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传奇之一,没有什么比观看一部心爱的电影,在魔幻时光里沉浸几个小时更好的了。但是当你开始选择看哪部电影时,你有多少次会选择第六部呢?
当然,《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带来整个故事中最具影响力的角色死亡之一,但除此之外,你为什么要选择观看第六部,而不是充满神奇怀旧色彩的第一部,或者黑暗又残酷的第三部或第四部?
《混血王子》经常被普通观众所忽视,这部电影上映之初第一印象不佳,色调也招致批评,但其中有大量的微妙细节足以弥补诸多不足。这部电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叙事最为细腻、睿智的一部,有充分理由将其视为系列最佳影片。真的!
从巧妙的预示到令人叹服的时间胶囊,《混血王子》充满了隐藏的细节,使其成为了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下面这些信息会说服你再看一遍……
5. R.A.B的身份《混血王子》的结局给人一种挫败感,观众们错愕地被告知哈利和邓布利多从洞穴里取回的魂器是假的。哈利从藏在项链挂坠里的纸条上得知,真的挂坠已经被一个名叫R.A.B的不知名人士替换掉了,之前的艰苦追寻只是一场徒劳!
哈利和观众都想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但还没等我们得到答案,电影很快就结束了。这个悬念让我们意犹未尽,但是,也许,我们已经被告知这个神秘人物的身份了。
在电影的开头,哈利陪邓布利多来到霍拉斯·斯拉格霍恩家中,试图说服这位退休教授新学期回霍格沃茨执教。在这次拜访中,斯拉格霍恩向哈利讲述了他最喜欢的学生——他们每个人的照片都摆在他客厅角落里的一个小神龛里。一切都很正常,直到斯拉格霍恩特别提到了一个得意学生,刚死不久的小天狼的弟弟雷古勒斯·布莱克。
当然,乍一看,这对观众来说毫无意义,但再重看时,你会发现,很明显,这就是电影结束时那个令人沮丧的问题的答案。雷古勒斯·布莱克就是R.A.B!
在这场戏中,小天狼星的死和华丽的长笛配乐将观众的注意力从这一细节上转移开来,但当影迷们用敏锐的眼睛回过头来看时,就会发现这一幕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伏笔。
真相一直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当回过头来的观众意识到这一点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
4. 鸟笼的妙用鸟笼?什么鸟笼?在《混血王子》中,导演大卫·耶茨用一个简单的鸟笼镜头,巧妙地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在影片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德拉科开始在有求必应屋里测试消失柜——在这之前,给出了走廊上一个鸟笼的镜头。
这个镜头一开始并不引人注意,只是一只鸟在栖木上快乐地啁啾的简单镜头,但在之后的场景中无缝衔接。我们看到德拉科把一只鸟从笼子里拿出来,将其放进消失柜,试图测试它与博金-博克之间的通道是否安全。
在影片稍后部分,当哈利追赶德拉科与他对峙时,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鸟笼镜头,但笼子里已经没有鸟了。
这场戏之后,哈利冒险进入有求必应屋(为了丢掉混血王子的书),观众又看到几乎同样的镜头,隐约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看到笼子里又少了一只鸟,镜头和之前的一模一样,我们立刻知道这只鸟也被德拉科拿去用作测试消失柜的试验品了。哈利打开消失柜,一只小鸟飞了出来,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里,耶茨通过简单的镜像,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鸟笼镜头被放在影片中两个特定的点上,使得我们通过几个画面看到了一连串的事件。简洁而优雅的镜头充分展现了叙事的创意性,使《混血王子》成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
3. 前所未有的基调提起哈利·波特,你会想到什么?一场有趣,神奇,甚至令人振奋的体验?那么,如果其中一部电影偏离了这一模式会发生什么呢?
