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消息:商务部发布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以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10的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GDP同比增长5.6%至14.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1/4的利用外资和外贸总额(2023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92亿美元)。
截至2023年底,东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开区拥有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1878家,同比增加113家;拥有上市企业1041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707家,同比增加24家;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1.5万家,同比增加0.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3万家,同比增加0.8万家。
全国综合排名前30强,从省(区、市)分布来看,江苏占据9席,成为全国上榜数量最多的省份。其次是浙江4家,广东、天津、安徽、山东、上海、辽宁各有2家,北京、湖北、福建、四川、陕西各有1家。
北京经开区上升2位排名第三,这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1992年4月开工建设,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聚焦四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和六大未来产业(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
去年10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已推出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高性能具身智能体“开物”、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等。
广州开发区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二,这是我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经过40年发展,已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5200家,形成五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和三大百亿元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工业企业数量达到7174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30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3个,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33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295个。集聚28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达88家,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苏州工业园区蝉联综合排名第一,成功实现“九连冠”;进出口总额同样排在榜首,实际使用外资排名第四,仅次于萧山经开区、广州开发区、宁波经开区。苏州是全国上榜数量最多的地级市(5家),昆山开发区、吴江开发区、浒墅关经开区、吴中经开区分列第5、19、23、30名。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三十年来累计引进超80个国家和地区的5100多个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00亿美元,成为目前江苏省唯一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19万家经营主体,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6亿元,同比增长5.9%;进出口总额6069.7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9.51亿美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79家;产值同比增长14.7%至4389.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