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博物馆珍藏的铜九鼎八簋是战国时期的一组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大墓中出土,那么它们的整体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它们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东周礼崩乐坏的实物见证呢?
图一
首先看这九件铜鼎被文物界称为升鼎,其通高35.2厘米,重20.5公斤,整体造型均为束腰平底,两耳呈弧形向外撇,下有3个兽蹄形的足,另外还配有1件取食用的铜匕,值得一提的是,刚出土时7件鼎中还残留着牛羊猪鸡和鱼等动物的骨骼,这说明曾侯乙在入葬之前曾经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图二
在商周时期,九鼎象征着九州,被视为权力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祭祀时,鼎中盛放各种肉类,以供奉祖先和神灵。簋则主要用于盛放黍和稷等粮食。“九鼎八簋”的组合,体现了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崇,也彰显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图三
这九件铜升鼎搭配八件铜簋,象征着曾侯乙作为一国之君的尊贵身份,鼎曾经是煮食物用的器皿,最早是陶鼎始于新石器时代,后改为青铜鼎成为祭祀礼器,被赋予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图四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周朝礼崩乐坏的见证呢?据史料记载,根据周礼的规定,只有天下共主周天子才可以使用九鼎,而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只能使用七鼎,卿大夫则使用五鼎,更低级的士族则只能使用三鼎或者一鼎。然而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的衰弱,诸侯们纷纷僭越擅自使用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曾国作为一个诸侯国,它的国君敢擅自使用九鼎,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弱到无足轻重的地步了,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这九件铜升鼎,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僭越礼制,从而形成了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
图五
总之,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九鼎八簋”不仅是珍贵的艺术品,更是研究古代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等级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变迁,让我们得以窥探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