条辨》益胃汤法, 配伍沙参、麦冬以甘寒养阴、柔润通降。沙参、麦冬两药甘凉清润, 清而不寒, 润而不滞, 共入胃腑, 使燥热清、胃阴复, 通降、受纳如常, 则呃逆上气、脘痛灼热可除。{苏文弟,闫威,张柏林。张柏林治疗慢性胃病常用对药介绍[J]。2011,(10),12-15}。 【刘启泉经验】二者均味甘性寒,能养阴生津润燥,相须为用。二者相须,既可补肺之气津,又可疗胃之阴虚。用于胃镜下胃黏膜变薄,干燥、粘液少,胃酸低者。{刘启泉,王志坤。刘启泉胃病临症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88-89}。 【张恩树经验】北沙参甘苦寒, 功效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麦冬甘苦寒, 功效养阴除烦, 益胃生津。二药性味相同, 功效相近, 合用则“甘守津还”, 增强养阴润燥、益胃生津之效。张恩树老师常将北沙参、麦冬加入养阴和胃之剂中, 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放疗后, 症见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属肺胃阴虚者, 效果满意。{汤定伟,杨爱国,张恩树。张恩树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经验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 2018,26(12),6} 【沙参-麦冬-生地】 沙参、麦冬、生地为益胃汤组方,治胃阴不足诸证之专方。 【毛宇湘经验】沙参,具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麦冬, 善于清胃生津, 长于清热养心。生地长于养阴生津。三药相合, 甘凉清润, 共入胃经, 使胃阴复、纳饮食以治病求本。{曹国强,王亚飞,毛宇湘。毛宇湘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经验[J]。医学信息 2018,31(13),147-148}。 【麦冬-天冬】 【甘爱萍经验】麦冬和天冬同为百合科植物干燥块根,药性都为甘、苦,寒;功效相似,都能养阴润燥,生津。阴虚内热之人,除胃阴损伤外,也常常伤及肺阴、心阴,出现鼻燥咽干,咽痛,干咳或心烦失眠,多梦等。麦冬不仅能益胃生津,也能入心、肺经,起到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作用,加用天冬,可增强其生津、润肺的功效。{吴伟,刘洋。甘爱萍教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8,18(34):202-203} 【王国三经验】麦门冬与天门冬 麦门冬与天门冬合用,出自《张氏医通》二冬膏,用以治疗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咽喉干燥。麦门冬甘寒,归肺、 胃经,善养脾胃之阴;天门冬甘寒微苦,归肺、肾经,善养肺 肾阴津,兼清虚火。临床体会,二者皆为甘寒清润之品,养 阴润燥之功相似,脾胃病属胃肾阴亏者常相须为用。但须 阴亏无邪,始可放胆应用,以免滋腻助邪。二者合用也属 “不荣则痛”治法。{曹自新,蔡春江,梁凤兰,石志敏,朱叶珊,王清贤,张艳君.王国三脾胃病常用对药经验[J].河北中医,2011,33(4):492-493} 【麦冬-天花粉】 【李永成经验】麦冬味甘微苦,质润,善益胃生津。天花粉甘寒,归肺、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且生津止渴。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养胃阴,为治疗热邪伤津,胃阴亏耗之佳品。对于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或灼痛,饥不欲食,舌干口燥,烦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李老常用麦冬、天花粉各10 g配伍治疗。{杜潇。李永成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J]。河南中医 2016,36(01),32-34}。 【麦门冬-半夏】 【周春祥经验】麦冬甘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临床主要用于胃阴虚证, 长于滋养胃阴, 生津止渴, 兼清胃热。《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心腹结气, 伤中伤饱, 胃络脉绝, 羸瘦短气”, 其具有清金润燥, 解渴除烦, 凉肺热而止咳, 降心火而安悸之功效。