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17年大唐风云突变,唐太宗李世民的身体断崖式衰老

闲说宇俊星 2023-10-20 07:53:06

人们记住的总是“但是”后面的转折,如同好不容易爬上高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但是”这个陡峭的下坡,不由分说把你掳住,一下子就滑到了谷底。

唐太宗李世民

7世纪中叶华夏和四夷的君主李世民的身体也是这样,前半辈子叱咤风云,军事政治纵横捭阖。靠着好身体多次在战场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地。却在贞观17年一次政治变动后急速变差,最后在6年后去世年仅52岁。

贞观17年后发生了什么让一代帝王如此匆匆的走完了一生。

帝王的心魔

通过血腥宫廷政变,杀死两个兄弟上台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执政后就带着深深的原罪意识。他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将隋末已经千疮百孔的中华大船驶出了险滩。文治武功都创下了不朽的功业,自汉末以来几百年纷争不息的中原大地的人们开始安居乐业。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国内民生开始恢复

北方和西北的凶恶敌人也在唐初的一次次军事打击后纷纷臣服,丝绸之路再次畅通,中原和远方的文化交流再次兴盛。

但是玄武门之日,大哥临死前错愕的眼神和10个侄儿们绝望的啼哭声一直在李世民的内心中挥之不去。

玄武门袭杀兄弟,囚禁父亲的路线推断

武德九年6月这次宫廷政变一直在李世民心中隐隐作痛

贞观17年,自己所立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因为储位爆发冲突,太子意图谋反被废。杀兄逼父的情景差点再次上演,让这个隐藏了多年的心魔爆发。并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折磨李世民。

正是贞观17年一系列事情之后,李世民的心态和身体状态都迅速衰老。

李世民不同于很多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李世民感情十分外露,动不动就哭鼻子。和他在战场大杀四方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兄弟葬礼会哭(尽管大哥是他射死的),大臣死了会哭,老婆死了会哭,女儿死后他拿着女儿临摹的字帖会哭的不能自已。下乡视察民情,与父老乡亲叙旧也会大哭。

这么感情外露又重视亲情的人晚年也会因为亲情的丧失而被反噬。

李世民壮士暮年的心态

贞观13年,此时太宗的身形敏捷,在猎场依然大杀四方。这一年1次游猎,突然有野猪窜到太宗面前,侍卫慌了神,赶紧要上前要救驾。哪知道太宗手起刀落就把野猪解决了,留下侍卫一脸懵。这个时候看唐太宗的身体还是非常硬朗的。

贞观13年太宗42岁,现在来看还是壮年。不过太宗心态已有了一些老翁心态了,毕竟古人40多岁也抱孙子了,回望这波澜壮阔的半生还是有些感慨。

贞观13年后,李世民总是想起统一天下时披坚执锐的日子

2年后的贞观15年,宴饮群臣,回忆往事,李世民怀念在太原的日子。

“朕少在太原,喜群聚博戏,寒来暑往,将三十年矣。”

这个时候国家蒸蒸日上,边境上也没有什么威胁。太宗心态比较放松,这十几年励精图治没有白费,这个国家在慢慢好起来。

回想十几岁时在太原的青葱岁月不禁感慨。毕竟青春激昂的状态和对青春的怀念这两种感觉是不能同时拥有的。来年的贞观16年,李世民本来准备封禅泰山表彰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这一年突发一场地震。可能是上天的预兆太明显,让这次封禅泰山停了。

马球和游猎,是李世民最爱的消遣活动

不过李世民的心态还很好,贞观16年末11月,李世民在岐山打猎。打完猎李世民寻访关中,在11月中李世民来到武功宴请当地的未婚男女。与父老乡亲流泪论叙旧事,感慨开国的艰难,治国的不容易,忆当年峥嵘岁月稠。父老乡亲争着祝皇上万寿无疆,皇上也与百姓同饮美酒。

顺风顺水了多年的贞观中前期结束,进入了暗流涌动的贞观17年。

贞观十七年,太子、功臣、宗室的谋反,贞观功臣连续打脸李世民!

