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为朋友介绍工作,或者朋友为你介绍工作的经历吗?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失业的朋友,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要么自己看不上,要么公司要求太高,还有很多简历直接石沉大海。
但是平日里看起来很能混的那些人,好像根本没受什么影响,顶多就是换了一份工作,照样吃香的喝辣的,难道说就真的这么不公平吗?
其实并非没有原因,乔治·福克斯说:“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认识的人”,职场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什么是社交大部分人所理解的社交就是交朋友,实际上这存在很大的理解偏差。
社交的全称叫做“社会交往”,比较官方的解释是指人和人之间为了满足情感需求、信息交流或共同利益,通过语言、行为、情感等方式建立、维持和发展关系的过程。
在《动机心理学》中,又被阐述为“归属需求”,其主要包含了4个方面:建立联系、互动交流、情感维系、共同利益。
大多数人对社交的理解都停留在了前3点上,在共同利益方面几乎都是被迫进行,例如:为了生活,被迫去公司上班赚钱。
但很明显,社交的意义实际上不仅仅是多两三个朋友,而是人类基础需求和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形式。
每个人都需要社交吗?有的人热衷于交朋友,而有的人则喜欢独自安静的生活,但不论如何,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交,并且都一定会社交。
孤独的研究专家沃伦·琼斯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见过很多人说他们没有朋友,但我从未见过任何人不想有朋友”。
即使是那些向往或已经归隐山野的隐士,也会和朋友、家人等保持着一定频率的联系。
“
曾经有一个真实案例,查克(化名)因为事故被困在一座无人荒岛,当获救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新朋友叫做威尔森,但威尔森并不是真正的人,而只是一个漂到岸边的排球。
长时间的孤独让查克的归属需求极具匮乏,最终迫使他将排球想象成为自己结交的新朋友,并持续开展社交活动。
”
所以,人一定是需要社交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对社交需求程度的强弱。
为什么善于社交的人发展更好既然社交是人类一种基本的归属需求,并且人人都会,那么在职场中,为什么善于社交的人会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呢?
1、好工作都被内部消化了
乔治·巴顿这样说到:“有时候,认识对的人比做对的事更重要”。
90%的就业者在找工作时,都是通过招聘软件、招聘启事、人才市场等等渠道寻觅工作,找不到满意的只会认为这些公司差。
现实并非如此,普通岗位在市面上一抓一大把,如果满分100分的话,这些可供选择的岗位顶多在50-80分之间,而那些90分、100分的岗位根本不会有发出来的机会。
在外面市场上找,就算运气好,撑死也就找个80分的,还得和数不清的对手竞争上岗;反观80分以上的岗位,早早的就被内部消化掉了。
消化的人自然就是有关系的人,他们的下限就已经是大多数人的上限,过得能不好吗?