《本草正义》言:“其味大甘, 膏脂浓郁, 故专补胃阴, 滋津液, 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补胃阴佳药。半夏辛温, 有毒, 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的功效, 吾师在遇到胃脘部胀满, 恶心, 舌苔腻, 都会用此药来化湿消胀满, 《本经》云:“主伤寒寒热, 心下坚, 下气, 喉咽肿痛, 头眩胸胀, 咳逆, 肠鸣, 止汗”。《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 大和胃气, 除胃寒, 进饮食”, 具有温化痰饮, 和胃降逆止呕。二者取麦门冬汤之意, 麦门冬少佐半夏则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 且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 相反相成。两药润燥相宜, 养胃生津, 降逆止呕。吾师在使用时麦冬15 g, 法半夏6 g, 麦冬用量稍大, 半夏用量比较少, 《本草从新》:“但世人未知麦冬之妙, 往往少用之而不能成功, 为可惜也。不知麦冬必须多用, 力量始大”。麦冬用量大, 方能使效。{石银龙,包雨晴,周春祥.周春祥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6):1138-1140。} 【生地-泽泻 】 生地黄因其滋腻碍胃而为脾胃病治疗所忌惮。不过,《得配本草》有云:“世人动云生地碍胃,其能开胃,人实不晓。惟胃中阳气不足者。服之则胃气不运而饮食减,若胃阴虚而胃土干燥,致胃气不运者,生地滋其阴,以清其火,而胃气从此运行,饮食自然渐进”。所以,脾胃病有胃阴不足者,生地自当应用。其它情况确需用者,可酌加以神曲、麦芽等助胃气之药以免生地滋腻而致饮食不振,中焦气机不畅之症出现。配泽泻者,利水湿也。 【李吉彦经验】二药参合灵感来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汤。 二 者合用,清热利湿、滋阴养胃,使湿热之邪随小便而出,用于脾胃湿热积滞或胃热伤阴而又湿邪不去为病机的慢性胃炎、 痤疮、糖尿病。生地甘苦寒,甘能滋润,苦能坚阴,寒能清热 凉血,多用于热病伤阴、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而致的口渴、便 秘、口臭等症。 生地滋阴,泽泻利水,一补一泄,补阴血,泄湿热、降虚火,二药参合,各司其职,攻补兼施,使邪有 出路,而又不伤阴,滋补而又不过腻,泄中寓补,补中有泄,共 同发挥滋阴祛湿降火之效,扶正祛邪。 {高奎亮,赵庆高,焦福智。等。李吉彦相反相成对药治疗脾胃疾病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0,13(6:) 1071-1074}。 【山药-石斛】 【何复东经验】温阳同时可能伤阴, 化湿亦会伤阴, 山药石斛相合能补脾养胃, 养阴生津, 与温燥药物配用, 可顾护脾胃之阴。临证对于脾胃阴伤, 舌苔欠津、花剥者, 投以山药石斛, 滋养脾胃之阴而无滋腻之弊。常用剂量为山药15~30 g, 石斛10~30 g。山药, 本属食物, 古人入汤剂, 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其气虽温而性平, 为补脾肺之阴, 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不似黄芪性温能补肺阳, 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石斛, 入脾而除虚热, 入肾而涩元气。{严兴海,杨涛,张蕾。名老中医何复东常用对药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27(17),71-72}。 【山药-莲子】 【姜树民经验】治疗脾胃病用以平补脾胃, 淡渗固摄。《医宗金鉴·泄泻》论:“脾土强者, 自能胜湿, 无湿则不滞。若土虚不能制湿, 则风寒与热得干之而为病。”姜教授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 临证泄泻病人常配伍山药、莲子、太子参以益气健脾。山药甘平, 既能补脾肺肾之气, 又能滋脾肺肾之阴, 兼能收涩止泻, 无论脾气虚弱、胃阴不足均可用之, 其平补气阴, 不热不燥, 补而不腻之性是其所长。《玉楸药解》言“莲子甘平, 甚益脾胃, 而固涩之性, 最宜滑泻之家, 遗精便溏, 极有良效。”二药相须使用, 健脾气, 滋脾阴, 涩而不滞, 补中有固。{王前,姜树民.姜树民消补兼施法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7,49(12):213-2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