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正确理解组织,减少职场内耗

鸿哲谈职 2024-09-18 14:36:54

把自己放在组织中,充分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并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好地创造价值、感受意义。本文为7月16日花老师在刘润直播间分享的第二部分“组织”主题的内容整理。

春暖花开

好文 4267 字 | 20 分钟阅读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组织,尤其是管理者。但是,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这导致很多人在组织中不开心。

组织中的你和作为独立个体的你,是有区别的。作为独立的个体,你有自己的喜好、个性和性格,还有各种能力。当我们到一个组织当中的时候,就被称为“组织的人”。作为“组织的人”,就有了组织属性。那么这个组织属性,到底应该怎么理解?

组织的三个关键要件

我就先跟大家讲组织的定义。组织的定义很明确,就是为了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于系统化努力的人的组合。

这个定义本身,实际上讲了三个很关键的要件。

(1)目标

管理的定义,第一个讲的是“人”;组织的定义,第一个讲的是“目标”。

(2)系统化努力

系统化努力其实讲的就是协同的行为。我们来到一个组织当中,就得跟别人协同,就得调整自己。

(3)人的组合

组织没讲个体,而是讲一组人。

你在理解组织的时候,就要从这三个关键的要件去理解:目标、协同行为、一组人。

所以,当我们进入到一个组织当中,可能我们就得把自己先端正好,也就是说,你得认同这个目标,去承担它,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然后你要跟别人去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理解组织的四个维度

定义有了,那我们怎么理解它?理解组织,有四个维度。

第一,是一个实体。

我常常问大家,怎么理解组织是个实体?有人就说,它有房子,有结构,有岗位角色,有办公桌,有这一系列的东西。

其实,当我们讲“组织是个实体”的时候,是讲它是一个正式组织,由三样东西把人连在一起:目标、责任和权力。如果是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把大家连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叫非正式组织。在管理的框架下,我们主要谈的是正式组织。

很多人到公司里去的时候,特别希望公司能让他快乐,能让他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像兄弟姐妹一样,然后领导也像父母一样。如果我们理解组织是一个实体,就会知道这些东西其实是要不到的。

但是,如果你愿意承担目标,承担责任,然后努力去付出的时候,可能在这个组织当中,你自己的安排就会相对地平滑一些,你就不会那么难受,因为你所要的可能就是组织要的。

我常常跟年轻人讲:

当你去一个公司,发现它的责任、权力、目标、压力都很大,但是你又很高兴很快乐,这是一个不容易得到的组织,你要特别珍惜。

如果你去到一个公司,发现它的责任、权力、目标、压力都很大,但是你不怎么快乐,你一定要理解这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公司。

当你发现来这个公司,好像责任、权力、压力都没那么大,然后你每天就高高兴兴快快乐的,恐怕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就不够了。

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今天,数字技术之下,这实际上是年轻人越来越需要的。我之所以会写《激活个体》和《激活组织》,也是源于这个部分。

但是,前提条件是企业自己是要有竞争力的。竞争力不是随随便便得到的,它一定是要一起努力,一起承担责任,一起去实现目标。

我有一次到一个公司去,这是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他们一开始就说,陈老师,我们要做一个幸福的企业、快乐的企业。我说,没有问题啊,然后我就问他,你企业的竞争力如何?在市场当中,你给顾客贡献的价值如何?你自己本身的目标实现得如何?他就说,反正每年我们设计的目标都没有完成。我说,那恐怕我们就还没有真正地构建组织,只是我们有兴趣的一组人在一起做了一件事情。

第二,重点是角色。

一般来讲,在组织当中,我们都会特别强调人,觉得人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但是,组织有一个特别残酷的地方就是,它其实关注的是角色,并不关注具体的人。

所以,我们自己跟组织的关系当中,我们要特别关心自己能不能够胜任这个角色,或者说怎么样去获得公司当中的角色。

一些企业为什么比另外一些企业的竞争力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的角色多,就让很多人有机会,让更多人有机会的话,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就会起来。

第三,方法是分工。

在组织管理当中,它的方法其实就是用分工。

有时候年轻人会问我,陈老师,如果说我很重要,公司离开我不行,我可不可以就用这个去跟公司谈条件?

我说,如果你理解组织的话,组织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绝对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个人,因为如果依赖于个人,它就被动了。如果确实在这个地方没有人能够胜任,它把这个地方拆了就行,比如说一拆为二,一拆为三,他们三个人合起来的力量有可能大过你这一个人,更主要的是,它解决了不依赖于你的这件事情。

第四,为目标存在。

组织到底为谁存在?每次讲到这里,我其实都有点不开心,但是我又不得不去跟大家讲,组织真的还不是为我们每个人存在,它实际上是为它的目标存在的。

所以在讨论组织的时候,我们常常说,想要一个组织,我们必须先把一个目标设定,设定了目标之后,就可以找合适的人,让他的行为协同起来,然后就可以把目标实现。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但管理是为了激活人。我们在讨论组织管理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这两者做了结合。

