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手下有3大“饭桶”,但凡少用一个,老蒋都不会败得那么惨

观今品古 2025-01-11 11:44:37

前言

众所周知,蒋介石在用人上面讲究的是任人唯亲,一用到底,尤其偏爱“黄埔系”、“浙江系”。

像他手下的“八大金刚”、“十三太保”,哪一个不是出身于黄埔?这种用人特点,无疑影响着国民党的体制运作。

作为国民党的风云人物,蒋介石手下自然不乏善战“悍将”,就比如“战神”薛岳、“东方隆美尔”孙立人等。

可他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弃用“虎将”重用“庸将”, 但凡蒋介石少用一个“饭桶”,都不至于输得如此惨。

其一:“长腿将军”刘峙

第一个,便是在国民党中有着“福将”之称的刘峙,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称号,全然得益于他那令人称奇的好运气。

第一次东征期间,刘峙率领部众击败洪兆麟部后,乘胜追击,恰逢黄昏时分,敌军误以为后方的追兵乃是友军,故而放松了警惕。

待他们看清面前之人时,早已为时已晚,刘峙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捡了个大便宜。

而在棉湖之战中,当敌军即将攻入指挥所的那一刻,刘峙再次率部反击。这一次,“幸运之神”再次降临,竟直接扭转战局,击溃敌军。

刘峙此人不仅运气极佳,更善于在各方势力间左右逢源,因此深得何应钦、蒋介石的赏识,蒋介石曾表示:

“华阳一役,刘团长(刘峙)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之大幸也。”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刘峙因“反共”表现出色,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八大金刚”之一,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原本,何应钦与顾祝同私交很好,但一次战事,引得何应钦感情的天平渐渐偏向刘峙。

在向孙传芳部发起进攻时,顾祝同因担心吃亏而迟疑未决,未按原计划发起进攻,反而选择后撤;

而负责正面进攻的刘峙却未收到后撤的消息,依然按原计划继续向前推进,结果竟一战告捷。

由此,何应钦对刘峙刮目相看,认为刘峙既听话又忠心,还十分“争气”,便时常在蒋介石面前为其美言几句,从这之后,刘峙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渐渐崛起。

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宠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那唯命是从的态度。对于“中山舰事件”,刘峙说:

“我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校长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在蒋介石面前,刘峙从未有过半点违逆之心,每次蒋介石与他交谈,无论时间长短,他都始终立正恭听,唯唯诺诺称“是”。

一次,由于日军的轰炸,防空洞内死伤惨重,作为防空司令的他,抵达现场后并未立即组织抢救伤员,反而去死者身上掠夺财物;

更令人不齿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财物,他竟将伤员直接活活掐死,这些掠夺而来的财物大部分都被他私吞囊中。

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将其召来一顿训斥。刘峙吓得不敢多言,只能连连:“是是是......”蒋介石脸色铁青,大声喝道:

“你这样胡闹,是不是以为我是糊涂蛋?”

刘峙在回答时,根本没过脑子,直接脱口而出:“是是是......”此言一出,蒋介石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但转念一想,又觉得此景颇为滑稽可笑,便不再与他计较,挥了挥手让他退下。

除了“福将”之称外,刘峙还有一个别称——“长腿将军”,在抗日战场上,刘峙的“运气”却似乎消失了。

1937年,刘峙坐镇保定指挥战斗,当日军突破防线后,他竟不战而退,当即掉头南逃数百里。有人讽刺道:

“刘峙这哪是跟日军作战呐,这分明是在跟敌人‘赛跑’呢!”

刘峙无能、昏庸、贪婪的名声在国民党内早已臭名昭著,就连宋美龄也曾出言相劝蒋介石放弃重用此人。

然而,蒋介石却对此毫不在意,依然对他宠爱有加,他曾表示:“刘峙打仗是不行,可还有谁比他更听话?”

1948年,刘峙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司令”一职,此举在国民党内引发了一片嘲讽之声:

“徐州乃南京大门,不派‘虎将’把守也就罢了,好歹也应该派个‘狗’看门吧,怎么还派了个‘猪’去?”

刘峙的作战表现果然没有让众人“失望”,在短短55天内,被歼灭了55万余人。此战之后,蒋介石终于撤销了他的职务,彻底将其弃用。

其二:“小委员长”陈诚

第二个,便是有着“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堪称国民党内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陈诚的人生中,有三位至关重要的“贵人”,其中之一便是蒋介石。

在棉湖战役中,陈诚指挥炮兵展开了猛烈轰击,几炮下来就将敌群轰得七零八落。蒋介石目睹此景,喜上眉梢,连声赞叹:

“这个连长打得不错,又准又狠!是个带兵的料!”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曾试探过陈诚对共产党的态度,陈诚没有多言,只说:

“绝对服从蒋总司令!”