2、面试通过率更高
如果没有足够的人脉去占据80分以上的优势,就只能尽可能去争取靠近80分的机会。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工作的机会,而沟通能力决定了你获得这些机会的概率”。
社交能力强的人往往在说话、办事方面都更得人心,对他人的需求了解的也更加透彻。
就以面试为例,擅于社交的人很明显在对话过程中,会表达得更加清晰、流畅、准确,而不善言辞的人则容易结结巴巴,传递的信息也大多较为混乱和模糊。
别说后续的二面、三面或是技术考核,往往连HR的一面都难以过关,就早早的被PASS掉了。
3、职业发展更好
之前,听朋友说起过公司里面的一个同事,最开始因为没有什么特别强的专业技能,只能在公司里面打打杂、跑跑腿,不过他非常擅于打理人际关系。
在公司里面干了不到两个月,就与各部门的各级领导混得风生水起,谁需要帮忙立马就到,隔三差五的还给领导们安排上咖啡奶茶小零食。
后面因为公司结构调整,计划砍掉他所属的整个部门,而他在通知出来的前一个多月就已经得知消息,并且成功转岗到了另外一个部门。
后面可能因为专业技术问题,还陆陆续续换过好几个部门,到现在,已经混成了某部门的总监。
迈克尔·哈特是这样评价职场的:“在职场上,你认识的人比你知道的事情更重要”。
就上面这个案例中,他几乎每一次逃脱被裁员的风险都是因为所拥有的人脉关系,一般人别说连换几个部门,在第一次就已经被集体裁员。
4、工作更有优势
认识一个在餐饮加盟行业做商务总监的朋友,他几乎从来不担心自己的工作问题,就算离开当下的公司,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下一家。
我问他:“为什么别人找工作那么难,你却可以随意挑选”。
他说:“我认识的人多啊,其他总监只懂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提升部门业绩,而我是带着业绩去上班的”。
我:“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他:“倒也不是说我手上有多少客户,主要是行业内的高层管理和老板大多我都认识,并且掌握着很多平台和渠道的商务资源,这些东西每个月随随便便就可以帮企业多赚几十万,还能降低成本,哪个老板不喜欢?”。
成功学创始人吉姆·罗恩说过:“在商业世界里,最有价值的资源并不是金钱,而是你的人际网络”。
当一个人掌握了足够的人脉资源,并且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时,他几乎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何况工作这种小事情呢。
如何正确社交要说擅于社交,其实这类人还真不少,比如说身边的很多社牛同事、朋友等等,但是他们貌似也并非都发展的很好。
甚至不少社交悍匪在工作方面还不如不擅长社交的人,这里面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什么样的社交才有更有价值呢?
1、向上社交
社交类型大致分为了三种:向上社交、平行社交和向下社交。
大多数人每天进行的都属于平行社交范畴,还有一部分更是乐于享受向下社交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
平行社交和向下社交这部分社交资源,能提供的帮助实际上非常微小,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例如:和躺平的朋友一起摆烂;和酒友一起喝烂酒。
有一句话说得好:“向上社交是一种智慧,它能帮助你走得更快、更远”。
真正具备价值、帮助自身快速成长的一定是向上社交,例如:向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更专业的知识;认识某位高层领导可以帮助自己的职业成长等等。
2、广度≠深度
认识一些厉害的人或者有他们的联系方式,这实际上还不能算是你的社交资源,只能说是有了一种社交的渠道。
不论是大学导师,还是公司领导,每个人一生中能接触到的比较厉害的人其实并不少,但真正能用起来却没几个。
前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就曾说过:“人脉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联系人列表里面的大人物再多,不能为你所用,就和一座拿不走的金山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只有把其中的某一部分人脉的关系真正发展为朋友、老师、前辈等,让他们真心实意的愿意为你出力,这才叫做属于你的社交资源。
3、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般人想要维护高于自身阶层的关系其实挺难的,总不能提着一桶油、两斤水果登门拜访了事吧。
但也并非没有机会,对于这些厉害的人来说,最注重的是“价值”。
约翰·C·麦克斯韦曾说:“社会的基础是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我”。
维护与他们的关系,不能只想着他能为你提供什么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思考自己可以给他们带去什么样的价值,只有能打动他时,才会愿意与你进行价值互换。
可以用作交换的价值又大致分为两种: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上面文中很会打理关系的便属于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商务总监提供的则属于实用价值。
至于应该为别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首先就得看自身具备什么价值。如果具备实用价值,一定优先使用实用价值,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可靠的方式。
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实用价值,就只能想办法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不过别小看这一点,其实对绝大多数人都很受用,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总得来说,不论是要维护什么样的社交关系,都一定得记住想办法让自己具备足够的硬实力,这是社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说在最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就目前的就业环境来看,不得不去做出一些调整,如果能利用好自己身边的人脉关系,或许可以让自己更轻松。
不过话又说回来,工作方式也并非只有一种,努力去寻找最适合自身的那种方式才是最优解。
感谢阅读,记得点个【关注、点赞、在看】,我们下回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