我们有时候会把自己放错,在组织这半边的时候,拼命强调你要对我怎么样怎么样,到管理那半边的时候,又拼命讲绩效和目标。当我们放错的时候,就会很难受了。

如果理解了这个管理常识,我们就没那么难受了。当做组织讨论的时候,就记得我们是要讨论目标的;当从事管理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记得我们要对人负责。这样的话,人跟目标就做了一个组合,管理的价值其实就会被发挥出来。

组织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我们讲到组织的时候,其实下面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问题。

问题1:公司是个家吗?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公司就不是一个家,因为正式组织强调的是目标、责任和权力,而我们在家庭中比较强调的是情感、爱好,还有相互的保护和关联。

互联网来了之后,我们会发现数字技术让很多人是独立工作的,也就是人跟机器在协同工作,这个时候大家实际上非常缺的就是情感的呵护。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可能都要讨论,怎么样让公司有温暖,让员工有幸福感。那我们可能也希望公司像个家,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是“像个家”,不是一个家。

问题2:为什么会人浮于事?

在组织管理当中,我们会特别强调同一组人去做一件事情,因为如果是两组人去做一件事情,就会人浮于事。

这也是为什么在组织当中会特别强调分工的概念,一件事情、一个目标、一个责任,它要明确地分到一组人身上去。在《管理的常识》中专门有一个部分讲组织结构,在结构设计的原则里面,它就会特别强调不能两组人去做同一件事情。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会比较希望,一件事情有人负责,然后我也能跟着进去。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偷懒了,事实上,你可能也离淘汰就不远了。

只要看到一个公司人浮于事,你就去问,是不是同一个责任被两组人在做了?然后你可能就清楚了。

如果你自己觉得,好像你跟别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其实就要很清楚地去跟公司界定一下你的责任是什么,这样你的绩效才会被确认。

问题3:组织中人与人平等吗?

我们其实是特别希望我们都被平等地对待,但是,组织是为目标存在的,所以它更尊重承担责任大的人、承担目标大的人。

所以我在书里面就说,组织中人与人是公平而非平等的,因为承担的责任不同,重要性也不同,被尊重的程度就不同。

我每次跟年轻人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就很难接受,也很无奈。我就只能告诉他说,那我们就再去看看怎么在管理当中去发挥作用,想办法让自己变成那个承担责任大的人。

问题4:组织内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组织很重要的是行为的协同。协同,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要求你要利他和奉献。

有人说,陈老师,为什么不是合作关系?因为在合作的概念当中,它其实还是有一个我们讲的互惠互利,有边界。但是我们在讲组织内关系的时候,必须是大家要形成一体的概念,那有些时候可能就没有边界。

我以前在公司做组织转型,特别在数字化当中,其实我们是要协同的。然后我就跟大家强调什么叫真正的协同?我就讲了一句话,“有人负责我配合,没人负责我负责。”它其实就是在讲组织内的关系,因为它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讨论边界的。当我们去完成整体的目标实现,更多的时候,你是要做奉献的。

我在书里面给大家举了一些企业的例子,比如它的评价可能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分工评价,而是一个工作上下工序的相互评价,就等于说,如果我想把我的工作做好,我一定是要主动地配合或者是支持上下工序,然后我们才可以把整个事情做好。

组织处于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

当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组织这个概念的时候,不得不碰一个东西,就是外部的不确定性。

(1)外部不确定,内部必须动态调整

我们说管理需要结果检验和外部评价。如果外部是不确定的,你一定要记住一件事情,内部就必须是变成不确定的。

我自己教组织行为学和做组织管理研究30多年来,为什么到现在一直都不断地在写,从《激活个体》、《激活组织》到《共生》、《协同》、《价值共生》,再到《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现在评价组织的绩效影响因素从内部移到了外部,所以你就会发现,组织今天所做的很多动作都是要呼应外部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变革?就是因为各个行业都在被数字化重新定义。现在“内卷”这个词说得特别多,原因是什么?因为整个市场都在卷,各个行业都在卷,如果你的企业没有能力去卷,那你就被卷出去了。比如说制造企业,无论是2B还是2C的,我们都得有一个能力去跟顾客直接沟通。如果要让一个企业能够直接跟顾客沟通,它内部的整体效率其实都是要跟着变的。

(2)接受不确定,让自己动起来

我最后讲这个话题,是想告诉大家,当你发现企业现在特别动荡,特别多变化,对你的要求特别多,好像你学也学不过来,跟也跟不上去,你会看到很多这些的原因是什么?

我就告诉大家说,组织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商业世界里,外部不确定,内部就必须动态地调整,你才可以应对。我特别希望大家把这个作为一个常识接受下来。接受下来之后,怎么办?我们还是要自己找一个出路。

我想首先就是要先让自己动起来,就是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就是你要接受不确定。

接受不确定这件事其实挺困难的,因为我们都希望确定。我就教大家方法,只要有不确定的时候,你就想对我的机会是什么?我很喜欢德鲁克对企业家的一个定义,他说,企业家就是把变化视为机会的人。企业家精神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

然后就是,不断地打破平衡,主动打破自己的平衡。你要学会跟不确定性去共处,然后在共处的过程当中,再找出自己可以贡献价值的部分。(本文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