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双标”乱象:为何我们总被割韭菜?

金子漂流瓶 2025-01-18 01:10:37

中国车市“双标”乱象:为何我们总被割韭菜?

丰田卖得好不好,其实跟我们普通人没太大关系。但丰田章男最近的一番话,倒是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他说:“进价30万的汽车,中国经销商敢加价卖到100万。”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抱怨,但仔细一想,背后的问题可不止是经销商“黑心”那么简单。

“腹黑”的经销商,还是“精明”的市场?

先说说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加价现象。像陆地巡航舰、雷克萨斯LX5700这样的车,出厂价几十万,到了中国摇身一变成了百万级豪车。你说这是经销商“黑心”?其实也不全是。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的确存在这种“畸形”的消费观。有钱人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经销商自然乐得加价。毕竟,市场有需求,价格就敢往上飙。

网上有个段子,说40年前德国桑塔纳进入中国时,德方定价8万,国内合作商却提议卖20万。后来这车出口回德国,竟然只卖8万人民币。这虽然是个段子,但它讽刺的正是当时中国市场的“畸形”现象。直到今天,这种“加价”文化依然存在。前段时间,某品牌还放话:“我们的车要卖70万,降价是不可能的。”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某些人眼里,这依然是“理所当然”。

“双标”背后的逻辑:墙内开花墙外香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市场的“双标”现象。我们自己产的车,在国内卖得比国外贵;而国外进口的车,到了国内价格依然比国外高。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背后其实有着复杂的市场逻辑。

根据36氪的统计数据,2023年1-10月,中国汽车出口量约为392.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99.5万辆。相比第一代出海的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出口均价从2020年的1.1万美元/辆提升到了1.5万美元/辆。这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问题在于,我们自己产的车在国内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赚钱”还是“让更多人买车”?

我们的市场理念似乎和别人不太一样。别人是为了赚钱,然后让更多人买车;而我们是为了赚钱,让更多人买不起车。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主导了中国车市的发展。

至少在新能源车普遍降价之前,燃油车还是主流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当然,那些便宜的车,往往是因为品牌价值不高。而那些品牌较好的车,价格依然高得离谱。中国经销商在这一方面,的确算得上是“经营天才”。

丰田章男的“愤怒”:动了谁的奶酪?

丰田章男为什么会怒斥中国经销商?其实原因很简单:虚高的价格让丰田的销量根本卖不动,动了他最根本的利益。严格来说,丰田和中国经销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丰田章男曾两度诡辩,说丰田从未加价卖出过任何一台埃尔法给中国经销商。一句话撇清关系,矛头直指中国经销商。

但中国经销商就该背这个锅吗?也不尽然。表面上看,是中国经销商推高了价格,但背后不排除厂家在暗地里推波助澜。有内行人士透露,丰田主机厂在汽车市场中表现强势,是行业公开的秘密。经销商几乎需要无条件遵守丰田定下的规则,否则很难拿到货源。这就是所谓的“垄断行为”。

不止是汽车:中国市场的“双标”乱象

其实,这种“双标”现象不止存在于汽车领域。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有位读者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去泰国旅游,国内旅行社报价是纯游玩,但到了泰国后,发现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泰国导游解释说,国内旅行社只负担了来回机票,国内交多少钱和他们没关系。导游每人200元从老板那边买的,而他的老板也是中国人。

这种现象让人哭笑不得。不论哪一方,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丰田赚钱,下面的人喝汤,反正钱都赚了。但这种“畸形”的消费方式和主流观念,却苦了一众普通人。

未来的希望:国产车的崛起

现在好了!比起以往,我们有更多选择。国产自造车辆正在逐步打破这一格局,高价车终将成为过去式。大浪淘沙过后,留下的都是经得住考验的。10万-20万的车将成为常态,30-40万的车也可以选择。不同段位的人,拥有不同的车。

我内心还是希望国产车能更牛一些。当然,外企车也不能少,起码做好一个“鲶鱼”的角色。总体来看,中国未来车企市场还是良性发展的。品牌、核心技术、服务、价格将成为新一轮的竞争目标。谁掌握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服务,谁就能占得一席之地。

丰田章男,别自导自演了

丰田章男就别自导自演、自作委屈了。更好的服务、更亲民的价格才是王道。反正,我只买国产。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