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结节用经方来解决

青囊译录 2024-10-24 07:38:33

皮下结节,为一种较硬,圆形或椭圆形的,无痛性小结,小的如花生米,大的如核桃,不活动也不会化脓,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消失,有的则持续很长时间。皮下结节分类比较多,比如有:囊蚴结节(多由寄生虫导致),类风湿结节,痛风结节,脂膜炎结节等等。这些结节出现都是身体给出的信号,提醒自己应该注意疾病的发生。

下面就广安门医院何庆勇博士的两个病案,浅析经方解决路径。

病例一,患者,男,46岁。

患者反复发生皮下结节10余年。皮下结节发生在颈背、四肢、胸腰背部等处。先为局部红肿斑块、疼痛,小如钱币,大如掌面,伴有畏寒、发热;肌肉、关节疼痛;乏力、纳减、恶心等症伏,7~8天后,红肿面积缩,局部发硬,颜色变暗,形成皮下结节,小如花生仁,大如核桃,不活动,不化脓。一般3~4周,少数一年以上消失。每年夏、秋季节好发,春天轻,冬季少见,阴天重。患者平素易出汗、感冒。查体:各关节活动自如,无红肿。颈背右侧、左腕关节外侧、两股外侧有皮下结节4处,直径1~2.5cm,与皮肤粘连,不活动,触痛,肌肉无萎缩。取左股外侧皮下结节,行活组织检查,镜下所见:脂肪组织内有纤维性结节,脂肪细胞,泡沫状细胞,明显增生的组织细胞,散在于结节内,并见多核巨细胞及小血管周围炎形成。炎症细胞以淋巴、单核为主。符合脂膜炎I期变化。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兼滑。

西医诊断为脂膜炎。中医辨证属表虚卫弱,痰核阻络。治宜调和营卫,破结排毒。

方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味:柴胡10g,黄芩9g,党参9g,半夏10g,桂枝9g,白芍9g,金银花,苦地丁,鸡血藤各30g,薏苡仁60g,桃仁9g,蛇蜕6g,生姜3片,大枣6枚,甘草6g。共服5剂。服药3天,诸结节疼痛悉解,第10天皮下结节全部消退。随访6年,未再复发。

脂膜炎属中医“皮中结核”之范畴。本例素常自汗,易患感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表虚卫弱,外邪乘而入,内有痰湿,凝聚皮肉之间,导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络道瘀阻而成。皮肤泛起红斑,皮下结节,伴有畏寒,发热、自汗、纳减、恶心、肌肉关节疼痛等,说明邪入少阳,并兼太阳表证,故投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金银花、苦地丁等,以清热解毒;加桃仁、乳香、没药、鸡血藤等,活血通络;加薏苡仁、半夏、南星,燥湿祛痰,共奏调和营卫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祛痰,从而获愈。

本例患者痼疾十余年,收效一周内,重在调和营卫,透达三焦,破结排毒。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剂,外解肌中经终之邪,内补五桩虚损:小柴胡汤为和解之剂,为少阳三焦所用,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祛痰之品,症、药相投,故收全功。

病例二,郑某,女,35岁,2002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主诉皮下结节反复发生13年,加重15天。初起两股内侧,继之两上肢出现皮肤肿块,颜色淡红,小至钱币,大如掌面,疼痛。7天以后,红肿块缩小,颜色变暗,形成皮下结节,小至花生仁,大如核桃。部分可自行消退。每年春、夏、秋季好发。近15天来,因感冒又引起反复。皮肤泛起红肿块,出现畏寒、低热、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当地医院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口服解热镇痛药等治疗,无明显效果,遂求治中医。查体:皮肤红肿块2处,皮下结节4处。红肿块直径1.5~4cm,颜色淡红,边界清楚。皮下结节直径0.8~1.5cm,质硬、触痛,与皮肤粘连,活动受限。伴有畏寒、低热、纳减、乏力、口苦、恶心、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白,脉弦。

西医诊断为脂膜炎(全身性)。中医诊断为恶核。辨证:表虚卫弱,湿热蕴结。治宜调和营卫,化痰散结,佐以清热解毒。

方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味:柴胡12g,黄芩10g,党参 10g,半夏12g,桂枝、赤芍、白芍各9g,金银花、蒲公英、鸡血藤、薏苡仁各30g,丝瓜络、乳香、没药各6g,制南星9g,生姜6g,大枣6枚,甘草6g。日服1剂。

前方服至14剂,诸痛悉除,红肿块缩小,低热消退,皮下结节变小,但右小腿外上侧,又复其一红肿块,大如1元硬币,疼痛。又复进20剂,陈旧的红肿块消退,后起的亦明显缩小,皮下结节已敛。考虑病人久病体弱,病史较长,于前方加黄芪15g,30剂。研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9g,日服2次,以资巩固。随访3年,未再复发。

本病多因营卫不和,湿热蕴结,凝滞血脉,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患者素常自汗,易患感冒,发病皮肤泛起红斑,皮下结节,伴有畏寒、发热、自汗、纳差、恶心、倦、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说明邪入少阳,兼太阳表证故投以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小柴胡汤为和解之剂,为少阳三焦所用;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剂,外解皮腠经络之邪,内补五脏虚损。出现皮肤红肿片块,毒邪内蕴为重,加金银花、苦地丁、公英等以清热解;皮下结节形成、触痛,而以湿热蕴结,痰核阴疽为特点,加薏苡仁、胆南星、重用半夏燥湿化痰。诸药调和营卫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燥湿化痰。

1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