贞观17正月,直臣魏征去世,李世民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也是太子的老师,似乎预示着这一年的太子将会不太平。

2月,李世民诏下令图工重画画凌烟阁24功臣画像。贞观9年曾经画过一次功臣群像,这一次补录了4名元勋,这个政治信号是对李唐的开国功臣和有功宗室的再次肯定。但是很快就有宗室和功臣用谋反来打脸了。

3月,关东的齐王李祐造反,事发后被赐死于内侍省。但这次谋反居然牵连出了惊天大案,大唐太子李承乾也在密谋谋反,还有连带了军事大佬侯君集和李世民的弟弟李元昌。侯君集灭亡吐谷浑和高昌立下大功,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居然猪油蒙心干这种事。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让李世民伤透了心。

李世民一子一弟谋反

4月1日,太子承乾被废为庶人。汉王李元昌、侯君集伏诛。

4月7日,立晋王治为皇太子,然后马上开启了一系列人事变动。

4月11日,亲自去太庙拜见祖宗,为承乾之过而谢罪。

4月14日,李泰降爵为郡王,不久被流放岭南。

9月,废太子承乾流放到黔州。

太子被废

魏王被流放

乖张的太子,郁闷的父亲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年幼时还是很乖巧懂事的。可是随着年岁渐长,行为乖张越发的让人看不懂了。长大后李承乾经常与群小亵狎,一国皇储搞这个实在上不了台面。贞观14年太宗看不下去把太子的男宠杀了,除此之外太子还有cosplay突厥人等等行为艺术,李承乾长大之后变得非常野性,太子的老师和属官也在不听的劝诫但是太子根本不听。

堂堂太子模仿突厥人

太子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变成这么个“混子”。很大的原因是太子感觉受到了弟弟李泰的威胁,心态失衡了。太子由于年幼就瘸了一条腿,走路一瘸一拐的很不雅。宫中一直对此有调笑,尽管李世民不在意,但是太子多少有些自卑心里。加上李世民对于太子的管束很严苛,对其他子女则宽容的多,特别是对他的弟弟李泰的宠爱让太子更为郁闷。

太宗李世民偏爱李泰这个胖儿子在贞观中期已经人尽皆知。倒不是李世民真的要考虑换太子,主要是自己老婆死的早,嫡子女就这么几个,大儿子作为储君也不能太过溺爱。所以自己的父爱就偏向其他儿子了。

武德殿的位置,就在皇宫太极宫的东侧

实话实说,李世民对于魏王的宠爱确实有些过头了,给了太子和某些人不好的政治信号。魏王成年后没有就藩,还是留在长安。李世民要求百官对魏王恭顺,魏王自己组建了文学馆编撰书籍,像李世民当年当秦王时一样。

更过分的是李世民曾经想把魏王李泰的府邸搬到武德殿,这里靠近太子居住的东宫。李世明的说法是这样儿子住得近,看的时候方便一点。但是这个地点实在太敏感了,在群臣反对下李泰搬家到武德殿的提议被否决了。

可能是皇帝当的太自信了,这个时候的唐太宗回顾往昔,几乎啥事都办成了。对于宠儿子这点事他丧失了政治警惕性。

太子李承乾因为魏王的步步紧逼而心态失衡

太子和魏王的夺嫡之争过程实在是乏味,连太子谋反都是贞观17年3月齐王李祐造反有人兜不住供出了太子。太子被审问时又把和魏王的恩怨一股脑翻出来,导致夺嫡二人组双双被废。

李世民突然想到17年前那个清晨。他一箭射死了大哥,下令处死了大哥三弟所有儿子,最后逼老爹交出了权柄。

这个清晨一直在记忆深处时隐时现,随着年岁渐长他原以为这一切会随着自己创下的文治武功在自己和臣民的心中慢慢淡化。

晚年李世民回顾往昔,可能某种程度也能理解李渊当初抉择有多难

但是太子谋反一事狠狠的给了他耳光,他这十几年一直努力塑造的父慈子孝、君臣和谐全成了笑话。自己的夺嫡和两个儿子兄弟之争会在今后的岁月反复被提及。

晚年的李世民甚至不无哀怨的留下这样一句话。“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

此时此刻即使贵为君主的李世民也感受到了命运无情的嘲讽,他的心力迅速衰竭,衰老加速朝李世民袭来。

但太子之位不能悬空,这会给某些人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能再犯错了。太子谋反案一个月时间内,李世民马上立仅存的嫡子李治为太子。