第六部电影肩负着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弥合《凤凰社》的痛苦和困惑与《死亡圣器》中三人组史诗探索之间的鸿沟,《混血王子》通过创造、维持一种新的既黑暗又复杂的哈利·波特电影体验实现了这一目标。
《凤凰社》以小天狼星布莱克的死亡而告终,这场悲剧让观众们为这位深受喜爱的角色哀悼。同时,它也使哈利·波特的世界陷入黑暗,将其投向了未知的世界,即使是最聪明的角色也对未来感到茫然和恐惧。
因此,为了让故事继续下去,《混血王子》需要直面这些现实,改变哈利·波特的套路模式,而且影片处理的方式非常优美,以至于你需要重看几遍才能完全领会。
在整部影片中,我们被秘密和谨慎所包围,黑暗、枯燥的色调与前几部影片的色彩斑斓形成鲜明对比,连叙事也更加隐晦巧妙。对角巷基本上一片凋敝,大多数场景的光线都非常微弱,配乐也总是低沉而紧张。在霍拉斯的圣诞派对后,斯内普和德拉科的那场戏中使用的管弦乐令人着迷,完美地转移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的紧张气氛不断加剧,直到结尾哈利知道了魂器,邓布利多被杀,成功地引导观众从上一部电影的混乱结局中走出来,历经这场愈加凶险的冒险,开始进入到《死亡圣器》的魂器搜寻中。
影片的基调巧妙地反映了巫师的黑暗世界,再次观看时,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成为了哈利·波特故事中值得赞赏的辉煌部分。
2. “西弗勒斯……拜托”邓布利多的遗言。简单的一句话掷地有声,令人心碎,难以忘怀。这句话在每个哈利波特迷的脑海中根深蒂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提这句话呢?
起初,这句话似乎是低声的求救,因为斯内普应该会帮助邓布利多,把他从食死徒手中救出来。当斯内普无视这一要求,却举起魔杖将邓布利多打倒时,在观众看来,这是对友谊的恶毒背叛。这种纯粹的反派行为,证实了多年来人们对霍格沃茨最受鄙视的老师的仇恨是正确的。
然而,现在回头看,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死亡圣器》的结尾,我们被告知原来这是为了让斯内普赢得伏地魔的信任,邓布利多故意赴死,真相揭露使邓布利多的遗言显现出了不一样的意义。
当影迷们看完大结局再回顾这一幕时,会感慨迈克尔·甘本把这句台词演绎得如此出色,以至于他似乎是在真诚地请求斯内普对他施放杀戮咒。背叛的感觉不复存在,这句台词准确地表达了角色之间潜在的默契,足以让观众捕捉到这种感觉。
得益于精湛的演技,观众再看时,就会发现第一次看时令人痛心疾首的这一幕又有了新的内涵。
“西弗勒斯……拜托”并不是求救,而是一个微妙的杀身成仁的请求,每一次都会让你大吃一惊。
1. 德拉科成为焦点!在《哈利·波特》系列前五部电影中,德拉科·马尔福是一个简单而略显平淡的角色。他是校园恶霸,因其势利的行为和对权势父亲的依赖而臭名昭著,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其他的东西能进一步补充他的人物形象。他是个坏人,我们只是不喜欢他。
然而,在《混血王子》中,德拉科终于得到了一些关注,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这部电影给了他的角色足够的发挥空间,让人几乎无法只看一遍就能完全领略到。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德拉科,与前几部电影中肤浅的恶霸形象相去甚远,我们还能观察到他是如何应对效忠黑魔王给他带来的压力的。
他开始试图暗杀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霍格沃茨的校长,我们得以欣喜看到他内心随之而来的动荡和冲突。
我们甚至还能从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中看到德拉科的成长,比如他看到消失柜中回来的小鸟死了,他哭了。在短短几秒钟中,我们既有对他成功的巨大期待,也对他这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产生了同情。
同情?同情德拉科?没错,真的很打动人!反派的面纱从德拉科身上褪去,我们终于看到了他的真实面目:一个和其他学生一样困惑、害怕的男孩。
《混血王子》花时间丰富了其中最受欢迎但又缺乏关注的角色之一,在角色发展上实现了一次美妙的飞跃,值得再次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