蒋介石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从这之后,蒋介石的“派系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认为终归还需依靠黄埔、嫡系才能指挥作战。

而在陈诚看来,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只有蒋介石才能称得上是“真领袖”,才能带领国人摆脱困境。

还有一点,陈诚并不是一味的效忠。就拿上文提到的刘峙举例,他对于蒋介石的忠心,是不假思索地点头称“是”,是唯唯诺诺地重实效忠;

而陈诚则不然,他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地敢于直接向蒋介石提意见的人,两人常常因观点不合产生摩擦。

在用人方面,陈诚与蒋介石不谋而合,都大力提拔黄埔出身的人。

这也使得陈诚虽然在国民党内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土木系”),却并未遭到蒋介石的提防和打压。

为了笼络陈诚,蒋介石费了不少心思,除了加官进爵以外,还为其择了一良配——谭祥(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女、宋美龄干女儿)。

有了这层关系,两人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上下级的领袖部署之交,而是接近于“家人”的亲密关系。

陈诚曾三次参与对中央红军的“围剿”行动,分别是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

第三次“围剿”时,由于陈诚并未与红军发生正面冲突,因此部队没有什么损失;

第四次“围剿”时,陈诚的部队遭受重创,被歼灭了三个师,战后的陈诚情绪低落,甚至一度不再露面。

直到蒋介石以“扩充十八军”为由,陈诚这才重新出来。

第五次“围剿”时,陈诚采取了新的战术,当时红军的领导权在李德、博古等人手中,对形势估计错误,陈诚这才立下了“大功”。

总体来说,陈诚算是胜负参半。

1946年,陈诚调集了30万余人先后对中原、苏中、苏北等解放区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结果先是在李先念手中吃了个大亏,随后又被粟裕打得节节败退,七战七败,尽管陈诚率部多次进犯,最后均以惨败收场。

1947年,陈诚担任东北军政最高指挥官,刚到东北,陈诚便大肆吹嘘要在短时间内,将共军尽数消灭。

最终,陈诚的东北“剿共”计划一败涂地,眼看难以应付东北局面,便以病重为由,匆匆离开了东北战场。

陈诚的离开在国民党军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讽刺道:“还说与沈阳共存亡呢!关键时刻,跑得比谁都快!”

还有人嘲笑他:“那不可一世的模样呢?跑了?还说最后以手枪自杀呢,谎话连篇!”

其三:“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

第三个,便是有着“天子第一门生”的胡宗南。对于胡宗南的,海峡两岸的评价大相径庭。

在台湾方面,胡宗南是黄埔骄子、是“西北王”、是“天子门生”、是杰出将领;在大陆方面,胡宗南却是“顽固的政客、愚蠢的军人”。

不过,周总理对其评价很高,称他是“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那么,胡宗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胡宗南自小天资聪颖,每次考试均位于前列,二十岁那年,胡宗南玩物丧志,沉迷于赌博,欠下了不少债务。

后在债主的紧逼之下,他才瞬间幡然醒悟,开始静心教课、读书,关心国家大事,并于1924年成功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生。

相比于其他人,胡宗南虽个头矮小(报考黄埔时,差点因身高这项失之交臂)但打仗却不含糊。

他出名的战役,也是在棉湖之战,让蒋介石开始注意到了他,在之后的镇压杨刘叛乱、第二次东征等均表现出色。

1926年,胡宗南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上校团长,这个团的前身正是黄埔校军,可以说是嫡系中的嫡系。

自打胡宗南开始指挥作战后,就与陈赓交上了手,两人从学校到战场打了20多年。(在黄埔军校期间,两人一直不对付,时不时地拌嘴吵架)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胡宗南在与陈赓的较量中从未赢过,堪称“资深手下败将”。

胡宗南首次与红军交手时,就遇到了陈赓。当时的陈赓因负伤只能在担架上指挥战斗,但即便如此,依然指挥若定,将胡宗南的一个团几乎全歼。

而在解放战争初期时,胡宗南又与陈赓碰上了,他表示:“捉不到陈赓,我就不姓胡!”

结果不仅被陈赓全歼了第一旅,就连旅长黄正诚也被俘虏。被俘时,黄正诚眼底满是不服气,称陈赓使诈,打仗不讲规矩。

“什么规矩?我看你真是个草包,一个旅就敢来碰我陈赓,他胡宗南真是狗胆包天!”

黄正诚被陈赓毫不客气地痛骂一顿,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再说了;而另一边,胡宗南还在狂妄地吹嘘一定“活捉陈赓”,结果连个人影都没摸到。

到了1950年,胡宗南率部在西昌负隅顽抗,结果又遇到了陈赓,吓得胡宗南仗都没打,直接扔下部队,率少数亲信直接逃到了台湾。

结语

不难看出,蒋介石在用人方面,忠诚永远排在第一位,能力则次之。他宁愿弃用“虎将”也要重用“庸将”,这或许正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资料

红土地上的“白”将军——国民党将军刘峙的悲喜人生. 党史文苑

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 党史纵横

陈诚与蒋介石早期关系考(1924-1931). 段世雄

一个真实的胡宗南. 同舟共进

黄埔师生的恩怨情仇. 《法制博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