给新太子铺路,唐太宗耗尽心力

贞观17年太子和魏王2股势力的倒台,让李世民之前十几年做的储君安排付之东流。面对唯一的嫡子他要抓紧时间,扶一马送一程。在册立李治为太子的同一年,原晋王妃,来自太原的王氏被册立为太子妃。新太子册立后3天时间,长孙无忌加为太子太师;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萧瑀为太子太保;李勣为太子詹事。文、武、外戚全面保驾护航。

李治因为在3个嫡子中最年幼,没有经过储君教育,所以李世民开始手把手的让太子理政熟悉国事。稳定了内政了之后,他开始要为李治扫清外患。李世民和唐王朝的国家机器在贞观最后5年加速启动,全功率运行。

贞观年间最后的边境隐患要在李世民还能骑得动马的时候赶紧解决。感觉自己身体也逐渐吃力的李世民要抓紧时间,再次披坚执锐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固他要拼命了。

贞观年间攻伐高句丽

贞观18年,还剩最后一个月了。李世民开始了对东北方向高句丽的灭国动员令。他希望一战完成隋唐两代君王的夙愿。把完全没有外患的帝国交给接班人。

贞观18年11月30日,发动天下甲士,招募兵十万,讨伐高句丽。太子李治留守监国。

高句丽之战极为难打,消灭高句丽的难度是远远大于之前的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等国的。

7世纪的辽河中下游全是沼泽湿地,几乎无法行军,唐军有专门的工程兵架桥才能渡过

首先高句丽立国几百年,此时在东北地区已经树大根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以农耕为主封建王朝。这个国家的组织力动员能力和国防纵深比突厥和吐谷浑强很多。仅仅击败几支野战军是完不成灭国任务的。

高句丽还有朝鲜半岛盟友百济,这里也会牵制唐军。

高句丽的编户人口有几百万。当时经过隋末战乱唐朝和高句丽的体量对比并不悬殊,其实更像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实力对比。

高句丽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中原王朝战争,修筑了极多坚固堡垒城市。唐军在进军过程中要一个一个啃下来。下面是几张高句丽城市遗址,可以看看唐军的攻坚的难度。图片来自up主“温酒读历史”。

卑沙城

卑沙城今日航拍,这座城市被渡海的唐军偏师拿下

安市城,唐军最终饮恨此地,没有完成灭国任务

丸都山城

贞观19年,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李世绩、契苾何力等主力度过辽泽,唐军偏师从山东渡海进军辽东,开始了对高句丽的灭国战。这一战唐军连战连捷,李世勣克盖牟城,程名振克沙卑城。唐军接连击败高句丽军,但是最后在安市城被挡住,到了这一年深秋,天气转凉,粮草逐渐补给困难。李世民遗憾做出了回师的决定。

贞观19年9月,大破高句丽后班师回朝,接近一年的残酷战斗和风餐露宿让李世民生了重病,由于背上长疮,他已经不能骑马。从这次起再难看到李世民打猎的记载。

远征高句丽回长安,李世明身体愈发的差劲了

20年6月,安排李道宗等人伐北方薛延陀。这一年年末,身体愈发不适的太宗继续下放权利给太子。“祭祀、表疏,籓客、兵马、宿卫行鱼契给驿,授五品以上官及除解,决死罪,皆以闻,余委皇太子。”

21年5月,安排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率兵伐高句丽。

21年12月出兵西北龟兹国,第二年阿史那社尔打败了西突厥和龟兹联军。

能给太子做的都已经做了,到了贞观23年3月,李世民已经病的不能下床,他将重要事件处决权交给太子,并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托孤大臣。贞观23年5月的翠微宫,李世民溘然长逝,带着功绩和遗憾离开了人世。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