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去过多次了,有名的地方都看过,这次专为博物馆而去。陕西省博,哦,不,一般各省的博物馆叫省博,陕西的不叫省博,叫“历史博物馆”。陕博约票之难赫赫有名,网上各种神仙级、保姆级约票攻略,看得人云里雾里,更加惊悚。去陕博似乎已经不是为了看博物馆,倒像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运气和手气。我的运气杠杠的,居然抢到了两天的票。后面再说这事儿。
先说重点。也难怪人家这么牛气,陕博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说藏品数量之多,171余万件;也不说无与伦比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序列性。光说镇馆之宝,就有18件之多,而且全是国宝级文物,好多上过中央台《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有许多故事。还有不少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啥的,根本排不上号。我抢了两天票,辗转两个馆,看了三天,终于把这18件国宝都看全了,不过,遗憾的是有两件是复制品。
按照参观顺序,来说说那18件镇馆之宝。
第一件,五祀卫鼎。这个鼎个头不大,也没有繁复的花纹,跟许多我们看过的周代青铜器相比,外表实在是很普通。但是,鼎内的铭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西周共王五年,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征得刑伯、伯邑父、定伯等执政大臣同意,立约完成了交换。这个铭文有确切纪年,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同时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的重要文献。所以是不是国宝,不仅仅看颜值哦。
第二件,旟鼎。这件鼎比卫鼎个头大了许多,表面的花纹也甚为好看。它的珍贵跟卫鼎一样在其铭文。铭文28字,记载周天子将原来赐给师栌的土地收回,另外赐给了旟,旟作此鼎纪念。说明西周时期,周天子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对土地拥有予取予求的至高权力。旟鼎铭文是研究西周初期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同时铭文铸刻时代明确,被公认为周康王时的断代标准器。
第三件,多友鼎。鼎内壁铸有铭文22行279字,详细记叙了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一位名叫多友的将军率兵迎击猃狁侵扰,最后获得了胜利。厉王重赏多友,赐给青铜一百多钧。多友特铸此鼎以纪念这件事。多友鼎对研究西周军事、周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重要价值,为西周重器之一。
第四件,皇后玉玺。这件玉玺的玉质非常优良,虎钮,四周刻有螭纹,印面有“皇后之玺”四个字。据《汉官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因这枚印玺的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只有千米左右,由此专家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可惜目前展馆摆放的是复制品,真品在何处未见说明。
第五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熏炉的柄做成五节竹杆,顶上的香炉遍体金黄,精雕细镂,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亭亭玉立,富丽端庄,工艺极其精美。底座、柄顶端、炉盘共饰九条金龙,灵动舒展,可知是皇家用品。从炉盖外侧一段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建元五年(前136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馆内目前展出的也是复制品。
第六、七件,鸳鸯莲瓣纹金碗。这样的碗有两件,世上也仅有此两件。出土于何家村窖藏。碗是纯金打造,一个重九两半,一个重九两三。碗身铸有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錾刻鸳鸯、鹦鹉、鸿雁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同时借鉴和改造了西方金银器造型,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
第八件,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骆驼仰头长嘶,站在长方形底座上,驼背上的驮架为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全神贯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组乐舞俑是盛唐时期作品,舞乐者均穿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 是唐三彩中的极品。
第九件,青釉提梁倒灌壶。这个壶是宋代耀州青瓷中出类拔萃的珍品。瓷质温润如玉,造型精美独特。盖、梁、身连为一体,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是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集鸟中之王、兽中之王、花中之王于一身。更精巧的是,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将壶倒置注水,盛满放正,滴水不漏。这是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反映了当时工匠艺人的睿智巧思。
第十件,黒釉油滴碗。黒釉碗口径30厘米,通体黑釉,特别的是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如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这是黑釉中的一个特殊种类,被称为”油滴釉“。盛于北宋,以福建的建窑最为有名。其窑变火候很难把握,因此存世量很少,而且造型都比较小。如此大口径的碗非常少见。虽然大,这个碗不失轻巧、秀丽,具有高雅、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北宋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也展现了宋人朴实无华的美学追求和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第十一件,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这件宝物出土于何家村窖藏,是国家第一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形状。壶身的两面,各有一匹翘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提梁、盖及舞马纹饰均鎏金,灿灿金色与灼灼银光交相辉映,色调分外和谐富丽。此壶造型、纹饰别具匠心,制作精湛,舞马形象风神俊逸、栩栩如生,尤具风采。更重要的是,它的出土,印证了史书中记载唐玄宗驯养舞马祝寿的故事,因而弥足珍贵。
第十二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出土于何家村窖藏。罐体为纯银锤击成型,纹饰鎏金。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主体、周边环绕折枝花,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灵动可爱,栩栩如生,鲜活而丰满。这件富丽堂皇、圆浑饱满的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最精美的一件。更令人惊异的是,出土时罐内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极薄的金箔,其上立十二只精致纤细的赤金走龙,水中散落着十余颗颜色各异的宝石,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璀璨夺目。
第十三件,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个唐代酒器同样出土于何家村,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杯体选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杯体模仿兽角的形状,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似乎在寻找什么;兽头上两只弯曲的羊角与杯身连接;嘴部镶金帽,可以拔出。整个造型安详典雅,制作堪称精绝,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有专家认为,它是来自中亚一带的贡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13件宝贝,4件宝贝在一块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