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方言“藏迷迷”与“打枣骨”游戏

边地星 2025-01-17 13:22:55

“捉迷藏”是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古称“藏朦”,相传源出唐代宫廷游戏。以巾裹目,互相捉摸。也有一人裹目,在划定区域内捉摸他人的。《致虚周杂俎》:“明皇与玉真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

“捉迷藏”作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游戏,它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找到踪迹。在游戏中,一个人被蒙上眼睛,被称为“捉人”或“猎人”,而其他玩家则尝试藏起来不被捉到。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名称可能因地区和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晋西北,“捉迷藏”被称之为“藏迷迷”,“藏”是躲藏起来的意思,第一个“迷”指的是蒙上眼睛,眯起眼睛。第二个“迷”是找到躲起来的人,等待揭开谜底。中国地域辽阔,风俗文化各异,“捉迷藏”叫法不一,有的称为“藏猫”或“强麻麻胡儿”、“躲猫猫”、“摸盲盲”等。这些名字反映了这个游戏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流传和发展。

“枣骨”指的是枣核,吃完枣肉,盛下的骨核;也叫“枣乖”,是乖巧可爱,小巧玲珑的意思。“打枣骨”是晋西北旧时的一种游戏。用“刮板”(一张有握把的长方形薄木板)去打一个用木棒削成两头尖,状如枣核的东西。打“枣乖”双方比拼的是力量和灵敏度。

打枣骨要分成两队,每队三到五人,然后派出代表,靠墙画出圈子,甲方打枣骨者站在圈子里,用刮板打出枣骨,乙方捡起来用力投入圈子,甲方可以用刮板和身体阻挡,投入圈子代表攻破堡垒,已经输了,自动退场,本队下一位接着上。如果没有投入圈子,打枣骨者可以连打三刮板,以打出的“枣骨”远近长度比输赢。方法是用“刮板”打“枣乖”任意一头,当“枣乖”飞起之际,用“刮板”用上吃奶劲猛地打出去,看双方谁打得远,打得准。

计算“枣骨”的远近用的是步幅,用”丈数“衡量,零头则是用“刮板”长度计算。打“枣骨”需要技巧,更多的是眼快手快,反应迅速,容不得半点迟缓。打“枣乖”时,如果技术不过关,或注意力不集中,一板子下去,“枣乖”不但不向前蹦,反而向后反弹到圈中。

远去的童年,久违的“枣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娱乐活动趋向于电子化,科技化、现代化,再也不会玩之前的老旧游戏了。乡间再也见不到打“枣骨”这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培养个性,历练人生的激励游戏。

0 阅读:1