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是从什么时候落魄的?到底是谁割了八旗的铁杆庄稼?

橙子说历史啊 2025-01-02 17:30:4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人生如戏,有人起,有人落。

清朝的八旗子弟,曾经是权力和财富的代名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到了清末,他们却成了街头巷尾的笑柄,甚至有人为了几口饭吃,不惜干起了荒唐事。

一个庞大的贵族群体,怎么会从天上掉到泥里?这背后有一连串的因果,既离奇又扎心。

先从他们的“铁杆庄稼”说起。

所谓“铁杆庄稼”,就是靠国家养着的特供生活。

从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开始,这套恩养制度就成了清朝的根基。

旗人不用种地、不用干活,甚至不用担心吃穿问题,朝廷每年都会从全国各地运来粮食、丝绸等物资,供他们享用。

在最辉煌的时期,北京城里的八旗子弟,每天都能吃到江南运来的精米、穿上上好的绫罗绸缎。

更夸张的是,这些物资大多是从江南百姓头上搜刮来的,江南的漕运几乎成了八旗的生命线。

但问题来了,靠“铁杆庄稼”过日子,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

到了清中后期,八旗人口越来越多,少时几万,到清朝末年已膨胀到五百多万,甚至有历史学家估算可能高达一千万。

人口多了,粮食不够分,原本的锦衣玉食开始缩水。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真正压垮八旗的,是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八旗命运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让清廷的对外贸易从优势变成劣势,大量白银流失,国库空虚,朝廷再也没有余力维持八旗的高额补贴。

而更要命的,是太平天国起义。1851年,太平军揭竿而起,不仅攻占了大片领土,还直接掐断了八旗最重要的经济命脉——江南漕运。

太平天国的军队对满清贵族有着刻骨的仇恨。

他们攻占江南后,对满洲旗人的屠杀毫不手软。

南京的满城被围攻时,从14岁到70岁的旗人无一幸免,几乎被屠戮殆尽。

江南的漕米断绝十余年,导致北京城里的旗人彻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粮食供应。

这些八旗子弟原本靠江南的粮食和物资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突然间就变成了无米下锅的窘境。

没有粮食,就靠内务府发俸银,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国库入不敷出,俸银发得越来越少,旗人的日子一落千丈。

更糟糕的是,这些八旗子弟从小养尊处优,根本没有谋生的能力。

为了填饱肚子,有人开始变卖祖产,有人干脆靠勒索乡民为生。

据记载,有些旗人甚至会绑架农家孩子,再假装拾到孩子,以此向家人索取赎金。

这种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八旗的脸面丢得一干二净。

最荒唐的一幕出现在次鸦片战争。

当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驻扎在北京海淀的旗人竟然主动参与其中。

有些人甚至帮着联军搬运财物、点燃火把,抢得比洋人还狠。

圆明园被烧毁后,很多人都指责联军的暴行,但很少有人知道,八旗子弟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从太平天国到鸦片战争,八旗子弟的风光日子彻底结束了。

朝廷对他们的供养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落魄。

到那些曾经讲究吃穿、追求精致生活的贵族子弟,不得不在街头为一口饭发愁。

有人染上鸦片,彻底堕落;有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还有人干脆进了烟花巷,将妻女卖为娼妓。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不堪。

在这场巨变中,也有一些旗人走出了自己的路。

他们放下贵族的架子,学着经营、务农,甚至投身到近代化的洪流中。

比如上海的崛起,就为一些旗人提供了新的生机。

上海在太平天国时期成为江南的经济中心,外贸货值一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

清政府重新控制上海后,有些旗人趁势转型,加入了商业贸易的行列,重新过上了相对体面的生活。

不过,大多数八旗子弟最终没有逃脱衰败的命运。1909年,清政府正式废除漕运制度,八旗赖以生存的“铁杆庄稼”彻底不复存在。

没有了朝廷的供养,他们和普通百姓再也没有区别。

等到辛亥革命的炮声响起,清朝轰然倒塌,八旗子弟的时代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有人说,八旗的衰落,是清朝统治崩溃的缩影。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脱离生产、不思进取的特权阶层,最终都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